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resultados para 5, G, wireless, new, generation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估测ANPP的方法不同使得对ANPP的估测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3种方法(群落中所有种群当年最大地上生物量之和(ANPPC1)、当年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ANPPC2)以及每年固定日期(8月30日)的地上生物量(ANPPC3))在种群、功能群和群落水平上分别对连续19年(1980~1998)的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如ANPP、植物多样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估测方法下气候和放牧对ANP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DNDC模型进行了ANPP的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主要结果包括: 在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中,不同主要植物种群或功能群多年平均地上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同一植物种群或功能群的年地上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时间存在年际间的变化。采用当年最大地上生物量和8月30日固定日期的地上生物量作为群落ANPP的这两种方法高估了建群种或禾草功能群在群落中的作用。 羊草草原群落多年平均ANPPC1、ANPPC2和 ANPPC3分别是257.5、190.1和166.0 g.m-2;相应的大针茅草原多年平均ANPPC1、ANPPC2和 ANPPC3分别是180.4、132.8和122.5 g.m-2。就群落生产力而言,后两种常用的方法二和方法三分别低估了草原群落ANPP 14.2%~40.0%和15.5~59.0%。本文研究表明尽管ANPPC1与ANPPC2和ANPPC3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羊草草原的ANPPC1= 59.587+1.061×ANPPC2(r2=0.865, p<0.001),ANPPC1= 92.329+1.017×ANPPC3(r2=0.569, p<0.001);大针茅草原的ANPPC1= 32.918+1.114×ANPPC2(r2=0.814, p<0.001),ANPPC1= 76.120+0.875×ANPPC3(r2=0.499, p=0.001)。 种群、功能群和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因不同的估测方法而异。羊草草原的建群种羊草种群仅ANPPS3与8月和11月份的平均温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大针茅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大针茅种群的ANPPS1和ANPPS2与3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间呈负相关关系。在羊草草原群落,杂类草功能群ANPPF1和ANPPF2与3月份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灌木半灌木功能群ANPPF1和ANPPF2与3月份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大针茅草原群落,禾草功能群ANPPF1与5月份最高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羊草草原群落ANPPC1和ANPPC3分别与11月份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大针茅草原群落ANPPC1与2和6月份月降水量间相关性显著,ANPP2与5月和11月份月平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4~9月份,1和4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对群落ANPPC3起决定作用。 在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由方法一得到的群落水分利用效率、Shannon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方法二或方法三得到的相应的指数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方法二和方法三得到的值间差异不显著。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相应估测方法的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放牧条件下羊草或大针茅草原群落中的建群种羊草和大针茅在群落中的相对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内的相应植物种群的降低,而糙隐子草种群在群落中的比例上升。不同的放牧管理条件下,群落中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的季节动态发生变化。群落的植物组成及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总生物量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利用遥感来估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时,分别低估了羊草和大针茅草原ANPP 52%和27%。 DNDC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上生物量,通过敏感性分析表明降水是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降水量增加或降低至日降水的30%时,模拟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地高于或低于实测地上生物量值。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7mm的情况下,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与北美草原一致。