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resultados para 2003-08-BS
Resumo:
A bifunctional reagent of 3-(triethoxysilyl)propyl isocyanate (TEPI) was initially adopted as a spacer reagent to prepare the bonded types of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CSPs) with cellulose derivatives. The silica-based CSPs were chemically prepared with non-regioselective and regioselective approaches and their chiral resolving capabilitie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HPLC resolution of test enantiomer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hiral recogni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non-regioselectively prepared CSP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TEPI used. And also, the regioselectively prepared CSP generally showed a slightly higher resolution power than the non-regioselectively prepared CSP, while the non-regioselective procedures were highly advantageous to rapid preparation. In addition, chiral recognition of the prepared CSPs was affect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used silica matrices. (C) 2003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for the derivat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with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 (PMP) was simplified. One-third of the derivatization time was saved. Five monosaccharide derivatives have been well separated by MEKC and HPLC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Good reproducibility could be obtained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values of the migration times within 5.0 and 2.3%,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ed method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carbohydrates in Aloe powder and food. These methods are quite useful for routine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in real samples. (C) 2003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根据美国景观生态学 2 0 0 1年年会关于景观生态学的关键议题和研究领域特别专题的讨论 ,综合 1 6位国际知名专家所发表的关于深化理论、整合协调和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意见 ,深入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的 6项关键议题和 1 0个优先研究领域。包括通过景观镶嵌体的生态流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过程、机制 ,非线性动态和景观复杂性 ,尺度转换方法论的发展 ,景观指标与生态过程 ,人类活动与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的优化 ,景观保育与可持续性 ,资料获取与准确性评价。并对构建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即发展以格局——过程关系为中心的生态空间理论 ,以人类活动有序化为中心的景观生态建设理论 ,以发挥景观多重价值为中心的景观规划理论。
Resumo: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的空间配置与布局是影响防护林结构和防护效益发挥并持续的关键因素 .为达到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最大并持续的经营目标 ,在保证林分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条件下 ,林带必须具有空间上布局的合理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经过多年防护林营林研究实践 ,在对 1 992年于辽宁省昌图县双井子乡设计营造的试验示范林带调查的基础上 ,对农田防护林单条林带方向的设置、带内树木的空间搭配方式、树种组成形式 ,多条林带或林网的带间距离以及大面积或区域防护林体系的空间景观布局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 ,单条林带和林网走向都应以垂直主害风作为设计的原则 ;林带内树木的空间搭配以”品”字型为佳 ,在不同树种混交的同一条林带中 ,可利用”边行优势”将生长相对缓慢的树种配置于边行 ,生长相对迅速的树种配置于内行 ;多条林带或林网空间配置参数———带间距离的设计应以林带达到初始防护成熟龄时的树高作为成林高 ,以林带结构变化规律和降低害风比例作为林带设计关键参数 ;区域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布局应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对林网体系进行评价与调控
Resumo:
以苜蓿根瘤菌Rm10 2 1的 phaC基因突变体菌株Rm1114 4 (phaC ::Tn5 - 2 33)为受体菌 ,通过功能互补 ,成功地从构建的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基因文库中 ,筛查到能与Rm1114 4互补 ,使之恢复在以乙酰乙酸为唯一碳源的M9培养基 (M9-AA)平板上 5d形成明显可见菌落 ,以及在MOPS平板上形成粘液型菌落的表型的重组粘粒 pDC2 ;经证实 ,该粘粒带有 phbC基因 .完成了该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已在GenBank登记 ,登记号为AY0 775 80 .B .japonicumphbC基因由 180 3碱基对组成 ,GC含量 6 1.8% ,AT含量 38.2 % ;编码 6 0 0个氨基酸 ,Mr=6 6 .95× 10 3 .图 3表 3参 13
Resumo:
