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resultados para T-RFLP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水稻(Oryza sativa L.) 颖花开裂 (split rice spikelet,SRS) 突变体是从水稻品系 8902s 花药培养得到的双单倍体群体中筛选出的同源异型突变体。以窄叶青8号为母本,SRS突变体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其F2群体中正常植株和突变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说明颖花突变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决定的。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 SRS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发生过程。其性状表现为内外稃变软变长,不抱合,在外稃基部又着生一朵花,两浆片基部融合,质地呈稃片状,雄蕊和雌蕊形态正常,且可育。该突变体的突变性状与拟南芥APETALA1的突变表现相似,说明两者在形态建成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由于 SRS 突变体第一轮和第二轮花器官发生了变化,根据 ABC 模型,srs-l基因应属于同源异型 A 组基因。 采用BSA法在F2群体中建立DNA正常池和突变池,利用RAPD技术筛选与突变基因srs-l连锁的分子标记。从5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引物S465能在两池间扩增出分子量为900 bp的差异片段,并证明其在F2群体中表现共分离。将此DNA片段克隆后作为RFLP探针pS465A,该探针与srs-l基因紧密连锁,在DH群体的RFLP分子连锁图谱上成功地将它们定位于第三染色体上。 本研究是利用水稻同源异型突变体为材料,研究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的首例报道。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物多样性科学(BiodiversityScience)的国际规划提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整个研究计划五大核心的核心.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其它两个水平多样性的基础和最终来源.该文在实验室多年研究毛乌素沙地柠条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分别从表型(生理生化)、蛋白质、同工酶以及遗传型(rDNA)水平探讨中间锦鸡儿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并模拟沙地生境,建立人工共生体系,以期发现最有效的共生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得提高毛乌素地区农牧业产量,更重要的是在当今沙尘暴肆虐的情况下,发挥柠条防风固沙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1)全细胞可溶性蛋白质谱将供试中间锦鸡儿根瘤菌菌株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硬梁覆沙地菌株GH72不同于来自沙丘顶部和底部的菌株,而且中间锦鸡儿根瘤菌独立于参比菌株。酯酶同工酶谱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根瘤菌与参比菌株仅存在一个等位酶位点差异,其余等位点与参菌株共享,因此,酯酶同工酶反映出中间锦鸡儿根瘤菌的异质性。(2)16SrDNA部分序列与16S-23S rDNA IGS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扩增产物均较前人报道的分子量偏高。经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共形成12种基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属于基因型2的菌株占42.4%。代表菌株GH33 16S rDNA全序列结果显示,与已知的快生型根瘤菌同源性在95%以上。(3)中间锦鸡儿根瘤菌生理生化反应特性B.T.B实验证明所有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均产酸,符合快生型根瘤菌的特征.唯一碳源测试显示,95%中间锦鸡儿根瘤菌不利用淀粉,33%菌株不利用乳糖,对其他测试碳源不具有选择性。检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不同酸性梯度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生长状况,发现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具极强的耐盐性.53.8%的菌株可以在9%NaCl的YMA培养基生长.75%的菌株在pH4.O和pHl0,0 环境中仍能生长,66.7%菌株在60℃处理1 0min后仍具有生活力。体现出对于干旱沙地的适应。 2.不同实验共生系统中植物和根瘤菌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14株根瘤菌分与三个柠条种(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回接,用土壤上覆沙模拟毛乌索沙地景观生态条件,以多石砾贫瘠土壤为对照,比较不同基因型柠条与根瘤菌人工共生体的长和结瘤与生境的关系,初步证明根瘤菌很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寄主植物与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与生态环境有关。实验还表明,选择适当的共生组合对于防治沙漠化有很大潜力。3.银染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RAPD遗传模式以85株小钻杨F2代为材料,用本实验室改良的银染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RAPD遗传模式。结果表明,仅用9个引物共扩增到399个位点,其中98个位点表现为多态性,卡方测验显示,79个多态位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3:1),占多态位点80.6%。这种改良的检测RAPD标记的方法必将推动RAPD标汜构建连锁图谱的进程。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菌根是一种植物营养根与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外生菌根真菌是菌根真菌的重要类群,其宿主植物约占陆地植物总数的3%左右。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宿主植物常常是一些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并且这些真菌还参与了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和无机元素循环、物种的竞争和共存、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演替等过程,因而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有助于对这些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机制的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鉴定和多样性,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结构、空间格局及植物-菌根真菌空间关系,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植物生长和竞争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传播规律、年度变化、以及对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 外生菌根真菌的鉴定和种类组成是进行菌根真菌研究的前提之一。在第一章中,主要通过子实体形态分类和分子方法,对大型真菌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在对东灵山和都江堰森林的调查中分别发现的大型真菌106种和98种,菌根真菌比例分别为44.3%和69.4%,木生真菌比例分别为16%和10.2%。