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resultados para nitrocefin, HEK 293, HEK 293T, biopharmaceutical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山西太原晚石炭世煤核中发现的两种不同类型种子:小类心籽(新命名)Nucellangium minor nom. nov. 和波缘靓籽(比较种)Callospermarion cf. undulatum, 它们分别属于心籽目(Cardiocarpales)的类心籽属(Nucellangium)和靓籽属(Callospermarion)。 小类心籽为科达类植物种子,两侧对称,厚心形,主切面长约4-6mm,宽3-4mm,次切面厚约2.5-3.0mm。成熟种子的珠被由肉质层、硬质层组成,内表层由7-10层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只存在于未成熟种子。肉质层外有一角质层和表皮层,肉质层分为两个亚层;外层细胞扁长,有深色内含物,内层无内含物,由薄壁细胞组成,越往内越小,硬质层外缘光滑无刺突,分为两个纤维细胞亚层,外层细胞壁厚直径小,内层细胞直径增大细胞壁变薄,沿纵切方向伸长。珠心除基部外游离于珠被。双维管系统由分布在肉质层的珠被维管束和呈套状分布的珠心维管束组成,组成珠心维管束的管胞为梯纹状加厚。文章对类心籽属的特征作了修正,并以小类心籽的形态、大小和珠被结构等特征为依据,就它的个体发育进行了探讨,证明晚出同名的小心籽(Cardiocarpus minor Wang 1987)为当前小类心籽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 波缘靓籽(比较种)(Callospermarion cf. undulatum)为靓羊齿植物(Callistophytales)种子,两侧对称,三层珠被,肉质层占据珠被的大部分,有分泌腔分布,肉质层外缘呈波缘状。珠心除了在基部外,游离于珠被。维管束分布在翼部肉质层内侧。首次在太原的靓籽属种子中发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性结构——分泌腔。还就山西太原发现的波缘靓籽所代表的个体发育阶段进行了讨论。 文中还分别讨论了这两类种子各自的亲缘关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或Aneurolepidium chinense Trin.),隶属禾本科(Gramineae),大麦族(Hordeae),小麦亚族(Triticieae),赖草属(Leymus),兼具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本论文选择羊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和赖草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羊草是一种多年生根茎型禾草,根据叶色可以划分为黄绿型和灰绿型两种生态型。其分布范围横穿亚欧草原的东部,包括朝鲜和蒙古的西部,以及西伯利亚的西北部,集中分布于我国的东北部。羊草是我国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它可以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如松嫩平原、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从另一个角度讲,不同类型的生境也造就了羊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陆续从我国东北部6个省市收集了293份羊草种质,包括205份灰绿型羊草和88份黄绿型羊草。经过连续3年的观测记录,通过37个重要农艺性状,对293份羊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依据10个质量性状和27个数量性状,统计了羊草不同性状和不同地域羊草的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同时还使用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做了相关统计。结果显示:(1)与黄绿型羊草相比,灰绿型羊草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P<0.05)。结合这两个趋异型羊草的分布范围,可以得出两种类型羊草之间存在稳定的遗传差异;(2)通径分析显示,羊草营养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两者的组合效应可以解释羊草生殖特性中20.6%的遗传变异;(3)在124-128ºE这一区域,羊草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2.252),表明这一地区具有最丰富的羊草种质资源。 赖草属(Leymus Hochst.)是一个异源多倍体属,约有34个物种,该属未知基因组的起源一直争论不休。其倍性范围从四倍体(2n=4x=28)、八倍体(2n=8x=56)一直到十二倍体(2n=12x=84)。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 Nevski)只含有Ns一个基因组,约有9个物种。这两个属都是多年生牧草,具有抗旱、抗病和耐盐碱等生物学特性。 应用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和叶绿体trnL-F序列,我们对13个赖草属物种、小麦族18个属(40份二倍体材料)、以及Elymus californicus和Bromus catharticus,共计57份材料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赖草属分别与新麦草属和小麦族中一个未知属在进化上具有紧密的关系。ITS谱系树表明赖草属内部存在大量的分化,以及赖草属物种具有多次起源的特征。trnL-F序列分析表明,赖草属物种的母本,部分来自Ns基因组,部分来自Xm基因组,这可能与赖草属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关,分布于亚欧大陆的物种其母本是新麦草属,而分布于北美的大部分物种其母本是Xm基因组。trnL-F序列分析还表明,E. californicus和赖草属未知的基因组具有紧密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从分子层面证明,赖草属的未知基因组并非来自薄冰草属,或是一个修正的新麦草基因组,其基因组组成应是NsNsXmXm;(2)赖草属物种的母本,部分来自Ns基因组,部分来自Xm基因组,这可能与赖草属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关;(3)E. californicus的母本是Xm基因组,父本是Ns基因组,该物种应从披碱草属转移至赖草属。