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虫(nematodes)是世界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每年给世界农业生产造成约100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重点病害之一。线虫可以危害各种大田作物和各种温室植物,几乎所有的栽培植物都有线虫危害发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传统防治根结线虫的药物如溴甲烷等因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或者由于高毒、使用不便、抗药性等原因而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研究环保高效防治线虫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技术之一。本研究尝试通过物理方式防治蔬菜根结线虫,并调查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1. 设计制造了功率20 Kw,频率为915 MHz的大功率土壤微波处理机,并通过了田间试验; 2. 设计制造了每小时120 g臭氧产量的便携式臭氧土壤处理机,并通过了田间试验; 3.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法L9(34)在山东寿光蔬菜大棚进行了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综合考察微波、臭氧、微波吸收剂、EM菌等不同处理水平对根结线虫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大棚土壤经微波60 s照射能够显著降低甜瓜根结线虫数和根结指数(p < 0.05),盆栽试验只需处理10 s即可显著防治甜瓜根结线虫(p < 0.01);以120 g/h臭氧浓度处理5 s也能显著降低甜瓜根结线虫的数量(p < 0.05);田间施入5 g/m2的EM菌,能够显著降低甜瓜根结线虫的数量(p < 0.05);盆栽试验中微波吸收剂具有降低根结线虫数量的趋势,但是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则具有增加根结线虫的趋势,不同处理水平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2) 微波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对甜瓜单瓜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以120 g/h臭氧浓度处理甜瓜能够显著增加甜瓜单瓜重(p < 0.05);200 g/m2微波吸收剂能够显著提高甜瓜单瓜重(p < 0.05);以5 g/m2EM菌处理土壤则显著降低甜瓜单瓜重(p < 0.05)。 3) 微波、臭氧、微波吸收剂不同处理水平对甜瓜糖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以3 g/m2的EM菌处理甜瓜能够显著降低甜瓜的糖度。 4) 不同因素对甜瓜硬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5) 微波处理60 s能够显著提高甜瓜的果型指数(p < 0.1),臭氧、微波吸收剂、EM菌等因素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对果型指数影响差异不显著。 6) EM菌5 g/m2处理浓度能够显著降低甜瓜株高(p < 0.1),微波、臭氧、微波吸收剂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对株高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7) EM菌5 g/m2处理浓度能够显著降低甜瓜根径(p < 0.1),微波、臭氧、微波吸收剂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对根径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8) 微波处理60 s能够显著降低表层土壤(0-5 cm)的有机质含量(p < 0.01);以120 g/h的臭氧浓度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10-15 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 < 0.05),其它处理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有机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9) 微波不同处理水平对土壤全氮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 < 0.05);120 g/h臭氧处理浓度能够显著降低表层土壤(0-5 cm)的土壤全氮量(p < 0.1);100 g/m2微波吸收剂处理水平能够显著提高10-15 cm土壤全氮量(p < 0.05);EM菌3 g/m2的处理水平则显著降低5-10 cm土壤全氮量(p < 0.05)。 10) 微波、微波吸收剂、EM菌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对土壤全磷没有显著影响;240 g/h臭氧浓度处理5 s能够显著降低10-15 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p < 0.05)。 11) 微波、微波吸收剂对土壤全磷没有显著影响;臭氧处理具有降低土壤有效磷的趋势,EM菌处理则有提高土壤有效磷的趋势,但是 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12) 微波处理对土壤EC值没有显著影响;臭氧、微波吸收剂、EM菌处理具有降低土壤EC值的趋势,但是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13) 微波处理30 s能够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pH值(p < 0.05),臭氧、微波吸收剂、EM菌处理具有提高土壤pH值的趋势,但是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模拟运动场坪床结构,研究不同氮肥种类、不同施氮频率、施氮和降雨时间间隔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草坪生长和无机氮淋洗的影响,并探讨在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草坪在不同氮肥管理措施下的氮素去向及环境风险。主要结论如下: 1. 氮肥种类对草坪质量和草坪生长有显著影响。