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resultados para 303-U1308
Resumo:
2007-09-05-2007-11-05和2008-09-03-2008-11-07期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金山丫口用灯光诱捕对秋季夜间迁徙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鸟类129种,7943只,分属于14日23科.雀形目鸟类为网捕主要鸟类,占总网捕数量的58.9%.其中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和红喉歌鸲(Luscinia calliope)3种是该地夜间网捕优势种鸟类,三者数量皆超过网捕岛类总数的5%.每天夜间20:00-22:00和次日凌晨04:00-4)6:00是捕获鸟类数最的高峰时段.网捕期间,早期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低,优势指数C最高;中期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C最低.2008与2007年相比,优势指数C和G-F指数较低.但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较高.云南省不同"打雀山"仪问捕获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地理和气候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Resumo:
在横断山区鸟类考察中,发现采自四川宝兴县硗碛和雅江县八角楼的两号小xiao属标本与原记录的一些种类有显著差异,而与该属的横斑腹小xiao相 似。但该标本与横斑腹小xiao原亚种区别亦明显,如:腹部呈斑杂状,横斑不规整;喉部、前颈和颈侧不为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显著较6、7故为短。这些特 征有似于种级的分化,但因资料尚不完备,故暂以横斑腹小xiao的一新亚种报道,命名为杂斑腹小xiao以示区别。图2参10
Resumo:
记述了早更新世的江川猕猴和早全新世的短尾猴和菲氏叶猴。江川猕猴是联系西瓦立克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早期猕猴类型, 为南方早更新世猕猴种的首次记录。表2参30
Resumo:
利用p53蛋白质核心区晶体结构作分子动力学研究发现,除了生化方面的稳定性之外,该区还具有分子动力学上的高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作的R175残基替换分子动力学研究显示,p53蛋白质核心区175位点精氨酸被其他残基替换后能引起p53蛋白质核心区L2、L3结构域间的密切联系趋于松散,正常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并使整个核心区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
Resumo:
分析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3个种和亚种36个群体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并采用地质隔离事件校正分支时间,估计了主要分支发生时间.结果发现,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不是单系群,裸鲤属和裸裂尻属也不是单系群.全裸重唇鱼可能是特化类群向高度特化类群演化的过渡类型.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总体上反映了水系之间和地质历史的联系,即来自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估计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青藏高原近晚地质时期强烈隆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高度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