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resultados para 179-1106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晚第三纪是云南地区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段,本论文以晚第三纪晚中新世(吕合)、晚上新世(羊邑和龙陵)地层中的孢粉为研究对象,结合同层位大化石植物证据,参照现代植被,恢复了云南三个化石出产地区的古植被垂直分布景观,并定性地描述了古气候;同时运用共存分析方法(The Co-existence Approach)定量化地重建了三个地区的古气候参数值;初步推测了沉积地可能的古海拔。 吕合晚中新世孢粉植物群含52个孢粉类型,隶属38科,其中25个类型鉴定到属级。植物群中被子植物占73.1%,裸子植物占11.5%,蕨类植物占15.4%。 吕合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反映该地区在沉积时期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特征,沉积地附近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包括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石栎属和漆树科等植物,以及多种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成分;林中混生少量针叶树(如松属和杉科等);林内蕨类植物较少;距沉积地较远的海拔较高的地区分布由铁杉属、冷杉属、雪松属和云杉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 吕合地区晚中新世的气候参数:年均温:13.3-20.9℃,最热月均温:22.5-27.5℃,最冷月均温:2.5-12.6℃,年较差:12.1-24.8℃,年降雨量:803.6-1254.7mm,最大月降雨量:179.4-281.9mm,最小月降雨量:10.2-18.5mm。 羊邑晚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含52个孢粉类型,隶属32科,其中36个类型鉴定到属级。植物群中被子植物占61.5%,裸子植物占9.6%,蕨类植物占25.0%,藻类植物占3.9%。 羊邑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反映在沉积时期该地区的植被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特征。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沉积地附近,以壳斗科的石栎属、青冈属和栲属为主,混生漆树科、桃金娘科、蓼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的枫香属等植物,林内蕨类植物丰富;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距沉积地较远海拔较高的山地,主要包括松属,铁杉属,罗汉松属和一些阔叶植物类群;云杉林、冷杉林和铁杉林分布在更高海拔的地区。 根据植物群的组成推测羊邑沉积地的古海拔不高于2000m。 羊邑地区晚上新世的气候参数:年均温:13.3-20.9℃,最热月均温:22.5-27.5℃,最冷月均温:1.9-12.6℃,年较差:12.3-25.8℃,年降雨量:797.5-1254.7mm,最大月降雨量:172.4-249.6mm,最小月降雨量:7.2-12.7mm。 龙陵晚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含86个孢粉类型,隶属61科,其中45个类型鉴定到属级。植物群中被子植物占69.0%,裸子植物占4.6%,蕨类植物占24.1%,藻类植物占2.3%。 龙陵孢粉植物群反映当时沉积地区的植被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特征。沉积地附近分布有湿润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主,混生杜鹃花科、藤黄科、漆树科和无患子科等植物,林内蕨类植物丰富;在距沉积地较远的高海拔的山地上分布有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以松属、云杉属、冷杉属和铁杉属植物为主。 龙陵地区晚上新世的气候参数:年均温 18.6-22.1℃,最热月均温:22.8-27.5℃,最冷月均温:9.7-15.1℃,年较差:12.3-18.1℃,年降雨量:815.8-1254.7mm,最大月降雨量:172.4-249.6mm,最小月降雨量:9.8-11.3mm。 综合吕合、羊邑和龙陵孢粉植物群新研究资料和云南地区已有的第三纪孢粉学资料,云南地区晚第三纪时期孢粉植物群组成相对稳定,均已经反映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垂直分布的植被景观,具有湿润的山地亚热带气候特点。与我国北方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相比,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上,云南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变化不如北方显著;与我国南方其它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相比,虽然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均表现出不明显,但云南地区在植物区系组成上更为丰富。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了花椒和野花椒的无融合生殖过程,比较了在栽培和野生情况下这两种植物胚胎发育的异同,并根据观察结果,讨论了珠心胚现象的作用和意义。 