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resultados para 238
Resumo:
谷子是我国北方具有区域重要性的禾谷类粮食作物。谷子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外源基因转化相对其它作物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谷子生产的育种中应用的多个优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谷子体细无性系变异发生的影响因素、变异性和频率、DNA分子水平变异和育种应用等问题;采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进行了谷子抗除草剂基因转化研究。 主要结果包括: 1. 通过几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分析,找到了小花分化期前后的谷子幼穗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好外植体.提出谷子愈伤组织可按生长状态和结构划分为质密型、松软型和松散型三种基本类型的观点。前两种为胚性愈伤组织并可相互转换,松软型愈伤组织生长状态稳定,可塑性好,是继代培养和因基化的首选类型。供试品种中豫谷1号、高39、郑407和矮宁黄为易培养品种,矮88、豫谷2号、系238、冀14号、C445和青丰谷为相对难培养品种。这些结果为谷子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2. 首次对多个谷子品种较大群体的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R_2株系为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表现型变异频率平均为13.0%,不同基因型的变幅为4.3~32.9%;变异涉及株高、抽穗期、穗粒重、出谷率、叶鞘色、育性、抗病性、米色、穗型等多个性状,多数变异为株高和抽穗期等数量性状,少数为矮秆等质量性状:变异的性状多数能在R_3稳定并遗传给后代。从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得到改良的新品系,其中系103已进入省区域试验,并提供给多家育种单位作为亲本应用。 3. 将RAPD分析技术引入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豫谷2号无性系的RAPD多态性变化既有亲本带的缺失,也有新带的产生。用RAPD多态性变化的SMC值度量无性系同亲本相比DNA水平变异的大小,表现型发生变异的无性系,其SMC值分别为0.905~1.0;表现型未发生变异的无性系,RAPD多态性也可能发生变化,其SMC值分布为0.953~1.0。 4. 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单位数的比较,优化了JQ-700基因枪转化谷子松型愈伤组织的操作参数:质粒DNA用量3μg/mg钨粉,CaCl_2农度1.5M,亚精胺浓度40mM,样品室高度7cm,粗弹头为微弹载体,每皿愈伤组织用量1~2g,每次轰击钨粉用量50μg,轰击前4小时和轰击后16~20小时,用含蔗糖150g/l的高渗培养基处理。利用该技术体系,以bar基因为目的基因转化豫谷2号愈伤组织。经选择培养和植株再生,首次获得了抗0.1% bialaphos的正常可育植株,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bar基因已整合到转化体的基因组中,为创造抗除草剂的谷子新种质提供了材料和技术基础。 5. 研究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和花粉介导的基因枪转化谷子的可行性。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后代中,获得了抗0.1% bialaphos的抗性植株,经X-gluc组织化学检测,抗性植株叶片的Gus反应为阳性。初步说明该植株可能为转化体,在谷子上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花粉介导的基因枪转化未获得转化体。 本文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形成的原因和应用、无性系变异的分子生物学分析、以及谷子的外源基因转化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Resumo:
相对于酵母拮抗菌的使用来说,人们对其作用机理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而了解拮抗菌的抑菌机理却是增强拮抗菌的生防效果以及进行拮抗菌筛选标准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研究了酵母拮抗菌Pichia membranefaciens、Cryptococcus albidus以及Crytococcus laurentii对水果采后软腐病、褐腐病以及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拮抗菌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酵母拮抗菌与外源物质配合使用,以及通过遗传改良途径来提高酵母拮抗菌生防能力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1、酵母拮抗菌P. membranefaciens、C. albidus以及C. laurentii能在果实伤口大量繁殖。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发现在桃果实伤口处P. membranefaciens能紧密地吸附在软腐病菌Rhizopous stolonfier的菌丝体上;C. laurentii与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在苹果果实伤口处也存在着直接的拮抗作用;但P. membranefaciens和C. albidus对P. expansum的直接作用不明显。 2、酵母拮抗菌P. membranefaciens能够有效地抑制甜樱桃果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褐腐病的发生。在常温贮藏条件下,P. membranefaciens和褐腐病菌Monilinia fracticola 处理都能够提高果实β-1,3-葡聚糖酶、POD、以及PAL酶的活性,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拮抗菌和病原菌处理对甜樱桃果实β-1,3-葡聚糖酶、POD酶活性的升高有促进作用,对PAL和PPO酶活性的诱导作用不明显。 3、梨果实采后经过水杨酸,CaCl2,UV辐射和草酸等各种激发子处理以后,再接种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可以显著降低梨果实的发病率。其中,水杨酸处理的果实发病率最低。不同的激发子均可以诱导梨果实β-1,3-葡聚糖酶、POD、PAL和PPO酶活性的升高,但对果实乙烯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4、氨基糖甙类抗菌素G418能够抑制P. membranefaciens的生长,其最低抑制浓度为100g ml-1。将G418抗性基因Neor插入到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FL61中,构建PGK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pFL61-neo,利用醋酸锂转化法转化P. membranefaciens。酵母转化子在非选择性培养条件下连续生长50代后,仍有67.87%的细胞保留该质粒。这表明穿梭表达载体pFL61-neo能稳定地存在于P. membranefaciens中,并且该酵母细胞能有效地识别PGK启动子和终止子指导Neor的表达。 5、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和Rhodotorula glutinis与2%的碳酸氢钠混合使用,对冬枣果实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比单独使用拮抗菌或化学物质的防病效果好。其中,107CFU ml-1的拮抗菌与238 mmol l-1的碳酸氢钠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单独使用108CFU ml-1拮抗菌的防病效果。另外,钼酸铵作为一种添加剂也能提高R. glutinis对梨果实青霉病和黑霉病的防治效果,但将钼酸铵与Trichosporon sp.配合使用的防病效果不明显。碳酸氢钠和钼酸铵在果实伤口对酵母拮抗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酵母拮抗菌P. membranefaciens在不同碳源、氮源中生长情况表明:在几种氮源中,大豆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牛肉浸膏对P. membranefaciens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大豆蛋白胨的效果最好。在检测以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的生长实验中,发现这几种碳源都能够被拮抗菌很好的利用,其中葡萄糖的利用率最好。小球藻生长因子(CGF)能够明显地促进了P. membranefaciens的生长。但是,CGF的浓度从0.5%增加到1%并没有促进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