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resultados para 294
Resumo: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FBZ21); 武汉市科技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重大科技产业化专项(200720112031); 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Resumo:
通过小型静态实验,研究了成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在不同影响因素正交组合条件下氨氮的释放速率和变化。在控制温度T、pH值、溶氧(DO)及有机质(COD)的情况下,监测氨氮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氨氮的释放速率和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15~35℃)温度越高,释放速率越大;溶氧对氨氮的释放无显著影响;基质本身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因而较低COD浓度不构成氨氮释放的限制因素;湿地基质对pH值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进水pH值基本不影响氨氮的释放。
Resum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342)资助
Resumo:
采用激素性逆转结合雌核发育技术,从XY雌鱼产生YY超雄黄颡鱼。与性逆转和后代测交选种技术比较,本文的方法可以缩短两代的育种时间,并提高超雄鱼的产出。通过测交证明,与正常的XY雄鱼一样,YY超雄黄颡鱼是能成活和有生育力的,其后代雄鱼占75.9%—100%,平均90.30%。从29尾雌鱼产生的雌核发育的后代294尾,只有11尾雄鱼,绝大多数是雌鱼;而在12尾YY超雄鱼测交的后代出现0—24.1%雌鱼。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测,黄颡鱼的性决定体制是雌性配子同型(XX♀/XY♂),但常染色体性修饰基因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Resumo: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是近年被无意引入到抚仙湖的外来鱼类,自2002年以来在渔获物中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量。根据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采集的708尾标本对抚仙湖黄颡鱼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表明种群的年龄分别为雌性0+-5+龄6个龄组和雄性0+-7+龄8个龄组组成;拟合的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雄性L∞=294·68mm,k=0·2476/y,t0=-0·0298y,W∞=209·93g;雌性L∞=257·13mm,
Resumo:
对从青岚湖采集的 10属 14种河蚌的 19个样本进行了 16SrRNA的序列测定 ,并同GenBank中鄱阳湖流域相同物种河蚌的序列比较 ,分析了基于Kimura 2 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 ,并构建了它们的UPGMA树。结果显示 ,所有用于比较的河蚌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 0 .0 2 74— 0 .2 2 90 ,平均为 0 .132 5 ,种内遗传距离在0 .0 0 34— 0 .0 0 6 8之间 ,平均为 0 .0 0 4 5 ,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种内距离。表明以 16S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