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的半灌木,构成该地区沙地优势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同时在流动沙丘也有少量分布。它在当地经济价值、防风固沙环保方面均处于无以取代的地位。在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日益扩大的严峻态势下,研究其群落地上、地下过程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不仅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的管理措施上有所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长期变化适应策略。 为此,本项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利用异速生长关系确立不同生境油蒿生物量最佳回归方程,并调查、比较了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个生境油蒿灌丛地的生物量、土壤和植被的碳储量、生产力和细根周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具体结果如下: 1. 建立并比较了油蒿枝、株两个水平上各部分(不含细根)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式,其中枝形态指标(枝直径BD、枝长BL、叶枝长LBL)与油蒿叶、枝、果各部分生物量的异速关系最好;株水平上冠层面积CA与其叶、枝干、果、粗根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效果较好。不同生境生物量与其生长变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存在差异。2004年调查的油蒿灌丛生物量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分别是354.8,178.3和30.4 g m-2;各部分(叶、枝干、果、粗根、不同径级细根的)生物量都呈递减趋势。地下根与总生物量比值排序为固定>半固定>流动沙丘。不同生境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固定沙丘根可至100 cm,半固定沙丘达90 cm,而在流动沙丘仅为60 cm,这些结果有助于使了解不同生境中的相同物种如何通过自身形态及其生物量调整来适应生境的差异。 2.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在P <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中固定沙丘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224.04和7521 g C m-2,半固定沙丘是119.27和3029 g C m-2,流动沙丘是16.83和2300 g C m-2。可见沙区土壤有机碳远大于植被碳量。 3. 利用最大值减最小值方法、标准取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的地上、粗根生产力和地下细根生产力。发现各生境生产力、细根周转都随着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加,地下根生产力与总生产力之比随着植被盖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生产力在P < 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总生产力范围在18.23-293.82 g m-2 yr-1之间;细根总周转率在0.16-0.54 yr-1之间。 4. 利用异速生产关系确立不同生境不同水平上油蒿叶面积的最佳回归关系式并对不同生境的比叶面积(SLA)进行了比较,其中枝水平上各生境叶面积与枝直径、枝叶长、枝长相关关系在P < 0.001水平上显著;株水平上各生境叶面积与株高、冠层面积相关关系在P < 0.001水平显著;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SLA由大变小,这可能与生境养分差异有关。 5.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呼吸范围分别在117.99-153.99 mg kg-1、1.49-3.31mg kg-1和0.54-1.96 μmol m-2 s-1之间,它们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依次下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菜花烙铁头蛇(Trimeresurus jerdonii)的毒腺中提取mRNA,采用RT-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最后筛选出一个编码凝集素的基因,命名为TJL。由TJL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分别由23和1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成熟肽。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TJL含有半乳糖结合位点和钙离子结合位点,与蝰科蛇互凝集素TSL、PAL、APL和RSL的同源性较高(87.4%~90.4%),与眼镜蛇科蛇互凝集素BML的同源性较低(61.5%)。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Because the excreted sporocysts and/or oocysts of various species of Sarcocystis may not be discriminated morphologically, we sought to validate a diagnostic technique based on variation in the 18S rDNA sequence. Oocysts and/or sporocysts; from three ta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