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resultados para 337.861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Alcaligenes eutrophus H16染色体DNA中扩增并克隆了调控聚-3-羟基丁酸(poly-3-hydroxy-butyrate,PHB)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基因:依赖NADPH的乙酰乙酰CoA还原酶基因(phbB)和PHB合成酶基因(phbC)。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了克隆结果,并表明克隆的基因与国外所报道的有很高的同源性。经过基因拼接,构建了块茎特异性表达的高等植物表达载体pPSAGB(嵌合phbB)、pBIBGC(嵌合phbC)和pPSAGCB(嵌合phbB和phbC)。并以试管薯(microtuber)为外植体经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了虎头、京丰、Bintje、Favorita、高原4号和88-5共6个马铃薯品种,获得49个株系。经PCR检测导入phbB的株系共有44个,对其中30个株系进行DNA dot blot分析,结果表明phbC导入呈阳性的株系有20个。深入的鉴定工作还在进行中。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方法取得数据,我对样地资料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根据吴征镒、王荷生区系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中261种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还分别分析了蒙古栎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层间植物的区系成分。比较了东北地区的10个地点和河北省1个地点的蒙古栎群落物种所在属的分布区类型,计算了温带属与热带属(T/R)的比值,并给出了T/R值、纬度和海拔三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最后对这种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分析了东北地区10个地点蒙古栎群落中290个维管植物的生活型,发现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物种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最多,同时本文对地下芽、地面芽与纬度、海拔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Raunkiaer系统,分析了蒙古栎群落中337种维管植物的叶型,发现蒙古栎群落植物以小型叶为主,并分析了叶的边缘状况,全缘叶占22.3%。还分别分析了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叶型及叶缘状况。分析了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物种相似性与两地之间距离的关系。 比较了丰林自然保护区三个不同年龄林(64年、100年和270年)物种多样性特征。对黑龙江省七个地点的蒙古栎林的更新特点的分析,蒙古栎林可划分为不同特点的蒙古栎林型,即蒙古栎纯林、蒙古栎桦林林、蒙古栎落叶松林、蒙古栎槭树林、蒙古栎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等。 比较了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并对蒙古栎群落和核桃揪群落、蒙古栎群落和长白落叶松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杂灌丛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了研究。采用点样地法对五个地点蒙古栎的邻体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物种共同出现百分率测定了4个地点的蒙古栎与其伴生种的种间联结值(PC值),并引入了LS值方法(即相邻物种的平均个体数目),对4个地点蒙古栎群落在不同的环境因子下物种多样性的进行了比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生态地理背景论草地畜牧业产业在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黄土高原要实现生态与生产双赢的目标,契机是退耕还林还草,突破口是建立能兼顾生态生产协调发展的主导产业。从地形地貌、水热分布及自然植被特征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实施以农为主或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方略,均有悖于黄土高原生态地理背景。而草地畜牧业产业的生产要素及其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吻合了黄土高原的生态地理背景,具有生态的适应性和生产的有效性,应作为黄土高原优化的生态生产范式建制中的主导产业。未来黄土高原产业的发展格局应该是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导,农业和林业作为补充和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此外,未来黄土高原草地畜牧业家畜养殖应以舍饲为主。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在3—149年的时间尺度上,对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特征和土壤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尺度的延伸,土壤全C、全N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全K、全Na和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土壤全P变化趋势不明显;此外,表层( 0~10 cm)土壤Ca0含量呈下降趋势,深层( 20-30 cm,40-50 cm)则呈增加趋势。演替过程对土壤养分动态影响的程度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弱;2)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中间阶段最高,后者对应于中等土壤养分水平;3)在演替的早期阶段,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具有稳定的土壤种子库,CR-生活史对策和S.繁殖对策,在贫瘠的土壤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具有较强的水平扩展能力和克隆繁殖能力,C-生活史对策、对土壤C,N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多年生植物在演替中后期占据群落的优势地位。此外,在所涉及的物种生物学特征中,多年生生活史,C-、CR-、SC-、SR-、S.对策,以及R-、W-、Bs-、VBs-和V-繁殖对策等在非优势物种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4)C-、 SC-对策,克隆能力,多年生生活史,水平扩展能力,种子的动物传播方式,秋季开花,荚果、坚果等特征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壤全C,全N和全K含量正相关; 而S一、SR-、R-、CR-对策,一、二年生生活史,种子繁殖,S.繁殖对策,以及胞果、蒴果等特征的比例与土壤全Na,Ca0含量和土壤pH正相关。在演替过程中出现的物种均属草本植物生活型,因此,草原可能是黄土高原上受制于大尺度环境条件(显域生境)下的优势植被类型(特别是降雨量不超过550 mm的地区)。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几种优势植物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和氮含量的动态特征 探讨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六种优势植物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6 13C)和氮含量的季节动态、种间差异及其与植被恢复过程的关系。