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resultados para 12-18 mois
Resumo:
中尺度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针对区域的实际生态安全问题展开,处于各尺度生态安全概念的核心地位.作为特殊的区域,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景观格局研究,生态价值评估以及社会经济驱动分析为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保障体系、生态缓冲体系以及生态过滤体系所构成,经过分析,认为生态缓冲体系的建设成为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城市未来扩展格局的定量分析成为兰州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安全级别的判别函数,根据不同的响应,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化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
Resumo: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D concentration change and the tide in the western Zhi Wu Gulf of Yan Tai. The tropic equation was give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and the tide level is minus in the north of this Bay. However it is positive in the south of this Bay.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in orea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mean range of tid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for flood tide is less than it for ebb current in the north of the Bay and vice verse in the south of the Bay.
Resumo:
水分是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生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的同时,对13年生沙地(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幼树的叶片水势(ψ)、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及其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探讨疏林草地人工樟子松幼树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生长季节樟子松蒸腾速率呈现出较明显的双峰曲线;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内在因子为气孔导度,外在因子是空气湿度和气温。针叶水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及树木本身生长特性的影响。樟子松针叶水势、蒸腾速率等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表明,对于13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幼树(密度为378株/hm2),即使在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年份,疏林草地樟子松生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Resumo:
根据对人工营造20年生阔叶红松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林地生产力分别达6.529、4.966和5.682t.hm-2.yr-1,高于同龄人工红松纯林(3.812t.hm-2.yr-1);而红松-刺楸、红松-紫椴混交林分别为2.945和2.84t.hm-2.yr-1,低于人工红松纯林.人工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也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营造阔叶红松林是迅速恢复、发展顶极阔叶红松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和人为的不断调控.
Resumo:
探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农田供水状况.分析表明该区大田作物的耗水来源主要为生长期内大气降水和土壤储水,由于大气降水不足,特别是生长前期的严重缺水是该地区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还经常出现伏旱和“秋吊”,大气降水占作物耗水量的75.6%以上,而土壤供水量最高达作物耗水量的24.4%,作物耗水量与生长期内大气降水呈直线关系.
Resumo:
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辽宁北部平原区、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区和渭北旱塬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 ,以主栽树种杨树林带为研究材料 ,针对每个特定类型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因子和防护目的 ,统计分析调查研究数据 ,确定了辽宁北部、河北坝上和渭北旱塬 3类型区农田防护林可持续集约经营模型的最优经营参数 .其中林带最适疏透度分别为 0 2 5~ 0 35、0 2 0~ 0 30和 0 2 75~ 0 375 ;主林带间距分别为 45 0~ 5 0 0m、2 0 0m和 2 0 0~2 5 0m ;副林带间距分别为 5 0 0~ 10 0 0m、5 0 0m和 35 0~ 45 0m ;林带带面宽度分别为 8m、9m和 4 5~ 8m ;林带行数分别为 3~ 4、6和 2~ 4;林带树木株行距分别为 2m× 1 5~ 3m、1 5m× 1 5m和 1 5~ 3m× 1 5~ 3m ,主栽树种的防护成熟龄分别为 15~ 16a、14~ 15a和 12~ 14a ;防护成熟期分别为 10a、10~ 11a和 12~ 14a ;最佳更新方式分别为隔带更新、半带嫁接更新和隔带更新 .
Resumo:
沙棘灌丛对风滚植物有非常好的固留作用 ,可以在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形成大面积的风滚植物覆盖层 ,从而影响沙棘的正常生长 .但风滚植物覆盖层比人工沙棘植被有着更好的水土保持和土壤培肥效果 ,当覆盖层腐烂后 ,会出现更繁茂的植物群落 .因此 ,沙棘对风滚植物的固留可促进排土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
Resumo:
水文过程是联系气候变化和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 .未来的气候变化和人类大尺度活动将影响森林流域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变化 ,森林流域生态与水文过程耦合、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动力学机制研究在认识和调控生态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区域生态恢复 ,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水文过程可分为降雨截留、蒸散和产汇流过程 .森林流域生态与水文耦合过程边界条件的确定 ,土壤表面特定水文过程的参数化 ,降雨、土壤水分运动和植被的动态耦合作用 ,分布式模型的应用以及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动力学机制与调控等将是今后生态水文动力学过程研究的重点 .综述了森林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动力学机制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Resumo: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未受扰动的两种典型原始森林土壤为对象,通过野外选取原状土样,在实验室内测定其饱和渗透系数和有效孔隙度,利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森林土壤内饱和渗透系数和有效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即Ks(z)=K0-f1lna1z和ω(z)=ω0-f2lna2z.将所得出的对数模型与Beven所提出的指数模型进行比较表明,在森林流域内对数模型不仅适用范围比指数模型广,而且精度明显高于指数模型,它更接近于野外实际情况.
Resumo:
对目前国内外森林蒸散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蒸渗仪法、风调室法、涡动相关法、水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波文比法、彭曼联合法、SPAC法、经验公式法和应用遥感数据的方法 )进行了总结 ,探讨了其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简单介绍了应用闪烁计数器直接观测显热通量以及应用双频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水汽、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技术 .提出通过对大气水汽平衡的研究来推求蒸散量的设想 ,预测了森林蒸散研究的发展趋势 .
Resumo: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通过生物接种技术 ,对非豆科固氮树木沙棘进行联合共生体的人工构建 ,定量研究了VA菌根真菌和Frankia对沙棘生长的促进作用 ,并对VA菌根菌与Frankia之间的联合增效作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双接菌VAH +HR16的促生效果最佳 ,接菌植株的株高、地径、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42 2 5 %、33 5 2 %、198 5 6 %、43 33%和 17 4 4 %.
Resumo:
对杉木自毒作用研究表明,杉木纯林中的土壤、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杉木鲜叶、枝条、树皮、树根的水浸液及其添加乙烯吡咯啉酮k30(PVP) 的溶液对杉木种子、空心菜种子和萝卜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抑制种子萌发,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其中根和鲜叶水浸液抑制作用最强,但水浸液添加PVP 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且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促进作用.
Resumo:
应用LI 6 4 0 0红外气体分析仪对城市森林典型树种丁香不同季节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 ,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湿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丁香春季和夏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 ,秋季呈单峰曲线 .春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 ;夏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 ;秋季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 .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
Resumo: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还对国际上一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健康实践作了介绍,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作者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学必然为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希望.
Resumo:
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鞍山市内和市郊所选的5个样点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各样点大气净度指数值(IAP)和苔藓体内Pb、Zn、Cu、Cd、全S等污染物的含量及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严重污染区,包括样点鞍钢,苔藓植物少于5种,IAP值<5,苔藓体内污染物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112~149)、Zn(401~477)、Cu(35.8~38.5)、Cd(2.45~3.53)、S(2200~3100);污染区,包括样点立山公园和二一九公园,苔藓植物种数15~30,IAP值5~25,污染物在苔藓体内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31.2~44.6)、Zn(120~199)、Cu(9.40~17.6)、Cd(1.02~2.42)、S(1400~2600);相对清洁区,包括样点烈士陵园和千山,苔藓种数多于40种,IAP值>30,污染物在苔藓体内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15.4~25.6)、Zn(84.3~135)、Cu(5.24~11.5)、Cd(0.64~1.99)、S(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