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resultados para 136-843A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武汉市浅水湖泊(月湖)为实验对象确定了沉积物脱氢酶活性(DHA)测定的最佳条件:以经甲醛灭菌的沉积物为对照,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电子受体(0.4%),沉积物用量为0.5g,pH值为7.5,培养时间为3h.据上述条件测定的DHA比未优化条件下的相应值高3-5倍,且表现出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武汉东湖3个子湖共23个采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脱氢酶反映微生物活性与有机质状态的生态学意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将杜仲、当归、黄芪、枸杞等10味中草药均匀粉碎后配制成复方制剂,按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A组)、3%(B组)、6%(C组)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4、11、18、25、32天采样,检测其血清溶菌酶活性、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杀菌活性、红细胞比容等免疫指标的变化,并在最后一次采样中检测其脾脏脏器系数。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试验鱼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中草药对鱼体免疫功能及免疫保护率的增强作用。饲养结果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测定植物的丙二醛(MDA)含量、酸溶性SH含量以及两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的酶活,研究了重金属镉(Cd)和铜(Cu)对美人蕉(Cannaindica Linn.)的氧化胁迫。结果表明,20μmol·L~(-1)和100μmol·L~(-1)的Cd~(2+)和Cu~(2+)均使其根部MDA含量显著增加,但除了100μmol·L~(-1)的Cd~(2+),叶部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与Cu~(2+)相比,Cd~(2+)能引起植物根部GSH的明显提高,并能诱导PCs的产生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1997年冬至2000年春,对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鱼类与渔业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1955年至2000年期间,鄱阳湖累计记录鱼类136种,隶属于25科7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71种,占总种数的52.2%,其次是鲿科,12种,占8.8%,本次调查期间共记录鱼类101种,新记录鱼类6种,即亮银鮈、洞庭小鳔鮈、光唇蛇鮈、短须鱊、方氏鳑鮍和粘皮鲻鰕虎鱼.还分析了该湖鱼类区系组成的变化、主要渔具的渔获物组成特征以及渔产量动态,提出了未来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了解我国南方某多氯联苯(PCBs)高暴露地区的产妇及其婴儿体内PCBs的蓄积水平。方法采集在当地某医院中符合条件的50对母婴对的母乳和脐带血,用GC-MS法进行PCBs含量的测定。结果母乳中13种PCBs总浓度的最大值为237 ng/g类脂,几何均数为138 ng/g类脂。脐带血中13种PCBs总浓度的最大值为102 ng/g类脂,几何均数为56.9 ng/g类脂。结论该地区妇女和婴儿体内普遍检测出较高水平的PCB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长江支流泸州龙溪河收集野生厚颌鲂 ,直接或经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 ,并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 ,旨在为厚颌鲂资源的增殖与开发提供参考。 3次未催产的人工授精实验 1次成功 ,受精率 12 0 % ;16次催产试验共注射了 32尾雌鱼 ,平均催产率 6 2 5 % ;12次有效催产的平均受精率 6 2 1% ,孵化率 4 4 7%。每千克鱼注射 3mgPG +3ugLRH A2 ,可以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 18个时期 ,温度对发育进程具有显著的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富营养湖泊暴发蓝藻水华时可集聚浓度达n× 10 8— 9cell/L ,利用重力振动、旋振和离心等方法收集富藻水 ,逐次浓缩、脱水后得藻泥 ;根据需要可对藻泥进行干燥 ,得到干藻粉。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云南滇池以上述方式清除蓝藻水华 35 1d ,共处理富藻水 4 2 6 4 8m3 ,折合清除水华蓝藻干重为 4 6 0 .83t。按所清除的蓝藻干粉的总氮、总磷、总钾、粗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计算 ,相当于从试验区水体中去除了氮 (N) 37.33t、磷 (P) 2 .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鱼腥藻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微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提高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可减轻由模拟微重力造成的膜透性增大 ,有助于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同时 ,外源Ca2 +降低了藻细胞光系统Ⅱ (PSⅡ )的光化学效率 (以荧光参数Fv/Fm表示 )下降的幅度 ,表明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鱼腥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损伤 ,有良好的防护效应。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HLA -DR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 ,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 136例、食管癌组 4 2例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SA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HLA -DRB1 0 90 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0 2 5 0 0vs 0 1397,P =0 0 2 8,OR =2 0 5 3,病因分数 =0 12 82 ) ;两者间其余HLA -DRB1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探讨湖北汉族人 HL A- DRB1等位基因与大肠癌遗传相关性。方法 针对 HL A- DRB1等位基因第 2外显子多态性 ,设计 2 3对引物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结合等位基因序列分析 ,检测了无亲缘关系的湖北籍汉族健康人 136名及大肠癌患者 72例的 HL A- DRB1基因。 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人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HL A- DRB1* 0 90 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0 .2 2 92 vs0 .1397(P<0 .0 0 5 ,OR=2 .18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探讨HLA DQB1等位基因与胃腺癌临床特征及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联性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 136例、胃癌组 6 3例患者的HLA DQB1基因。内镜活检、Giemsa染色和 (或 )外周血ELISA检查胃粘膜Hp感染情况。SA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表明HLA DQB1 0 30 1与湖北汉族人胃腺癌呈正关联。携带与非携带该等位基因患者 ,其临床特征包括患者平均患病年龄、性别比、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以及Hp感染率等情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B1等位基因与胃腺癌及其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序列分析技术 ,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省汉族健康人 136例、胃癌组 6 3例的HLA DRB1基因。内镜活检、Giemsa染色和 (或 )外周血ELISA检查胃黏膜Hp感染情况。SAS软件数据处理。 结果 HLA DRB10 90 1、12等位基因均与湖北省汉族人胃腺癌呈正相关 ;HLA DRB115等位基因则呈负相关。携带及非携带上述各等位基因患者 ,分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 DQB1等位基因与大肠癌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结合等位基因序列分析 ,检测无亲缘关系的湖北籍汉族健康人136名、大肠癌组 5 4例患者的HLA DRB1、 DQB1基因。结果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HLA DRB1 0 90 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增高 (0 2 315、0 1397,P =0 0 33) ;而 DRB1 0 80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 (0 0 0 93、0 0 80 9,P =0 0 0 71)。两组间HLA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 HEN-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136例、食管癌组42例患者的 HLA-DQB1等位基因.SAS system 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结果湖北汉族人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HEN-DQB1*03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0.2976 vs 0.1875),P=0.046,OR=1.835,病因分数=0.1354);两组间 HLA-DQB1其余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HLA-DQB1*0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