试验前期(春季),草坪颜色和密度质量、草坪草生长速度和草屑全氮含量的排序为尿素 > CU3M(自研包膜尿素)> IBDU(进口缓释肥),而试验后期(秋季)则为CU3M = IBDU > 尿素。草坪合格颜色质量持续时间和成坪速度的排序为尿素 > CU3M > IBDU。在新建草坪选择缓释肥进行早春施肥时,应混施一定比例的速效肥。 2. 施氮频率对草坪外观质量评分、草坪生长速度、草屑总生物量、草屑全氮含量和根系分布状况有显著影响。U6处理的草坪合格颜色质量持续时间最长,增加施氮频率没有降低新建草坪生长速度和草屑全氮含量的波动幅度。 3. 夏季(6~8月)渗漏液体积占全年的比例最高,为75.0%~82.4%。新建草坪初期的淋洗风险较大,渗漏液硝态氮浓度在第1次超过10 mg N•L-1,尿素分6次施用可降低这次的渗漏液硝态氮浓度。在合理施氮量内,草坪成熟后的无机氮淋洗量很小,且草坪对雨水中的无机氮有吸收和过滤作用。 4. 春季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率为48.0%~72.6%,草屑吸收量最高,占38.5%~48.7%,地上部吸收量占19.6%~22.1%,根系吸收量在7.3%以下。施肥处理的无机氮淋洗损失量仅为0.23~0.42 g N•m-2,与CK无显著差异,草地早熟禾12 g N•m-2的年施氮量对环境的风险很小。 5. 初秋施氮5 g N•m-2,可以保持草地早熟禾秋季的良好颜色和密度质量,草坪草氮素吸收利用率高达87.4%~99.7%,其中草屑带走量占24.3%~34.2%,地上部吸收量占43.3%~59.6%,根系吸收量占14.2%~19.1%。 6. 施氮和模拟降雨的时间间隔对渗漏液硝态氮浓度有显著影响,间隔6 d和9 d模拟降雨后的渗漏液硝态氮浓度最高,显著高于间隔3 d和12 d模拟降雨的结果。初秋合理施氮的渗漏液硝态氮浓度在1.0 mg N•L-1 以下,环境风险较小。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人类活动能显著地改变生态系统的属性和功能。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容易观察的局部层面上,如土壤沙化、植被退化等;还能更深刻地影响到微生物控制的温室气体释放,进而影响大尺度上气候的变化。本论文根据2 年田间试验结果报告了人类干扰(草地退耕和施肥)和降水增加30%对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区(内蒙古多伦县)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氮是影响该区草地和弃耕地生产力的最重要因子,即使低量的氮肥应用(5 g N y-1)也能使该区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增加36-46%。然而氮对草地生产力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对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 影响比较微弱。单独使用磷肥对ANPP 和BNPP 均无显著影响,氮磷混施对ANPP 有显著正交互作用。增加的降水对草地和弃耕地ANPP 和BNPP 有弱的正效应,增加30%降水使草地对照ANPP 增加9-25%,BNPP 增加12%-17%,弃耕地对照ANPP 增加7%-37%,BNPP 增加36%-37% 。草地和弃耕地对照ANPP 并无显著差别,由于高于弃耕地1-3 倍的BNPP,总体上草地比弃耕地有更高的固碳能力。这个结果也说明草地能更有效地把植物地上部分固定的碳转移到地下,这与草地长期发育积累的丰富地下根系和高根冠比物种组成有关。 水肥处理及土地利用方式也深刻改变了温室气体排放。温带草地和弃耕地CO2 排放(系统呼吸:Re)存在显著季节变化,温度、水分和地上生物量是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子。在气候温暖的6-9 月份,生物量和土壤水分是决定系统呼吸季节变化主要因子,而与温度无明显相关。随着氮肥使用,草地和弃耕地呼吸速率加大,其温度敏感系数Q10 也明显升高,这主要与氮肥使用后增加的地上生物量有关。由于水分促进作用和生物量的弱增长,增加的降水也加大了草地和弃耕地CO2 排放。低的地下生物量和有机碳氮并没有导致弃耕地低的CO2 排放,显示了农垦后土壤结构破坏导致的有机碳分解增加不会在农业弃耕后短期内(5-6 年)停止。 除了对生物量的不敏感性外,中国北部半干旱生态系统N2O 排放表现出与CO2 排放类似的变化规律:水分和温度是N2O 季节变化的主导因子;氮肥使用和降水增加都增加了N2O 排放;N2O 排放在草地对照和弃耕地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别。更少的根系对无机氮的竞争导致了弃耕地比草地有更高的N2O 释放因子(单位氮添加所引起N2O 释放)。低的土壤水分(<70% WFPS )和无机氮都是限制反硝化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硝化可能是草地和弃耕地N2O 的最主要来源。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N2O 排放与CO2 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线性关系。 中国北部半干旱草地和弃耕地都起着CH4 汇的生态功能。水分是控制CH4 吸收季节变异的主导变量,土壤空隙水含量(WFPS)与CH4 指数递减方程能解释其变异的64%-83% 。增加的降水导致了土壤水分增加,从而引起甲烷氧化菌所需基质(CH4 和O2)扩散受阻,减小了土壤CH4 吸收功能。施肥并没有抑制CH4 吸收,相反由于施肥后植物速生对土壤水的抽干作用,施肥增加了植物速生期时的CH4 吸收。CH4 吸收对农垦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生境结构破坏非常敏感,在农业措施停止5-6 年后的弃耕地,CH4 吸收仍比草地低24%。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影响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自然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为科学地管理中国北部草地,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功能提供了有效信息。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种类繁多, 全世界约150属3700余种,我国有58属470余种,大部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许多是传统的民间草药。