六种优势植物分别是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出现在演替的先锋阶段: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出现在演替的第二阶段;长芒草(Stipabungeana)、万年蒿(Artemisia gmelinii)和茭蒿(Artemisia giraldii),出现在演替的第三阶段; 白羊草( Bothriochloa ischaemun)出现在演替的顶级阶段。六种优势植物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比率分别是-26.89±0.66‰,-26.24±0.48‰, -26.21±0.49‰, -26.86±1.09‰, -27.61±0.39‰和-15 .81±1. 79‰;氮含量分别是2.36±0.63%,2.38±0.29%,2.0±0.29%,2.0±0.25%,1.50±0.37% 和1.24±0.19%。白羊草、长芒草、茭蒿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片氮含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猪毛蒿和铁杆蒿叶片氮含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白羊草叶片δ 13C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而其他5个优势种叶片δ 13C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的δ 13C值和氮含量特征表明:处于演替顶级阶段的优势种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产量较低,但光合作用动态对土壤水分的季节波动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相反,处于先锋阶段的优势种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叶片净光合产量较高,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波动的可塑性较低。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无论是在叶片δ 13C,氮含量均存在差异。优势种叶片δ 13C和氮含量季节动态反映了不同物种在环境(主要指土壤水分)波动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对策。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非最高光和能力)和最高光合可塑性的物种将成为黄土高原自然植被顶级植物群落中的最终统治者。 黄土高原草地畜牧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牧草生产力基础 遵循生产-生态兼顾的原则,在黄土高原197个区县土地利用方式重新规划的基础上,对支撑黄土高原畜牧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牧草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规划的牧、林、农、果用地占生产用地的比例分别是草地44%、林地22%、基本农田20%、果园14%; 197个县区预测的总牧草生产潜力达1,0488,1028t.y-l,可载畜1,0488,1028个羊单位.y-1。按1999年不变价格计算,黄土高原预测的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524,4051万元.y-1,是1999年畜牧业总产值的5.3倍,超过1999年黄土高原农业总产值14 %。农业人口人均预测畜牧业产值大于1000元的区县占59%;小于1000元的区县占41%。此外,黄土高原预测的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147.2234亿元RMB.yr-1。畜牧业、果业、林业和基本农田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是46%、27%、14%和13%。随着畜牧业产业链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产业发展布局的日趋合理,黄土高原畜牧业生产总值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黄土高原草地畜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黄土高原优化的生产.生态范式建制中的主导产业。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商陆种子的7kD多肽被鉴定为一种抗真菌多肽,命名为PAFP(pokeweed antifungal protein)。它抑制Trichoderma viride, Fusatium及其它一些病原真菌的生长。本文构建了cDNA文库,而后从库中筛选和克隆PAFP基因。PAFP的编码序列--201bp的DNA片段被扩增并插入pBluescript SK+载体。经酶切图谱分析和核苷酸顺序测定之后,这个片段与35S启动子连接并重组于双元载体pBin 19。此表达载体质粒转入农杆菌LBA 4404供转化植物之用。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对西瓜的转化,所采用的基因还包括报告基因GUS和Bar,以及一种来自大麦的抗真菌蛋白的基因。以PCR扩增,GUS与NPT II活性检测,以及Southern杂交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海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是十分丰富的。南海北部区域表层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情况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构建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该区域内表层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获得了8000多个细菌16S rDNA基因、真核微生物ITS 区基因及光合微型生物 psbA 基因单克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区域表层水中存在两种不同微生物类群,即近海岸带海洋微生物类群和开阔海域海洋微生物类群。 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中,确定了507个OTUs。93.7% 的16S rDNA 序列定义在同一种水平上,1.4 %的16S rDNA序列定义在同一属的水平上,2.7%的16S rDNA序列定义在同一纲的水平上,1.2%的16S rDNA序列定义在同一门的水平上。值得一提的是有0.7%的南海表层水样品的16S rDNA 序列,属于目前数据库中的未知序列。系统育树分析表明这类序列可归属于4个不同的分枝群。与Venter’s Sorcerer II 海洋科考(马尾岛海域)的结果不同,南海北部区域表层水中,并没有发现SAR11分支细菌、丝状杆菌(Fibrobacter)和Rheinheimera细菌序列,但南海北部区域却发现了马尾岛海域未检测到的物种,如酸杆菌门、恐球菌-栖热菌门、厚壁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以及疣微菌类细菌。除疣微菌外,其他5种细菌都是海洋环境样品中较为常见的细菌。变形菌门、蓝细菌及厚壁菌门细菌序列是南海北部表层样品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中的主要类群。 真核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海洋真菌是海洋表面生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样品的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上,很少关注海洋微型真核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布。