按Fellner的评价标准,两个森林群落均属于健康的生态系统。我们应用ITS-RFLP和ITS序列比较的方法对地上子实体、地下菌根及分离培养的菌种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TS-RFLP可以用来进行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鉴定,而序列分析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二者的结合,可以使我们建立菌根真菌分子数据库成为可能。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包括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和亲缘关系等方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种群的生殖和传播方式,菌根真菌与风、雨、动物等生态因子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解。第二章主要以两个外生菌根真菌种群为例,对种群遗传结构中空间距离与遗传相似性的关系、种群结构的年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正红菇(Russula vinosa)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个子实体来自不同的克隆。空间距离-遗传相似性关系和空间格局分析的结果均表明,这一正红菇的种群结构可能是由短距离孢子传播产生的,而不可能是无性生长或长距离孢子传播形成的。在对隐花青鹅膏菌(Amanita manginiana)连续两年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中,种群的每一个子实体也均来自不同的克隆。遗传相似性分析、AMOVA、遗传相似性-空间距离关系的结果均显示,这两年的种群在遗传相似性和种群结构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对此的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一外生菌根真菌种群来说,其个体由有性孢子发育为子实体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年,因而2001和2002年的个体并非同一种群的连续世代。 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可以定义为在一定地理范围和时间尺度内不同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的组合。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与植物、菌根真菌与环境因子、以及菌根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三章中,我们应用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对外生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即鹅膏菌科,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周围(5×5米样方)树种组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某些树种与特定类群菌根真菌的子实体出现有负相关,而三个类群的外生菌根真菌在克隆生长上的差异并不是子实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而在较小尺度上(450平方米样方)研究也表明,三个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类群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半径不等的集群分布,并且其空间分布不依赖于木本植物的分布。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类群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互抑制的特点,而抑制能力的大小可能与菌根真菌地下菌丝体的分布范围及连续性有关。 外生菌根真菌的盆栽接种实验通常用来验证菌根真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不但有理论意义,也是大田实验和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基础。第四章中进行了两个实验,对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与宿主植物生长的关系以及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竞争平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马尾松生长影响实验中,菌根真菌接种并未显著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不同的菌种与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存在不同(正或负)的相关关系。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水平与马尾松幼苗的针叶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水平还与马尾松幼苗地下生物量的累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外生菌根真菌对三种植物的竞争平衡和共存的影响实验中,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没有显著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但对漆树和枹栎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能够在两个外生菌根真菌宿主植物竞争中降低枹栎对马尾松的优势,在马尾松和漆树的竞争中降低马尾松的优势,并促使枹栎与漆树(一个外生菌根真菌宿主和一个非宿主植物)的竞争处于不稳定状态。 本文首次通过生态学的角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群落中的空间格局、以及外生菌根真菌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大型真菌的多样性方面,菌根和木生真菌比例的引入可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体系,而分子数据库的建立使对大型真菌尤其是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长期监测成为可能;在种群遗传结构方面,本文验证了红菇属和鹅膏菌属克隆较小的特点,以及红菇属菌根真菌以短距离孢子传播为主的繁殖特性,并首次从生活史特点的角度解释菌根真菌的种群结构的年度差异;在菌根真菌群落的空间格局方面,本文首次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和点格局分析的方法研究外生菌根真菌的空间分布及菌根真菌-植物关系,并发现三个类群的外生菌根真菌在子实体分布上具有相互排斥的特点;在控制实验中,本文首次研究了菌根真菌接种的多样性水平对宿主植物的影响,首次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三个物种之间竞争与共存的影响。虽然这些研究在很多方面都仅得到初步的结果,但我们希望这些探索可以为今后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外生菌根是重要的菌根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外生菌根真菌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宿主植物通常是一些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并且这些真菌还参与了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和无机元素循环、物种的竞争和共存、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演替等过程,因而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有助于对这些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机制的深入理解。