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resultados para Z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攀西地区的太和花岗质岩体和赋存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辉长岩体在空间上共生,成因上均与峨眉山地幔柱头的上升密切相关。太和花岗质岩体主要由超碱质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及少量正长岩组成;富含高场强元素并具高Ga/Al值(3.74~5.63),显示典型A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正长岩和辉长岩的Nb/Ta和Zr/Hf值与洋岛玄武岩(OIB)的相应比值近似。花岗质岩石具较低的87Sr/86Sr初始值(0.7025~0.7049)和正的εNd(t)值(1.9~3.5),与辉长岩的值相近[(87Sr/86Sr)i=0.7049~0.7052;εNd(t)=2.4~3.3]。太和花岗质岩体的εNd(t)为正值,显示地幔柱来源的底侵玄武质岩浆对其形成起主要作用。辉长质和花岗质岩石具相似的钕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母岩浆来自于同一源区。我们认为太和花岗质侵入体主要由底侵于下地壳的玄武质岩浆分异出的花岗质熔体侵位及随后经结晶分异而形成。因此,晚古生代时幔源岩浆底侵造成的地壳增生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表现极为显著。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大平掌矿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缺失SiO_2为52%~61%之间的中性火山岩。火山岩的TiO_2含量低及其它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这套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不相容元素N-MORB标准化型式以Ba、Nd、Sm相对富集和Nb、Sr、Ti的相对亏损为特征,其中Ba 富集和Nb亏损更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平掌矿区细碧岩具非常低的 Nb/Y(<0.15)和Zr/TiO_2(<0.01)比值,石英角斑岩的低Zr/TiO_2和Nb/Y特征以及Zr/Y比值(3.34~4.23)、(La/Yb)_N比值(0.47~2.50)变化范围都可以反映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大平掌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与世界上典型岛弧火山岩的Sr、Nd特征相似,其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且经受地壳混染和(或)海水热液蚀变的影响。岩石中富含的放射成因铅也与岛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很可能受岛弧环境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控制。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猪草河剖面和羊儿坝剖面为例,进行硅质岩的PGE与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槽区硅质岩中的PGE异常受控于硅质岩中火山物质(蚀变成粘土矿物)的多少,PGE与Se、Rb、Cs、Ti、Cr、Z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猪草河剖面远离陆源区,沉积厚度大,更靠近火山活动区域,接受火山粗碎屑物质的量多;羊儿坝剖面远离火山活动中心,主要接受了火山灰等细碎屑物质,更接近陆源区,受一定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影响。根据Cr/Co、Nb/Ta、Pd/Ir-Ni/Cu及Ni/Pd-Cu/h对岩浆性质的约束,当时岩浆性质为基性玄武岩。根据La-Y-Nb图解和Th-Hf-Ta图解的进一步约束,表明当时的火山岩浆性质为钙碱性的火山弧玄武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胶东地区脉岩属碱性超基性岩系(Na2O+K2O=4.67%~5.43%;SiO2=36.70%-39.99%),岩性为单一的橄榄辉石岩。从主量元素(包括CIPW标准矿物组成)和过渡元素组成来看,该岩系近似原始岩浆组成。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橄榄石为富镁质橄榄石(贵橄榄石)(Fo=71—90),单斜辉石为透辉石(次透辉石为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Th和Ba),但不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的亏损,表明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为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3.4%)的产物。同时,它具有大陆边缘弧的特性。暗示其为一种滞后型弧岩浆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强烈富集LREE,而相对亏损HREE,暗示了源区的富集特性。Eu/Eu^+=0.89—1.00,总体不表现明显的负Eu异常,暗示斜长石不是主要的分馏矿物相。结合板内碱性岩石的矿物结晶顺序认为,本区岩浆分馏以较弱的橄榄石分馏为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置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戈仲伍组磷矿岩样品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戈仲伍组磷矿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岩、硅质磷块岩,普遍形成生物碎屑结构,以小壳类动物化石及藻类化石为主。分析结果表明,磷矿岩中As、Sb等微量元素富集,Co/Ni的比值为0.14,明显小于1;U/Th比值介于1.27-7.39之间。平均值为3.40;在lgw(U).lgw(Th)关系图、Cr-Zr的关系图中样品点几乎都落在热水沉积区。表现出热水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磷矿岩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含稀土总量∑REE较高。尤其富集Y重稀土元素;磷矿岩具Ce负异常,指示环境处于氧化程度相对较高状态;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曲线为帽状形态,指示在磷矿岩形成过程中有生物或有机质参与作用;磷矿岩普遍具Eu正异常、稀土总量较高、∑IREE/∑HREE比值较高的特征,暗示戈仲伍组磷矿岩具有正常海相沉积伴有海相热水沉积混合成因的特征.