虽然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然而很多种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加之生境受到破坏,许多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本研究拟通过组织培养、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以及快速繁殖,达到保护和扩繁珍稀濒危苦苣苔科植物的目的。 以药用唇柱苣苔(Chirita medica D. Fang ex W. T. Wang)和粉绿异裂苣苔(Pseudochirita guangxiensis W.T.Wang var. glauca Y. G. Wei et Y. Liu)为材料,取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实验得到最佳诱导不定芽培养基:MS培养基附加30 g l-1蔗糖,7.5 g l-1琼脂,药用唇柱苣苔附加0.10 mg l-1 BA ,0.10 mg l-1 NAA,粉绿异裂苣苔附加0.05 mg l-1IAA,1.00 mg l-1BA。最高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90.3%和85.0%。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培养基附加30 g l-1蔗糖,5 g l-1活性炭,7 g l-1琼脂,生根率为100%,诱导产生6.11条根,根长为18.8mm(药用唇柱苣苔);1/2MS培养基附加10-20g l-1蔗糖,1 g l-1活性炭,7 g l-1琼脂,诱导生成6.8-7.4条根,均长17.7-22.0mm(粉绿异裂苣苔)。 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苦苣苔科植物的玻璃化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以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 Merr.)和濒危植物药用唇柱苣苔叶片外植体为材料,经过自然干燥、装载液处理、玻璃化溶液处理、液氮冷冻保存,成功实现了玻璃化超低温冷冻保存,经过液氮冷冻保存后的材料可以继续分化、生长。适当时间的玻璃化试剂处理对于材料无致死作用,不经液氮冷冻,可以达到100%存活。-20 oC 、-40 oC、液氮保存后,存活率随温度下降而下降,表明冷冻致死的原因在于冰晶形成;提高冷冻后成活率的关键是控制干燥脱水,经过适当的自然干燥,材料存活率分别达到50.0%和27.8%。 以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可以大规模扩繁苦苣苔科植物。主要步骤为:外植体叶片消毒→不定芽诱导培养→生根诱导培养→继代保存或炼苗移栽,经过3-4个月时间可获得大量栽培植株。已成功保存并培养了40余种苦苣苔科植物,包括濒危苦苣苔及高观赏价值苦苣苔。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不同葡萄糖/果糖(G/F)类型的桃品种(正常G/F 品种:‘燕红’、‘冈山白’和‘山一白桃’;高G/F 品种:‘龙124’、‘龙246’、‘张黄7 号’和‘临白7 号’)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叶片、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糖和淀粉含量,并分别在果实第一迅速生长期、硬核期和成熟期测定了‘燕红’、‘山一白桃’、‘龙124’、‘龙 246’和‘临白7号’果实和叶片中己糖相关酶。研究不同G/F类型桃品种产生G/F差异的组织器官和时期,并且分析相关代谢酶调控机理。 两类不同G/F 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70 d前蔗糖含量很低,随后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山梨醇含量较为稳定,高G/F品种‘龙124’两年间在未成熟果实中山梨醇含量高于正常 G/F品种;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果实第一迅速生长期积累,之后逐渐降低。高 G/F 品种‘龙124’和‘临白7号’成熟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龙246’和正常 G/F 品种。正常G/F品种果实、叶片、韧皮部和木质部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基本相等,G/F基本保持在0.7-1.5。高G/F品种果实、叶片中葡萄糖显著高于果糖,果实中G/F在1.6-8.8,叶片中G/F在果实未成熟时为2.5-9.3,在果实成熟期为14.5-21.3。然而韧皮部和木质部中葡萄糖略高于果糖或基本相等,但较正常G/F品种高。因此,光合产物在韧皮部的运输对桃果实的G/F 没有显著影响。 在第一迅速生长期和成熟期时,所有供试桃品种果实和叶片中合成己糖的NAD+-SDH 和 SOX较为活跃,而分解己糖的FRK、GLK和PGI则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果核硬化期则相反,果实和叶片中合成己糖的NAD+-SDH 和 SOX活性较低,而分解己糖的FRK、GLK和PGI则较为活跃。高G/F品种‘龙124’和‘龙246’在果核硬化期果实中的FRK、NADP+-SDH 和GL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G/F品种,而高G/F品种‘临白7号’则与正常G/F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可见,高G/F品种间己糖代谢调控机制也有所差异。此外,叶片中两种G/F类型间的己糖代谢相关酶差异并无明显规律,由此我们认为叶片存在与果实类似但相对独立的调控机制。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聚离子如肝素和鱼精蛋白等在临床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快速准确地检测其浓度 对安全有效地使用聚离子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现有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开发新的能够直接检测聚离子的传感器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聚离子电极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地检测聚离子的手段。利用掺杂了 合适的离子交换剂的聚合物膜,电极能够对聚离子产生明显的电位响应。这种响应的机理 是聚离子通过萃取从样品溶液进入有机相,与有机相中的离子交换剂形成离子对,从而导 致膜电位的变化。理论表明,通过加快萃取过程,电极的灵敏度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实验 证明,利用旋转圆盘电极可以有效降低扩散层厚度并增强传质,从而使电极的灵敏度得到 提高。