作者在中国四川都江堰地区选择了两个不同林龄的森林,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比较分析了两种年龄亚热带森林下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密度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分析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与宿主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用分子方法(巢式PCR, RFLP和DNA测序)鉴定了87个土样中的ECM真菌。共检测到70种真菌,属于13目21科30属,其中,子囊菌门5目6科6属8种,担子菌门8目15科24属62种。在担子菌门中,革菌目、红菇目和伞菌目三个目的真菌为常见种。 (2) 成熟林的ECM真菌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都显著高于幼林。 (3) 少数几种ECM真菌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而大多数种类的相对多度和相对频度都较低。重要值(IV)至少在一个样地中大于4.0%的真菌共有12种。成熟林中,IV大于4.0%的ECM真菌有8种,分别是:Russula sp.01,Tomentella sp.01,Tomentella sp.04,Tomentella sp.05,Boletales-01,Lactarius sp.01,Tricholomataceae-01,Leptodontidium sp.01;幼林中IV大于4.0%的真菌有6种,分别是:Lactarius quietus,Russula sp.01,Tomentella sp.01,Tomentella sp.02,Tomentella sp.03, Trechisporales-01。 (4) 成熟林与幼林中的优势属有所不同,成熟林以绵菌属和红菇属最丰富,幼林以乳菇属最丰富,其次是绵菌属和红菇属; (5) ECM真菌群落与乔木群落关系密切,ECM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菌根乔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ECM群落密度随着非菌根乔木群落密度的增加而降低;ECM群落物种数随着非菌根乔木群落物种数的增加而降低。 (6) ECM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与菌根乔木群落间相似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菌根乔木群落之间越相似,则菌根群落之间也越相似;ECM群落间的相似性与非菌根乔木群落间的相似性之间无相关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分布广泛,研究发现所有的杜鹃花科植物都能形成一种特殊的菌根——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杜鹃花类菌根对杜鹃花科植物在营养胁迫的环境下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对杜鹃花类菌根的生物学和生态功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我国是杜鹃花属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因此研究杜鹃花属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充分利用杜鹃花特有的菌根资源,促进杜鹃花迁地保护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以分布较广并且是中国特有的杜鹃花属植物——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的野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应用直接扩增根中真菌ITS区的分子鉴定方法和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其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并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宿主遗传相似性及其群落组成分析等内容,探讨大白花杜鹃的菌根真菌-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用直接扩增真菌ITS区序列,揭示了大白花杜鹃根部真菌的多样性,本研究发现,野生大白杜鹃根部的真菌种类比较丰富,至少有26个ITS-taxa,包括子囊菌和担子菌共5个真菌目:Helotiales、Lecanorales(≡Agyriales)、Onygenales、Sebacinales和Thelephorales,其中包括典型的ERM真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 sp.(Myxotrichaceae)真菌。另外还发现了黑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以及一些未命名的子囊菌。担子菌在本研究中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蜡壳耳菌目真菌;此外还有较典型的外生菌根真菌——革菌目真菌。 (2)大白花杜鹃野生植株与栽培植株在菌根真菌种类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忽略种源差异等条件下相较而言,前者的物种丰富度远高于后者。 (3)大白花杜鹃菌根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同它的根际土壤与叶片的C、N、P含量以及C/N、N/P、土壤pH值、宿主的海拔高度等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4)在大白花杜鹃的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方面,整体上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同时还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差异;大白杜鹃菌根真菌的种类是丰富的,优势度指数表明其多样性水平很高。 (5)大白花杜鹃的遗传距离与其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结构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宿主的种内遗传差异可能对菌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产生选择偏好。 (6)大白花杜鹃的群落组成与其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有极为显著的关联性,伴生种的菌根类型可能会影响宿主植物菌根真菌的物种组成结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线粒体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的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线粒体 DNA RFLP 分析一般有两条途径: 一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mtDNA 后, 酶切, 紫外灯下观察, 或放射性自显影. 这要求所提取的 mtDNA 量足够多, 或纯度相当高; 二是将基因组DNA酶切后, 用 mtDNA 探针进行 Southern 杂交. 该途径不需要专门提纯 mtDNA, 特别适合于微量 mtDNA 的 RFLP 分析进行 Southern 杂交分析, 关键在于要有高质量的探针. 用于制备探针的 mtDNA, 纯度要求较高, 一般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或制备 mtDNA 克隆等方法获得. 这些方法, 不仅操作步骤繁锁, 而且设备条件要求高, 在一般实验室难以实施。