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resultados para 357-M0075A
Resumo:
T淋巴细胞表面的TRBC受体不同介导E花结形成的E受体(CO_(2))和E2分子 。CD_(2)的配体, 人红细胞表面的CD58(LFA-3)和绵羊红细胞表面的T11TS, S42, S14及S110-220, 与TRBC受体的配体无关,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是通过不同E 花结和人自身玫瑰花结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进一步表明, 人和猴T 淋巴细胞表面和TRBC表面,可能都有独特的蛋白质分子介导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 。表4参16
Resumo:
1997 年5~ 8 月至1998 年4~ 8 月, 对昆明地区的花卉害虫及天敌进行了考 察和标本采集, 共采到花卉害虫及天敌标本4500 多号, 经鉴定分14 目, 65 科, 158 属, 205 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Resumo:
滇金丝猴其主要食物是被子植物, 应更适应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环境, 而 非高山寒温带云冷杉植物环境。表4参42
Resumo:
芳香化酶(P450arom)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性别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鱼类存在卵巢性和脑型两种芳香化酶,分别由Cyp19a和Cyp19b编码。稀有鮈鲫作为我国特有的实验动物,尚无其芳香化酶的有关资料,其性别分化机制亦不清楚。本研究采用RT-PCR的方法以简并引物扩增了稀有鮈鲫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b的部分序列,其长度为1070bp,编码357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芳香化酶结构域。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稀有鮈鲫的脑中表达,在性腺、肠、肾中也有表达;其在雌、雄脑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在
Resumo:
用营养状态指数法 (TSI)对江西省红壤区余江县东塘、五湖、仙塘三个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三个水体的水质状况均呈富营养态。在此基础上对三个水库的 1 0项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明亚硝态氮和氨氮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最大 ,COD为第二主成分的主要贡献者 ;而且三个水库的水质受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最大 ,这一结果与当地的农业结构密切相关
Resumo:
对封丘试区水生植被的研究表明:挺水植物的种类少,但其分布和生物量在该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本地区的两大代表水体中其生物量(鲜重)可达2.9×10~(?)kg和0.13×10~(?)kg。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在其中一个主要水体(曹岗湖)分布较广,但其生物量仅为3.2×10~3kg(鲜重),其生长的制约因素是水体中过多的草食性鱼类和水体过低的透明度。对植被中的主要经济种类芦苇的生长研究得出了其生物量与时间、密度和均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Resumo:
于1987-1989年对鱼腥藻7120质膜、类囊体膜和细胞壁进行分离纯化和基本的色素与蛋白质特性分析。采用机械性方法破碎细胞,以非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鱼腥藻7120营养细胞的质膜和类囊体膜,以TritonX-100处理方法获得细胞壁。色谱分析和电泳结果表明,其质膜、类囊体膜的色素和蛋白质特性与单细胞蓝藻相类似;Triton不溶细胞壁未发现可见光谱吸收,其两条主要蛋白带52KD和14KD均为精蛋白,并且14KD蛋白为肽聚糖层连结蛋白,细胞壁蛋白质全部对胰蛋白酶处理敏感,其上未发现“热修饰”蛋白。
Resumo:
<正> 固氮蓝藻是一类低等原核植物。它能进行固氮作用,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成为氮素化合物;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变为碳素化合物并放出氧气,为自身的固氮提供能源和还原剂。由于具有以上功能,它们适应性很强往往是贫瘠土壤的先驱植物,因此,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早在1889年Frank首先发现生长着蓝藻的土壤在光照下,氮化合物的含量有所增加;1901年Beijerinck发现在仅有一点土壤的缺氮水中的小链鱼腥藻
Resumo:
<正> 本文报道的是1981年5—6月在鄂西地区(包括五峰、宜都、宜昌、当阳、兴山及神农架林区)采集到的裸藻门植物5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3个新变型。1.阿洛格裸藻头状变种(新变型) (图1:a—e)Euglena allorgii var.capitata shi, var. nov.
Resumo:
通过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级分离可将柱孢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固氮酶铁蛋白组分纯化21倍,比话性达142.46nmolC_2H_4/mg蛋白·分。纯化的铁蛋白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均一状态,分子量约为61,000。氨基酸组分分析的结果不含色氨酸,而酸性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数的22%,约为碱性氨基酸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的2.6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含钼,每个铁蛋白分子中平均含有3.36原子的铁。柱孢鱼腥藻固氮酶钼铁蛋白与铁蛋白的滴定试验表明,钼铁蛋
Resumo:
In this study, an alternative splicing transcript GtH-alpha 291 was identified by RT-PCR, which is 291 nt and exists not only in the pituitary but also in the ovary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The analysis of GtH-alpha 291 amino acid sequence by the SignalP server predicted that the 'missing segment' might characterize as a signal peptide. In the secretion experiment, GtH-alpha 357 subunit could be secreted out of HeLa cells while GtH-alpha 291 could not, which confirmed the prediction.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proved that GtH-alpha 291 subunit is able to interact with both FSH-beta and LH-beta as GtH-alpha 357 do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concerning an alternative splicing transcript of a GtH alpha subunit.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elucidate the specific role of this variant in the regulation of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sexual maturation. (c) 2007 The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