为调查葡萄植株携带葡萄卷叶病毒(GLRaV)的情况,以带毒和非带毒指示植物“品丽珠”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并以此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建立了GLRaV的RT-PCR检测体系,并对GLRaV cDNA序列进行测定,结果成功地检测到了GLRaV。经多次试验证明,该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GLRaV的检测。
Resumo:
对沈阳市郊区 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 (0cm~ 2 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属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碳酸盐草甸土含钙 ,壤质草甸土含镁 ,风沙土、水稻土、草甸土含铁 ,碱化草甸土含锰 ,菜园土和水稻土含铜 ,菜园土含锌较高 ;棕壤含钙 ,碳酸盐草甸土含铁、锰、铜、锌 ,水稻土含锌普遍较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土壤质地等结构性因素 ,又有耕作、施肥和环境污染等随机性因素。比较不同土属交换态营养元素含量 ,可以更好地对土壤—作物系统的营养元素进行调控 ,指导中量、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图 2 ,参 15。
Resumo: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市郊耕地土壤 (0~ 2 0cm)交换性钙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绘制了交换性钙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经对数转换后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交换性钙含量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空间自相关距离为 15 8km ,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
Resumo: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施用不同剂量的泥炭 (0 %、2 %、5 %、8%及 10 % )对风沙土改良的效果和对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泥炭能增强风沙土的持水能力 ,降低土壤的pH值 ,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等的含量 ;白菜根系长度、生物量、高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有增加 ,其中 8%泥炭处理为最佳 ,其根系长度、根鲜重、干重、高生长、地上部分鲜重、干重依次比对照增加 71%、4 0 2 %、4 6 4 %、10 7%、84 7%和 10 0 1% ;同时施用泥炭还有利于提高白菜干物质的积累及其品质
Resumo:
对咸水灌溉条件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绿地建成后 ,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得到改善 ,土壤微生物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 ,细菌占绝对优势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远多于下层土壤 ;林地外围距林缘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 ,3m以外微生物数量已接近流沙微生物量 ;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规律 ,且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 .土壤速效磷、速效氮、全N对微生物的分布有较大的直接作用 ,通径系数为 1 .0 1~ 2 .58.速效磷 速效钾、有机质 速效钾、速效氮 速效钾、速效氮 效磷速、有机质 速效磷、速效磷 速效氮、全N 速效钾、速效钾 速效磷、全N 速效磷和含水量 速效氮之间的间接作用对微生物影响较明显 ,作用系数为 1 .37~ 2 .58,其余因素的作用相对不显著
Resumo:
次生林是中国森林的主体 ,对其进行合理的经营无疑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次生林的结构 (尤其是垂直结构 )是该林种合理经营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引入了分层疏透度的概念 ,并以透光分层疏透度表征林分的垂直结构 ;详细介绍了应用全天照片测定透光分层疏透度的方法与步骤 ,分析了透光分层疏透度在次生林结构研究和次生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Resumo:
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干旱 -半干旱过渡区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技术。内蒙古霍林河矿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结果表明 ,该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 ,土地处理系统应以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为主 ,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速人工林的成林郁闭 ,增加林木蓄积量 ,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Resumo:
在实验室条件下 ,将不同含水量的 3种森林类型的土柱分别置于 0、5、1 5、2 5和 35℃条件下 ,进行土壤呼吸测定 .结果表明 ,在 0~ 35℃范围内 ,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 (0 .2 1~ 0 .37kg·kg- 1 ) ,土壤呼吸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当含水量超出该范围 ,土壤呼吸速率则随含水量的变化而降低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 ,大小顺序为阔叶红松林 >岳桦林 >云冷杉暗针叶林 .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最佳条件是土壤温度 35℃、含水量 0 .37kg·kg- 1 ;云冷杉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最佳条件是 2 5℃、0 .2 1kg·kg- 1 ;岳桦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最佳条件是 35℃、含水量 0 .37kg·kg- 1 .但是 ,由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处在不同的海拔带上 ,同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温度各不相同 ,相差 4~ 5℃ ,所以野外所测的同期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呼吸速率应低于暗棕色森林土呼吸速率 ,山地生草森林土呼吸速率应高于山地棕色针叶林土的呼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