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研究用12种识别六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云南省3个地方绵羊品种11个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表明,云南绵羊群体平均核苷歧异度为0.086%,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说明mtDNA变异度很低,遗传多样性贫乏,提示云南绵羊可能起源于同一个共同祖先;昭通绵羊与德钦绵羊距离较远,大约分歧于30万年前,德钦绵羊与腾冲绵羊大约分歧于11万年前,而腾冲绵羊与昭通绵羊也于18万年前发生分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mtDNA genotypes of six domestic horses (three adult short horses whose heights are under 1 m and three common domestic horses) from a small region of 15 km(2) in Malipo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technique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which recognize 6-bp sequences. An average of fragments for an individual was obtained. Unlike other domestic animals, this population of horses exhibits high mtDNA genetic diversity. Each of the six horses has a specific mtDNA genotype showing a pattern of multiple maternal origins, as suggested by fossil and literature records. We think the population of horses is an amazing seed-resource pool of horses and hence deserve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view of conservation genetics. However it is also remarkable that we did not find any typical mtDNA genetic markers which would discriminate between short horses and common domestic horse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1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自海南岛的海南黄牛和雷州半岛的徐闻黄牛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tDNA RFLP)。结果只有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l I)在海南黄牛中检测到多态性, 且其中的C型(15.0, 1.3)尚未见报道。结果还显示, 两个品种6个个体的mtDNA基因单倍型全部表现为A型, 即瘤牛的血统, 并表明两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很近。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试验利用 Apal,BamHI,BclI,BglI,BglⅡ,DraI,EcoRI,EcoRV,HaeⅡ,HindⅢ, KpnI,PstI,PvuⅡ,SacI,SalI,SmaI 和 X hoI 计18种限制性内切酶, 研究了来自欧洲、非洲及国内的5个山羊品种共计33只个体的 mtDNA, 共检测出27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为8种单倍型. 结果表明, 国内2个山羊品种的基本单倍型为 BamHl-A, Bcl, I-B, ClaI-A, EcoRI-A, EcoRV- A, HaeIIA, HindIII-C和PvuⅡ-A, 以及为 BamHl-A,BcII-A,ClaI-A, EcoRI-A, EcoRV-A, HaeⅡ-A, HindIII-C和PvuⅡ-A.II一A, 而欧洲及非洲3个山羊品种基本的单倍型为BamHl-B, BcII-A, ClaI-A, EcoRI-A, EcoRV-A, HaeⅡ-A, HindIII-B和PvuⅡ-A,这一结果提示本研究几个受试山羊品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母系来源; 同时, 各品种的分子聚类图也表明国内2个山羊品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而欧洲品种和非洲3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这一结果也支持上述几个受试山羊品种可能有不同野生祖先的结论, 同时也验证了欧洲品种萨能羊曾引入过奴比羊的事实。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云南鹅昆明群体和德宏群体的13只个体进行了mtDNA R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样品的mtDNA都为一种类型,没有检测到变异。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运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中国11个家鹅品种138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使用的19种内切酶中,有7个酶检测出多态。综合27种限制性态型(restrictionmorph),可得到6种mtDNA单倍型(hopotype)。伊犁鹅与另外10个鹅品种没有共享的单倍型,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也表明,伊犁鹅与这些品种具有不同的起源。EcoRV、HaeⅡ、HincⅡ和KpnⅠ4种酶的限制性态型可作为鉴别两种起源家鹅的母系遗传标记。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2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我国21个具代表性地方猪品种、1个引进品种和2个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野生近缘种mtDNA的RFLP。结果表明:在74个个体中检出的32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成7种单倍型,其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少数几个限制性位点的点突变;地方猪种4种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3%,遗传多态程度(π值)仅为0.007%,说明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提示中国地方猪种可能起源于一个野猪亚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15种限制性内切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分析了贵州黄牛4个地方品种和1个育成品种--贵州黑白花奶牛的mtDNA多态性。发现贵州黄牛有两种类型的mtDNA分子,即普通黄牛类型和瘤牛类型,两者的频率分别是44.07%和55.93%,没有发现重组和中间类型。贵州黑白花奶牛的mtDNA与贵州黄牛类似。贵州黄牛可能起源于普通牛和瘤牛。此外,根据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推断,对“盘江黄牛”和“巫陵黄牛”两个品种的命名进行了讨论。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贵州省4个山羊(capra sp.)品种共93只个体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其中BamHI、HindIII和SalI3种酶的酶切类型存在多态。共检测到18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3种mtDNA单倍型。单倍型I和II在贵州山羊4个品种中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77.42%和21.50%,单倍型III分布频率较低(1.08%);品种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表明白山羊和黑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北麻羊,而与小香羊的亲缘关系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