花椒与野花椒的胚囊发育类型均属蓼型,成熟胚囊都表现退化的状态。 栽培的花椒没有雄花,胚乳自发产生,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为珠心胚,其原始细胞在胚乳游离核时期表现出特化的状态。珠心胚要推近到胚乳中完成其发育和分化的过程。多胚现象是花椒种子发育中的普遍特征,但多数只有一个胚成熟。发现有个别起源于合点端的珠心胚形成并发育成熟。 野花椒的花粉不论从光镜还是电镜水平上都证明是发育正常的。人工授粉试验表明,其化粉能在柱头上萌发,并长出花粉管直达胚囊。但卵管在花粉管长入胚珠之前已表现出解体状态,中央细胞中已分裂形成胚乳游离核。所以不发生双受精,胚乳可能由两个极核各自分裂或只由其中一个极核单独分裂形成。种子多数只有一个珠心胚发育成熟。 珠心胚现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对于双受精过程受到限制的植物来说,是一种取代育有性过程进行种子繁殖的有效手段。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了毛乌素沙地6个不同生态环境的柠条群体和1个锡盟草原站的小叶锦鸡儿群体的同工酶和种子蛋白的遗传变异。利用Brown等(/975)同工酶遗传分析方法对同工酶和种子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运用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指数分析测定了锦鸡儿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 (l) Brown同工酶遗传分析的方法适合于柠条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2用LAP酶对柠条群体进行了精细的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的异交性。GST=D.134,即大部分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部,小部分的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柠条群体的繁育系统与水分胁迫有关。随着生境变旱,繁育系统有向近交变化的趋势。 (3) Brown同工酶遗传分析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种子蛋白遗传分析,柠条种子蛋白各亚基的遗传是孟德尔方式。 (4)由种子蛋白变异所统计测定的柠条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l81(Nei指数)或0.179(Shannon指数,Kongkiatngam改进)。群体变异水平按表型多样性依次为人工毛条群体>锡盟群体>滩地群体>硬梁群体>软梁群体>丘下群体>丘上群体。按遗传多样性依次为人工毛条群体>软梁群体>锡盟群体>滩地群体和硬梁群体>丘上群体>丘下群体。群体间基因流水平Nm>/,遗传距离D<0.1。 还试验对玉兰、合欢、紫藤、绿豆几种植物种子蛋白变异的遗传分析。最后对同工酶,种子蛋白遗传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对神农架地区广泛分布的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的种群和群落学特征、干扰历史、更新策略、生物量、生产量及元素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米心水青冈林是神农架地区山地垂直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群落学特征为:(1)建群种明显,该区域主要有2种类型,即米心水青冈林和米心水青冈、锐齿槲栎林;(2)群落结构简单,但物种组成丰富,在6600m~2样地中出现高等植物(不含苔藓植物)77科150属271种,组成种类以蔷薇科、百合科、忍冬科、虎耳草科、樟科、杜鹃花科和壳斗科为主;(3)群落乔木层(占重要值的12%)和灌木层(占盖度的15%)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4)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70.89%)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15.50%)和地下芽植物(12.92%)。 2 米心水青冈是多主干的树种,萌枝现象普遍,但萌枝数量不同地点差异较大。通过萌枝产生的枝群体平均密度为257 ± 99.3n•hm~(-2)。枝群体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幼龄个体数目较多型”和“中国年龄阶段数目较多型”,并且有较多的枝群体表现出一致的年龄结构。从整个群落米心水青冈的年龄结构来看,表现出发展型种群的特点。枝群体的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9丛米心水青冈完整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它们萌枝的时间不是边疆的,而与森林的受干扰有关。根据83个圆盘和生长锥芯资料,米心水青冈在萌枝后成长为乔木层或林冠层的过程中,径向生长表现为5种模式。这是丛株内竞争的结果。萌枝在米心水青冈林的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 3 锐齿槲栎林是神农架地区山地垂地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群落学特征为:(1)建群种明显,该区域主要有2种类型,即锐齿槲栎林和锐齿槲栎、米心水青冈林;(2)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和暖温带的落叶栎林有较大差异;(3)群落物种组成丰富,不仅具有典型的温带科属,还有典型亚热带分布的科属,组成种类主要以蔷薇科、百合科、忍冬科、虎耳草科、山茱萸科、杜鹃花科、壳斗科和樟科;(4)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66.32%)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地面芽(23.51%)和地下芽(9.47%)植物。 