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resultados para 327-U1362A
Resumo:
在对编码序列的碱基分布作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内含子序列中G、C的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内含子在“三碱基组”的意义下,第一位上(G+C)含量占优势.如果将同一基因的外显子三联密码和内含子“三碱基组”做比较,发现在内含子中出现而外显子中没有的那些三碱基组,它们大多属于Lió所列出的“非偏爱”密码
Resumo: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rniella sanborni是昆明地区花卉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对菊花嫩叶,嫩梢,花柄及花勒为害率达65.0%,个别大棚高达100,损失产量25.0%。室内外用1.8爱福丁3000,2500,2000倍液敌敌畏1500,1000,800倍液进行毒杀试验,爱福丁室内的毒杀率达96.6%,敌敌畏达96.3%;田间爱福丁害83.39%,敌敌畏达80.20%。
Resumo: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金 (2 0 0 1 1 8); 江苏省“十五”攻关 (BE2 0 0 13 77); 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PJ2 0 0 3 3 2 )资助
Resumo:
论述了中国入世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 ,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影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包含 :当代人要重视发展和持续性 ,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满足一个地区、国家的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国家的需求 ,并努力补救上代人所留下的资源、环境创伤。我们应认识七种要素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必须协同处理。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基础。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有 2 0多
Resumo:
利用在极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对水生植被恢复后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作了为期3a的研究.4个围隔和大湖对照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Ⅰ、Ⅱ和Ⅲ号围隔人工恢复沉水植被后,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种类项目、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软体动物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提高.对底栖动物与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探讨.
Resumo: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Resumo:
本文报告了我国发生的一种鳗鲡病毒病──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肝、肾、脾脏组织出血、细胞变性,骨质内有大县白细胞浸润,肝、肾、脾脏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肾、脾脏造血组织和外周血细胞出现核染色质边集、奇异形核,大量髓鞘样结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等,并可见类似凋亡细胞及调亡小体结构和邻近细胞内吞噬体增多现象。根据骨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器官和血液中部分细胞结构已出现异型性特征,作者认为,鳗鲡出血性开口病可能有癌变的趋势.
Resumo: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同池饲养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鳜鱼耗氧量和体重正相关(r=0.99),耗氧率与体重反相关(r=-0.97);在水温20℃,鱼种耗氧率约为0.14mg/g.h.,成鱼约为0.12mg/g.h.;耗氧量和耗氧率均与水温正相关(r=0.90,r=0.94),水温13—30℃时,体重230±11.7g的鳜鱼。耗氧量为14.31—42.13mg/尾。h.,耗氧率为0.059—0.175mg/g.h.;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与家鱼相反,黄昏至凌晨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