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resultados para Ancient DNA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核核糖体DNA(nrDNA)已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标记,用于推断很多分类等级上的系统发育关系。相对于在被子植物中的快速致同进化,nrDNA在裸子植物中的致同进化速率低,且ITS和5S-NTS区有着较大的长度变异,这种现象在松科植物中尤为明显。在本研究中,我们克隆并测定了银杉属的5S rDNA以及冷杉属、银杉属、雪松属、油杉属、长苞铁杉属、金钱松属与铁杉属的ITS序列。基于获得的新数据,再结合前人报导的其它属的数据,我们探讨了如下四个问题: (1)松科 nrDNA ITS1 亚重复单位的组成、分布及进化;(2)ITS1区的长度变异与亚重复单位数目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系统学意义;(3)松科ITS1的二级结构特征;(4)银杉5S rDNA编码区及非转录间隔区的结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ITS区的序列分析ITS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发现:(1) 松科ITS1的长度变异范围为 944-3271 bp, 这是目前已报导的真核生物中属间ITS变异最大的类群之一;(2) 所有松科植物的ITS区域都包含亚重复单位,亚重复单位的数目从2到9,并且这些亚重复单位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不含保守核心序列(5’-GGCCACCCTAGTC ) 的长亚重复单位(LSR)和含上述保守核心序列的短亚重复单位(SSR);(3) ITS1区的巨大长度变异主要归因于亚重复单位的数量变异; (4) ITS1区的GC含量与 它的序列长度和亚重复单位的数目有一定关系,并能够提供一些系统发育信息,特别是支持云杉属、松属和银杉属三者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2. ITS1亚重复单位的系统发育分析为了研究亚重复单位的进化关系,我们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松科ITS1亚重复单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在ML和MP树中可发现有共同的五个分支; (2) 银杉比松科其它属拥有更多的SSR,且该属的所有9个SSR在系统树中构成一个单系支,表明它们是在银杉属内发生重复的;(3)一些SSR在属间和种间具有同源性,可为nrDNA ITS 的进化历史以及松科的系统发育 研究提供重要信息;(4)亚重复单位的多次重复以及伴随的重组可能是导致LSR 和SSR在松科不同属中分布式样不同的原因。 3. 松科ITS1的二级结构 用 Mfold 3.2 软件对松科所有11个属的ITS1区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共获得了563个最低自由能折叠。结合以前关于松科二级结构的报导,我们分析的结果表明:(1) 松科ITS1的二级结构主要由几个延展的发夹结构组成;(2) 构象的复杂性与亚重复的数目呈正相关;(3)配对的亚重复单位通常在保守核心区(5’-GGCCACCCTAGTC ) 处有部分重叠,并且构成一个长茎,而其它的亚重复单位通常会自身折叠,且保守核心区的部分出现在发夹结构的环中。 4. 银杉5S rDNA 序列分析 我们对来自银杉不同群体的3个个体的5S rDNA进行了克隆,共获得 45 条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 绝大多数银杉5S rDNA编码区长度为120 bp, 以GGG 开头,以CTC结尾,编码区出现的碱基替代主要为转换;(2) 银杉与其它裸子植物相比,5S rDNA基因编码区具很高的相似性(90-99%); (3)间隔区含有一个poly-C和一个poly-T结构、两个TC丰富区以及五个GC丰富区。根据长度和序列特征,银杉的5S rDNA间隔区可分为三种类型:Type A 长751-764 bp,Type B 长770-807 bp (含一个32 bp的插入),Type C 长581-594 bp; (5)长间隔区(Type A,Type B )中含有两个148-175 bp的串联亚重复单位,该亚重复单位与短间隔区(Type C )中的一段143 bp的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6.0-66.8%)。 5. 银杉5S rRNA的二级结构 Mfold 3.2 预测结果表明:(1)银杉5S rRNA二级结构包括5个双螺旋区(干区)(Ⅰ-Ⅴ)、2个发夹结构环区(C和D)、3个中间环区(B1、B2 和 E)和1个铰链区(A), 铰链区为三个双螺旋的结合处;(2) 二级结构中的环区通常比双螺旋区更加保守;(3)在5个双螺旋中,I 和 IV 区有较高的碱基替代率。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一. 设计和筛选单链阻遏蛋白的高亲和力DNA结合序列   单链阻遏蛋白RRTRES是噬菌体434阻遏蛋白的衍生物,它是噬菌体434阻 遏蛋白的N端DBD(1-69位氨基酸)组成的共价二聚体。这个单链分子有两个DBD,一个是野生型噬菌体434的DBD-R,另一个是突变了的DBD - RTRES,二者用重组接头以头接尾的方式连接起来。在RTRES的α3-螺旋中.1、1、2、5位氨基酸与DNA识别紧密相关,它们分别为T、R、E、S。为了筛选出突变的RTRES的DNA结合位点,设计了核心序列为CATACAAGAAAGNNNNNNTTTATG随机DNA库,通过RRTRES与随机DNA库的体外结合和循环筛选。将筛选到的群体克隆并测序。通过与单链阻遏蛋白RRTRES的亲和力测定,对每一个筛选到的序列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结合位点(上述划线部分)为TTAC或TTCC时为最适操纵区序列。它们与单链阻遏蛋白RRTRES的亲和力很高,Kd值在1-10pM的范围。其中随机部分为TTTACG的操纵区与RRTRES的亲和力最高,Kd值约为lpM;当结合位点为TTAC时,平均Kd值为3pM:当结合位点为 TTCC时,Kd值在5-lOpM之间。天然噬菌体434阻遏蛋白与其操纵区的亲和力的Kd值在nM数量级,与之相比,所筛选操纵区的亲和力明显提高。此外,亲和力大小还受到结合位点两侧的碱基的影响,特别是5'位碱基的影响。   表达纯化同源双突变的单链阻遏蛋白RTRESRTRE'根据RTRES的以上识别特一点,设计了一系列新的操纵区序列,它们的共有序列为GTAAGAAARNTTACN,或GGAAGAAARNTTCCN,并测定它们与RTRES RTRE之间的结合特异性。结果表明,它们可被RTRES RTRES特异识别,且亲和力也很高,Kd值在5-40pM之间。其中GTAAGAAAGTTTACG与RTRES RTRES之间结合的Kd值约为5pM。同样,表达了异源双突变的单链阻遏蛋白R*RTRES,然而它与 设计的相关操纵区的亲和力并不很高,Kd值约为lOOpM。利用本工作中的随机筛选和合理设计的原则,得到了新的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高亲和力的蛋白一DNA相互作用。这个方法可望用于其他DBP的新的结合特异性的筛选。 二. 非同位素的方法筛选单链阻遏蛋白的最佳DNA结合序列初探   克隆和表达了带半胱氨酸尾的单链阻遏蛋白,利用已包被了马来酰胺的活性板可以与自由巯基结合的特性,将蛋白固定在活性板表面。体外筛选RTRES RTRES的最佳DNA结合序列,得到了一些与RTRES RTRES结合的序列,但Kd值nM数量级。此方法需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