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对地质样品中Mo同位素测试前的处理方法的比较,对传统的阴、阳离子树脂交换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经改进后的方法实用范围较宽,Mo的回收率达到97.49%±0.27%,Mo同位素质谱分析过程中可能的同重干扰元素Zr、Fe、Mn等的去除效果理想,其它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也较理想,且在阴离子交换柱洗脱Mo的过程中总计约需的提取液(盐酸和硝酸)体积只有75mL,只需文献报道用量的45%,从而减少了试剂对样品,特别是对低含量地质样品可能带来的潜在污染.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二滩地区高钛玄武岩物源研究表明,该区岩石可分为高钛-1和高钛-2两种岩石类型。其反映了二滩高钛玄武岩浆物源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主要表现在:1)微量元素Zr,Sr含量明显不同;2)部分熔融程度和熔融压力不同;3)岩浆的结晶分异不同;4)Pb同位素比值不同。这可能是深源地幔柱(来自核-幔边界或下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携带的不同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所致。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二滩地区玄武岩W(SiO2)/%=40.5~59.65;普遍高碱,w(K2O+Na2O):2.64%~7.67%。W(TiO2):2.10%~6.53%,Ti/Y〉500,该区玄武岩属于高钛(HT)型玄武岩;其Mg^#:58~84,明显高于高于宾川高钛玄武岩(31~53),说明岩浆演化程度明显低于宾川高钛玄武岩浆。岩石样品中Sr显示明显负异常,暗示了二滩玄武岩经历了广泛的斜长石结晶分离;而Eu不显异常,则反映了玄武岩岩浆中有高Eu^3+/Eu^2+比值的存在,其环境为氧化环境。在二滩玄武岩和宾川高钛玄武岩中,Ni,Zr,TiO2和Mg^#均显示了明显差异,说明二滩玄武岩具有独立的地球化学特征。二滩玄武岩不相容元素(Rb,Ba,Th,U,Nb,Ta,La,Ce等)配分曲线与OIB相似,及其Ta/Yb vs Th/Yb双变量图解也显示出了富集地幔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峨眉山二滩玄武岩源区为富集地幔源,玄武岩岩浆可能为地幔柱物质。此外,Ba/Th,Zr/Nb,La/Nb,Ba/Nb等比值介于EMI OIB和EMII OIB之间,以及Ce/Pb比值也说明:二滩玄武岩缺少HIMU OIB端元组分,是EMI OIB和EMII OIB两端元的混合产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内蒙古乌兰图嘎锗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产在煤层中的超大型锗矿床,锗金属储量达1600 t。以乌兰图嘎超大型锗矿床的含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PMA)详细研究了乌兰图嘎含锗煤及其同时代的红旗煤矿无矿煤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图嘎含锗煤中的主要矿物包括石英、蒙脱石;次要矿物包括长石、高岭石、伊利石;另含少量三水铝石、角闪石、叶蜡石、石膏、绿泥石、锐钛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和草酸钙石;微量的锆石、闪锌矿、白钨矿、重晶石、黄铜矿、卤化物、磷酸盐以及含Pb、Bi、Cr、As和Sb矿物。未发现含锗矿物。推测含锗煤中的锗可能主要呈有机结合,而Ba、Zn、Ti、W、Pb、Bi、Cr、Fe、As、Zr、Sb、Cu和REE可能主要与矿物相结合。此外,首次在乌兰图嘎含锗煤及红旗煤矿无矿煤中发现含银颗粒或自然银,推测胜利煤田的褐煤可能有相当规模的Ag矿化。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八布蛇绿岩出露在北西向文山-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主要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三个单元组成,彼此间均以断裂相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蛇纹岩SiO2、Al2O3、TiO2、MgO含量变化较大,依据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较为平坦,推测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另一类呈U型配分,推断原岩是方辉橄榄岩。玄武岩属拉斑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MgO、TiO2,低Al2O3、K2O、P2O5,并且Na2O〉K2O等特征,类似于MORB型玄武岩;REE配分模式也显示出N-MORB型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普遍具有LILE、Th富集,Nb、Ta、Zr、Hf等元素具明显亏损特征,又暗示源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八布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形成可能是古太平洋从SE至NW向华南大陆俯冲的产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新疆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的矿体和含矿地层的产状一致,主矿体的矿石具有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矿石中大量发育霉球状、管状和环带状生物结构,显示出层控、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含矿地层和矿石样品的主量元素PER图解显示含矿碳酸盐岩以含石膏的灰岩为主,围岩的白云岩化微弱,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矿石、含矿碳酸盐岩和页岩、粉砂质灰岩和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具有各自鲜明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上层矿体矿石中较强的富集过渡族元素Ti、V、Cr、Mn、Co、Ni、非活动性元素Zr、Hf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Pb,亏损活动性元素Na、K、Rb、Ba和非活动性元素Nb、Th。其围岩重结晶泥晶灰岩富集Ti、Mn、Ni、Sr和Pb,亏损Na、K、V、Fe、Rb、Ba、Zr、Hf、Nb和Th。下层矿体的围岩页岩和泥质、粉砂质灰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在平均上地壳线附近,部分样品较明显的富集Ti、V、Cr、Mn、Co、Ni、Rb、Y、Zr和Hf,亏损Na、Fe、Sr、Nb。上层矿体矿石和下层矿体围岩中的部分碎屑岩富集强亲岩浆元素Cr、Co、Ni,且上层矿体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有强的正Eu异常,部分下层矿体围岩具有较明显的正Eu异常。