然而旋转圆盘电极的装置比较复杂且容易产生信号噪音。 功能化的纳米粒子能够均匀分散在样品溶液中从而促进纳米粒子上功能基团与样品 分析物之间的反应,这是因为其粒径较小能够降低扩散层厚度增强传质。在众多的纳米粒 子中,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磁响应的特性,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中我们报 道一种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快速灵敏检测聚离子的电位型分析方法。 实验中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磁性纳米粒子,并采用油酸钠作为分散剂。功能化磁性纳 米粒子通过蒸发溶剂,利用长链分子的非共价结合力修饰。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磁性纳米粒 子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5 nm。X 射线衍射证明磁性纳米粒子为四氧化三铁,且无其 它杂质存在,用德拜-休克尔公式计算得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5 nm,与透射电镜表征的结果 相符。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成功地包覆了油酸分子以及离子交换剂与 增塑剂,从而使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最后通过对离子交换剂用量的考察,得到了最 佳的功能化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将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与聚合物膜电极结合,开发了一种新的聚离子电极,并在 0.05-50 μg mL-1 的浓度范围内检测鱼精蛋白。考察了聚合物敏感膜组成与反应时间的影响, 得到了最优的检测条件。使用最大电位变化速率对鱼精蛋白浓度的对数作图,得到了在 0.05-5 μg mL-1 的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其检出限为0.033 μg mL-1。 控制实验说明,只有在磁场与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都存在的条件下,电极才会产生明显的 电位变化。利用此电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花粉蛋白(TCS)对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TCS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S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2.5μg/ml浓度的TCS可以显著抑制各种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但对T淋巴细胞系和巨噬细胞细胞系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对B淋巴瘤细胞系则表现为生长抑制效应.通过细胞周期检测发现,TCS可以将B淋巴瘤细胞系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但对T淋巴细胞系则无明显影响.结论:TCS以不同的作用机制杀伤白血病细胞,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分别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研究4'- 乙酰胺苯基4- 胍基苯甲酸酯(AGB)抗 HIV-1 活性及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 AGB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实验、合胞体抑制实验、融合阻断实验、对HIV-1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实 验和对HIV-1急性感染细胞p24抗原产生的抑制作用等试验,观察AGB对HIV-1复制的影响和作 关键词: AGB; HIV-1; 病毒进入; 杀微生物剂; 杀精子活性 中图分类号: R9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357X(2005)11-0660-05 本研究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19142)、国 家科技攻关计划 (2004BA719A1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 工程重要方向(KSCX2-SW-216; KSCX12-SW-11)、云南 省科技攻关计划(2004NG12)和云南省生育调节与少数民 族优生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郑永唐; Tel: +86-871-5195684; Fax:+86-871-5191823; E-mail: zhengyt@mail.kiz.ac.cn 在我国,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危害日趋严重,处在全国低流行 与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卫生部 的数据显示,截止2005 年3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 HIV 感染者114 703 例。专家估计我国实际HIV 感 染者超过100 万人。预计到2010 年, 全国HIV感染 者将突破千万。截止2004 年底, 云南省累计报告的 HIV 感染者已达28 391 人, 是全国流行最严重的地 区。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新的证据显示近年来由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有所 上升, 女性感染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迫切需 要发展一种女性可自主控制的方法 [1]。杀微生物剂 是可以局部用药于阴道和宫颈、能够杀灭或抑制 包括HIV等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体、人工合成或天 然的药物。