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resultados para 2004-10-BS
Resumo:
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领域的最新发展,以使读者对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畴有比较完整的了解。生物入侵涉及到遗传学、种群生态、群落生态、景观生态、区域生态乃至全球生态各个尺度的生态学问题,同时由于生物入侵而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各个生态和生物学科的研究范围扩展和理论体系的补充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会,从这方面讲,不宜将入侵生态学研究与其他生态学分支分离开来;然而,从生物入侵对全球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看,它应当受到政府、各行业人士和学者的重视超出一般的生态学理论研究,因此应当认为它是一个新的应用生态学分支,把它称为入侵生态学并作为一个学科来描述其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也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对这一全球环境变化组成之一的重视。 本文分10章,由生物入侵的发生过程这一主线贯穿始终。第一章对生物入侵有关概念和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做介绍;第二章概述全球生物入侵发生的程度和一些典型生境的入侵情况:第三章分析了影响生物入侵成功的各类生物的、非生物的因素,并介绍了一些有关生物入侵的学说;第四章总结了生物入侵涉及的遗传学问题,尤其是快速进化的发生基础和影响;第五章分析了目前入侵研究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应当改进的地方;第六章重点介绍了入侵种扩散的主要模型类型和各自的特点及选择标准;第七章讨论了入侵种在区域尺度的扩散历史重建中存在的数据获得途径、空间格局分析、长距离传播估计几方面的问题。第八章简要介绍入侵种在生态系统水平的影响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并举例说明如何评价入侵种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生物入侵的经济分析程序。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建立综合性的生物入侵预警系统的主要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对付外来入侵种的策略。第十章提出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和全球生物同质化后果,并初步总结了全球变化的各主要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全文尽量采用小标题的方式将相关内容归纳到一处,以便于读者理解。当涉及到一些即使在其他生态学分支中也称得上比较前沿内容,尽量做简要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作者希望更多地采用最新的参考文献,但目前文献增长速度之快,要穷尽所有新观点和新方法等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能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也期望相关人员有机会不断对本文进行补充了修改。
Resumo:
本发明涉及大蹼铃蟾抗肿瘤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基因,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抗肿瘤蛋白是从中国两栖类动物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单链多肽,分子量2697,等电点9.83,多肽氨基酸全序列一级结构为:NH2-GIGGKILSGLKTALKGAAKELASTYLH-NH2。制备方法是收集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离心去除沉淀、冷冻干燥后,经离子交换、高压液相反相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由650、623、625个核苷酸组成的三个不同的基因可编码大蹼铃蟾抗肿瘤蛋白,编码成熟抗肿瘤蛋白分别为第177-257位、第166-246位、175-255位核苷酸。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和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
Resumo:
本发明涉及大蹼铃蟾血管扩张因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基因,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其血管扩张因子为从中国两栖类动物大蹼铃蟾(Bombina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单链多肽,分子量2985,等电点10.2,多肽氨基酸全序列一级结构为:NH2-GIGRKFLGGVKTTFRCGVKDFASKHLY-NH2。制备方法是收集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离心去除沉淀、冷冻干燥后,经离子交换、高压液相反相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即得到。编码血管扩张因子的基因由64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编码成熟血管扩张因子为第178-258位核苷酸。其血管扩张因子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的作用,其基因作为基因工程制备血管扩张因子的应用。
Resumo: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蹼铃蟾抗微生物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基因,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抗微生物肽为从中国两栖类动物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单链多肽,分子量2840,等电点983,多肽氨基酸全序列一级结构为:NH2-SIGAKILGGVKTFFKGALKELASTYLQ-NH2。制备方法是收集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离心去除沉淀、冷冻干燥后,经离子交换、高压液相反相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编码抗微生物肽的基因由663个核苷酸组成,其中编码成熟抗微生物肽为第165-245位核苷酸。抗微生物肽具有广谱和显著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作用。抗微生物肽基因作为基因工程制备抗微生物肽的应用。
Resumo: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试剂盒,主要由盒体(1),盒体(1)内的蛇毒免疫调节因子(SVIRF)(2),配套试剂(3)组成。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该试剂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敏感性好,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不高,准确诊断率在92%以上。
Resumo:
下载PDF阅读器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扫描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集群类犁和集群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鹤夜间集群夜栖,形成较大的夜栖群,平均群体大小为67.9只(16-157,n=17):按照有无灰鹤加入,又将其分为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两种类型,其中同种集群的黑颈鹤数量占整个越冬种群的65.3%.在白昼,黑颈鹤以家庭鹤、集群鹤及特殊群体3种类型活动,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只(2-4,n=145)和16.1只(3-65,n=1017).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并不稳定,在日内和月份间均有明显变化(P=0.000<0.05).存越冬期,最大集群形成于12月,其次为11月和1月;在日内,早上8时集群最大,随后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18时黑颈鹤开始向夜栖地靠拢,使得集群再次开始增大.随后观察中还发现,黑颈鹤的家庭解体过程开始于3月底,当幼鹤被成鹤驱逐离群后,逐渐加入集群鹤活动,从而使得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大小和组成发生改变.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和组成受自身状况、种内关系、天气、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随时间和季节变动而发生变化,是对自身、种群和环境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
Resumo: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首次发现金苹果螺(Pomacea canaliculata)入侵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嵩明白邑黑龙潭.金苹果螺起源于中南美洲,在亚洲,它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传播而逐渐扩散到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巴布几内亚、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南部.金苹果螺已成为水稻产区的最大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防止金苹果螺在云南扩散,目前已经实施了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开展了公众保护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