209 resultados para 7140-221
Resumo:
本实验分别选用武汉东湖中营养和富营养湖区的湖水和底泥,并在水柱中添加氮或磷以设置高营养、中营养、中营养添加磷、中营养添加氮等四种营养环境.测定这四种营养条件下栽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和生化指标变化,探讨不同营养环境对苦草生长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苦草的生物量、叶数和新芽数等生长指标在中营养环境最高,中营养环境添加磷次之,中营养环境添加氮较低,在高营养环境最低;苦草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高营养环境中最高,在中营养环境、中营养环境添加磷和中营养环境添加氮等处理间没有明显差
Resumo:
国家 973项目 (2 0 0 2CB412 3 0 0 ); 863项目 (2 0 0 2AA60 10 2 1);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KZCX1 SW 12 ); 国家重大环境课题 (K99 0 5 3 5 0 1);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课题 (2 2 0 3 16)资助
Resumo:
寄生鳜鳃部的河鲈锚首吸虫的体壁由表皮合胞体、基板、环肌、纵肌和表皮细胞核周体所组成。合胞体顶部质膜起伏形成表皮的嵴纹 ,基部质膜折叠形成指状突起伸入到合胞体中。合胞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糖萼。河鲈锚首吸虫的表皮中含有四类分泌体 ,即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中等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有膜包围的电子稀疏的分泌体和多囊体 ,可见分泌体和合胞体基质通过胞吐作用排到体外 ,未见吞饮小泡 ,推测表皮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泌和渗透压调节而非营养吸收。在外侧头瓣的乳突状结构所在处 ,合胞层较薄 ,基板平滑 ,在实质组织中的一腔体样结构中可
Resumo:
以雌核发育银鲫和两性生殖彩鲫的成熟卵为材料 ,分离卵壳 ,经处理得到卵壳可溶性蛋白组分。SDS -PAGE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在雌核发育银鲫中揭示出3条较明显的差异蛋白带。同时 ,采用相同处理方法对受精前后卵壳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这些差异蛋白带在受精后发生了变化 ,其带纹表现为减弱或消失 ,表明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与受精过程相关。
Resumo:
对韩国南汉河(SouthHanRiver)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河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为主,占总种类数的51.4%,其次为硅藻和蓝藻,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6.7%和12.4%,其它4门藻类共计仅发现10种,占9.5%。细胞密度以蓝藻的贡献最大,占总细胞密度的36%~70.7%,绿藻次之,硅藻居第三位。相反,蓝藻的生物量却远不及硅藻和绿藻,硅藻对总生物量的贡献最高时可达93.7%。各站平均,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3×106个/L和4.2mg/L。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南汉河浮游
Resumo:
鱼体吸收水中的异生物质能迅速、大量地分配主胆囊。胆囊的功能好像一个强烈的生物浓集器,杂交鲫暴露在含PCP水溶液中48h,胆囊对五氯苯酚(PCP)的富集系数(BCF)高达11365。胆囊积累和排除PCP是随水温升高而增快的。草鱼胆汁内积累的PCP90%以上为结合态,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48h残留达到904mg/kg;BCF为6027。草鱼暴露在自来水和东湖水中48h,用气相色谱分析胆汁内的有机物分别为24和25个。这一结果说明了鱼胆汁可能用于监测水中某些异生物质
Resumo:
本文比较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瓦氏雅罗鱼(Leucisous waleckii)和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在常、低温驯养时,肝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并采用吐温80处理线粒体,观察其对线粒体ATP酶活化能Arrhenius图折点温度的影响,讨论了线粒体ATP酶活性与鱼类低温适应能力的相关性。认为鱼类线粒体ATP酶活化能折点温度在常、低温驯养时的差异程度和鱼的抗寒性能有关;低温驯养时,线粒体ATP酶活化能折点温度的高低和鱼的低温耐受能力有关。
Resumo: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武汉江段草鱼天然种群(n=81)中10种同工酶约28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型。该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为16.7%,平均杂合度为0.0739。而Utter和Folmar(1978)曾报道美国的5个草鱼人工繁殖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分别为6%和0.021。比较结果表明,近交很可能是导致草鱼人工繁殖种群中遗传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生产上采用数量大、来源广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并定期用天然种群更换或补充繁殖用亲鱼很可能是保持或增加鱼类人工繁殖种群遗传变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