具有避孕作用的杀微生物剂更是近年 来的研究热点,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 顶体酶是存在于精子顶体内的一种类胰蛋白 酶, 它是受精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蛋白水解酶, 此酶 能水解卵细胞的透明带, 使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融 合; 顶体酶还能促进生殖系统中激肽的释放, 后者能 够增强精子的活力和促进精子的运动, 顶体酶的失 活将导致不孕[4]。AGB(4'- 乙酰胺苯基 4- 胍基苯甲 酸酯)是顶体酶的抑制剂, 实验表明在多种动物中有 很好的杀精子作用[5-7]。Bourimbaiar等[8]曾报道AGB 还具有体外抗HIV-1的作用, 活性较N-9高, 且毒性 较小。在本实验中, 我们发现AGB 的体外抗HIV-1 活性主要是阻断HIV-1 进入细胞。 用机制。结果: AGB抑制HIV-1IIIB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 EC50为39.5 μg/ml; 抑制HIV-1感染 细胞上清中HIV-1 p24抗原的表达, EC50为33.36 μg/ml; 阻断HIV-1慢性感染H9细胞与正常C8166 细胞间融合的作用。结论: AGB具有阻断HIV-1 进入宿主细胞的作用,是一种有前景的具杀精子 作用的杀微生物剂。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Parallel strand models for base sequences d(A)(10). d(T)(10), d(AT)(5) . d(TA)(5), d(G(5)C(5)). d(C(5)G(5)), d(GC)(5) . d(CG)(5) and d(CTATAGGGAT). d(GATATCCCTA), where reverse Watson-Crick A-T pairing with two H-bonds and reverse Watson-Crick G-C pairing with one H-bond or with two H-bonds were adopted, and three models of d(T)(14). d(A)(14). d(T)(14) triple helix with different strand orientations were built up by molecular architecture and energy minimization. Comparisons of parallel duplex models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B-DNA models and comparisons among the three triple helices showed: (i) conformational energies of parallel AT duplex models were a little lower, while for GC duplex models they were about 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corresponding B-DNA models; (ii) the energy differences between parallel and B-type duplex models and among the three triple helices arose mainly from base stacking energies, especially for GC base pairing; (iii) the parallel duplexes with one H-bond G-C pairs were less stable than those with two H-bonds G-C pairs. The present paper includes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effect of base stacking and base sequences on DNA conformations. (C) 1997 Academic Press Limited.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碳源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城市污水碳源不足,需要考虑补充碳源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系统中,通过湿地特有的通气管补充碳源到湿地底部,改善了湿地内部微生物环境,强化了湿地脱氮功能,对氮的去除效率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要优于羧甲基纤维素(CMC),投加葡萄糖的系统比未补充碳源的系统脱氮效率有显著提高(p<0.05).通过投加不同量的葡萄糖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对于处理量60 L.d-1的IVCW系统最佳葡萄糖投加量为1.5 g.此时C6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月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江汉湖群西凉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变化 ,讨论了西凉湖水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的途径。主要结果是 :( 1 )西凉湖现有水生植物 3 2科 5 6属 77种 ,优势种类为微齿眼子菜、密齿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野菱、双角菱、金鱼藻、凤眼莲和菰等。 ( 2 )西凉湖现有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1 3个 ,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约为 61 %,平均生物量为 1 4 70 .5 g/m2 。 ( 3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群落是“凤眼莲 +野菱 +双角菱群丛”(D =0 .8499,H =2 .975 8)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An 8-week growth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a semi-recirculation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dietary starch level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chemistry, starch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gibel carp (Carassius auratus var. gibelio).