本研究通过构建ITS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得到了3044条ITS序列,最终定义了1288个OTUs。其中,329个OTUs序列定义在同一种水平上,310个OTUs序列定义在同一属或纲的水平上,123个OTUs序列定义在同一门的水平上。值得注意的是有339个OTUs的序列,属于目前数据库中的未知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它们分别归属于4个不同的分枝群。这表明以往对海洋真核微型生物的多样性仍知之甚少。盘菌亚门、体腔动物门和担子菌纲是南海北部表层样品ITS基因克隆文库中的主要类群。此外,在南海北部区域还发现了少数归属于绿藻、链形植物、定鞭金藻类、放射虫类、Stramenopiles、Typhlocoela、壶菌类、多孢囊霉目、子囊菌门、地位未定的物种、 酵母、领鞭毛虫门、不可培养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的ITS序列。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是依靠光合微型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完成的。利用新设计的psbA通用引物,对南海北部33个表层水样滤膜进行基因克隆文库建库分析,最终获得了南海北部区域表层水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研究3062条部分psbA基因序列,并将其划分为957个 OTUs。其中蓝细菌和未培养的病毒序列在psbA基因库中的数量最多。本研究还发现了南海北部区域存在11个独立分支的新型psbA类群。研究证实psbA基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海洋光合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指示基因。 克隆文库相似性分析发现,在所有的16S rDNA克隆文库中没有任意两个站点的克隆文库相似性超过50%。虽然N401和N420站点的16S rDNA克隆文库相似性最大,但它们在地理位置上并不接近。一些地理位置接近的站点,其16S rDNA克隆文库之间相似性比较接近。比如,海南岛区域的克隆文库之间就比较相似,且在同一分支。大多数地理环境相似的站点的16S rDNA克隆文库都聚在同一大分支上。例如,来自于珠江口区域站点的克隆文库之间的相似性比较接近,而且分布在一个大分支中;开阔海洋区域的16S rDNA克隆文库,也大多聚类在同一分支中。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 N107 和N400 站点的16S rDNA克隆文库,就聚类到一起,分析发现这两个文库中所处的环境都是甲烷产生区,其中都含有相似的与甲烷代谢相关的菌群。不过从整体来看,整个南海北部的细菌群落,大致分为两大类:中国大陆近海岸微生物群落和开阔海域微生物群落。33个ITS克隆文库的相似性分析发现:相似性在10%以下的类群,可以分成两大分支,而且该分类,比细菌群落的分布情况更接近南海北部的地理环境特征。对psbA基因克隆文库的相似性分析也验证了在南海北部区域表层水中存在两种不同微生物生态系统。 此外,本研究针对分子生态专业软件DOTUR程序在处理大量克隆文库数据时所遇到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发明涉及一种矢量合成移相器,包括正交分相器、相加器;在正交分相器和相加器之间串接有两个可反相电控衰减器;本发明的移相范围宽、相位分辨率高、输出信号幅度起伏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Wasp is an impor tant venomous animal that can induce human fatalities. Aortic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major clinical symptoms after massive wasp stings but the reason leading to the envenomation manifestation is still not known. In this paper, a toxin protein is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ephadex G-75 gel filtration, CM-Sephadex C-25 cationic exchange and 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 (FPLC) from the venom of the wasp, Vespa magnifica (Smith). This protein, named magnifin, contains phospholipase-like activity and induces platelet aggregation. The cDNA encoding magnifin is cloned from the venom sac cDNA library of the wasp. The predicted protein was deduced from the cDNA with a sequence composed of 337 amino acid residues. Magnifin is very similar to other phospholipase A(1) (PLA(1)), especially to other wasp allergen PLA(1). Magnifin can activat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induce thrombosis in vivo. The current results proved that PLA(1) in wasp venom could be contributable to aortic thrombosis after massive wasp stings. (c) 2007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s a famous and beautiful endangered primate. Owing to the dearth of samples and technical limitations, previous studies could not adequately assess the levels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species. To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HIV-1的活性研究.方法 将野外采集的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用溶剂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NMR,MS,IR等)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酒渣碱(Ⅰ)、5a,8a-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麦角甾-5,7,22-三烯-3β-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尿嘧啶(Ⅴ))、硫代乙酸酐(Ⅵ)、硬脂酸(Ⅶ)、3-吡啶甲酸(Ⅷ)和D-阿洛糖醇(Ⅸ).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经生物活性测试,该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为87.86 μg/mL,对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抑制的EC50为7.27 μg/mL,治疗指数(TI值)为12.09.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认为5SrRNA序列的分维与其分子进化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在分子进化的过程中, 序列的分维表现为随机涨落。表2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