4 通过样地调查、树干解析及直径分析法,对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受压和释压历史及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米心水青冈直径生长表现为5种模式。而锐齿槲栎只表现为2种模式。85.9 ± 6.9%的米心水青冈有过受压过程,平均受压2.1 ± 0.8次,平均受压时间为47 ± 24.1a,最长受压时间73a,平均释压次数为1.6 ± 0.7次,平均释压时间为23 ± 21.5a,而60.83%的锐齿槲栎都均有1次受压。平均受压时间为19 ± 14a,受压后没有表现出释压过程。结合高生长和径向生长,认为米心水青冈是耐阴树种,它的更新策略是在林下形成苗性萌枝,在有林窗形成时释压生长进入乔木层;而锐齿槲栎是不耐阴树种,它的更新策略是通过产生大量种子,当有大的林窗时,幼苗在林窗内生长逐步进入乔木层。 5 神农架地区102-130a成熟米心水青冈林的生物量在251.31-358.63T•hm~(-2)之间,平均为288.70 ± 48.30T•~(-2),20-60a锐齿槲栎林群落生物量在134.85-301.20T•hm~(-2),平均为231.60 ± 78.10T•hm~(-2)。虽然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植物组成很丰富,但二种类型森林生物量的95%以上集中在乔木层。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少数优势种中。在米心水青冈林生物量从大到小的序列中,前5种植物分别占乔木层总生物量58.67%-96.37%不等,同样锐齿槲栎林前5种植物占群落生物量的68.13%-95.26%。常绿植物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较大,米心水青冈林中占2.85-18.70%,锐齿槲栎林中一般常绿植物占0.8-9.98%,只有1个锐齿槲栎林样地常绿植物(主要是粉白杜鹃)占乔木层生物量的44.04%。米心水青冈林生物量根冠比为0.27 ± 0.05,锐齿槲栎林为0.21 ± 0.06。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的生物量,在成熟的欧洲水青冈林及日本的水青冈林生物量范围之内,而锐齿槲栎林生物量远远大于我国温带落叶栎林的生物量。 6 神农架地区102-130a米心水青冈林生产量范围在1857-2786g•m~(-2)•a~(-1),平均为2330 ± 397 g•m~(-2)•a~(-1)。20-60a锐齿槲栎林的生产量范围在1319-2521 g•m~(-2)•a~(-1),平均为1930 ± 498 g•m~(-2)•a~(-1)。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乔木层生产量占群落总生产量的95%以上,乔木层各器官生产量大小顺序为叶> 树干> 枝和根,其中叶生产量占乔木层的一半以上,达53.87 ± 2.72%(米心水青冈林)和57.31 ± 6.23%(锐齿槲栎林)。在乔木层生产量从大到小的序列中,前5种植物平均占乔木层总生产量的81.03 ± 13.94%(米心水青冈林,范围在62.75%-92.66%)和84.23 ± 9.68%(锐齿槲栎林,范围在68.54-95.11%)。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群落地下部分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1.29 ± 1.02%和9.22 ± 2.72。和我国其它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相比。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生产量是较高的,和亚热带绿阔叶林生产量接近,但在器官分配上两者差异较大。 7 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土壤均呈酸性。其中锐齿槲栎林地土壤酸性更强。土壤元素特征表现为Al>C>K>Mg>Ca>N>S、P的特点,富铝化作用明显。8种元素在群落优势植物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N、P、K、Ca、Mg基本上是以叶片含量最高,树干或根中最低。仅从叶片来看,元素特征表现为C>Ca、N>K>Mg>S>P、Al。优势植物的C/N和C/P显著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优势植物。8种元素在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中积累量分别为147.09 ± 25.60和116.00 ± 37.63 Mg hm~(-2)a~(-1),其中97%以上积累在群落乔木层。两种森林类型各元素的积累量都表现为C>Ca, N> K> Mg> P> S> Al的特点。米心水青风林和锐齿槲栎林8种元素的年存留量分别为6263 ± 90.8和5946 ±246 kg hm~(-2)a~(-1),其中N、P、K、Ca、Mg 5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存留量分别为179.7 ± 18.2和169.4 ± 23.5kg hm~(-2) a~(-1)。两种森林类型各元素的存留量都表现为C> N> Ca> K> Mg> S> P>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