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carloric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different starch levels (24%, 28%, 32%, 36% and 40% respectively).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 (24 fish per tank with an average body weight, of 8.5 g) were assigned to each di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etary carbohydrate level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hepatopancreatic lipid content, pyruvate kinase (PK) activity and whole-body lipid content.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rude lipid an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an increase in dietary starch from 24% to 40%. Pyruvate kinase activities and hepatopancreatic lipid cont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dietary starch increasing from 24% to 32%, and then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dietary starch increasing from 32% to 40%.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patopancreatic hexokinase (HK) activity, plasma triglyceride contents, body crude protein, ash and calcium (Ca) and phosphorus (P) contents was observed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conclusion, higher dietary starch levels (32-40%)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d the growth of gibel carp in the present study.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Immunostimulants are the substances, which enhance the non-specific defence mechanism and provide resistance against the invad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mmunity of shrimps against the WSSV, the methanolic extracts of five different herbal medicinal plants like Cyanodon dactylon, Aegle marmelos, Tinospora cordifolia, Picrorhiza kurooa and Eclipta alba were selected and mixed thoroughly in equal proportion. The mixed extract was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viz. 100 (A), 200 (B), 400 (C), and 800 (D) mg kg(-1) through artificial diets individually. The prepared diets (A-D) were fed individually to WSSV free healthy shrimp Penaeus monodon with an average weight of 8.0 +/- 0.5 g for 25 days. Control diet (E), devoid of herbal extract was also fed to shrimps simultaneously. After 25 days of feeding experiment, the shrimps were challenged with WSSV, which were isolated and propagated from the infected crustaceans. The shrimps succumbed to death within 7 days when fed on no herbal immunostimulant diet (E). Among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erbal immunostimulant supplemented diets, the shrimps fed on diet D (800 mg kg(-1)) significantly (P < 0.0001) had more survival (74%) and reduction in the viral load. Also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haema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was found in the immunostimulant incorporated diets fed shrimps. The present work reveal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herbal immunostimulants will be effective against shrimp viral pathogenesis and they can be recommended for shrimp culture. (c) 2006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