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热水沉积矿床中的SEDEX型矿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吐哈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端,与邻国盛产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中新生代盆地处于统一类型的板块,同属中亚构造-成矿域。吐哈盆地也是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第二个勘查基地。对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含矿建造-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沉积体系类型的研究,将有助于区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容矿的主要沉积建造的地质认识。而对含矿主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则能为区内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在对吐哈盆地形成演化历史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早中侏罗世盆地沉积建造的资料综合、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等,围绕建造-构造、构造-改造、改造-成矿作用的关系等问题,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沉积体系类型分析和构造变形特征等宏观研究入手,到对钻孔岩芯的微观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对十红滩铀矿区的重点解剖的基础上,结合光谱信息提取与增强技术的应用,甄别含矿建造的地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对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主含矿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1.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的沉积体系类型包括:冲积扇沉积、辫状河沉积、辫状三角洲沉积系和湖泊沉积。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区砂岩型铀矿的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类型则为源自南部觉罗塔格山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区砂岩型铀矿的含矿主岩是在盆地短轴方向上的局部性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以近源短距离搬运形成的粗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建造及其沉积体系类型与整个湖盆地的泛湖沉积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叠置。正是因为不同沉积体系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叠置,从而导致中下侏罗统的地层总体走向与砂砾岩等粗碎屑沉积体的整体走向有显著的差异。沉积建造的这种空间展布格局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上,这一特点决定了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有关的含铀流体的运移方向、规模和铀成矿作用的区域分布和空间展布。 2. 鉴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沉积体系类型的区域分布和空间展布特征,以及内陆沉积盆地的沉积作用具有相似的沉积格局,建议在查明有利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砂体所属沉积体系类型的基础上,按沉积体系类型划分沉积单元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内陆沉积盆地的地层划分对比,便于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最基本控制因素“砂体”的宏观控制,从而为砂岩铀矿成矿作用分析、区域成矿预测和资源勘查提供直接依据。因此,正确区分泛湖水动力体系的区域性沉积系统及其沉积体系和局部性水动力体系的局域性沉积系统及其沉积体系,不仅具有地层学上的意义,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 吐哈盆地艾丁湖斜坡带中下侏罗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在横向上,沿艾丁湖斜坡带由东往西不同地段构造形迹不同;在纵向上,不同层位的变形特点各异。总体表现为:以十红滩铀矿区为中心,往东以水西沟群上部第三岩性段(J2x3)的构造反转、逆冲而出现断裂构造为主。中部十红滩一带以水西沟群下部第一层位(J2x1)的宽缓褶皱为主。往西以西山窑组中部第二岩性段(J2x2)较为强烈的地层褶皱为特征。说明中下侏罗统形成之后,遭受过区域性的构造改造。 4. 对钻孔砂岩样品的岩石学研究和显微构造观察表明,十红滩铀矿区含矿砂体最为常见的碎屑有石英、长石(钾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云母以及花岗质岩屑、变质岩岩屑、少量火山岩岩屑,偶见沉积岩岩屑;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和少量铁质矿物。胶结物通常为碳酸盐、硅质及一些铁质物质。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和压嵌式三种类型。且砂岩中存在多期次构造-流体改造的迹象。在整体上,含矿砂体与无矿砂体构造-流体改造的类型相近,但其改造程度各不相同。含矿砂体主要表现为微构造裂隙发育,并有多期次硅质、碳酸盐充填和交代、溶蚀现象。含有石英、高岭石、绿泥石等新生矿物;不含矿砂体则以绿泥石化普遍,碳酸盐化作用强为主要特征。 样品中的蚀变矿物出现微晶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共生矿物组合,出现脆韧性显微构造变形等,预示这套含矿建造曾经遭受过一定程度的构造热变质作用。 5. 钻孔岩芯砂岩样品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十红滩铀矿区的砂岩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其稀土配分型式与蚀源区花岗质岩石的稀土配分型式相似。区域氧化作用造成砂体矿物蚀变的同时,也造成砂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且氧化蚀变越强,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也越明显。与晚元古代黑色页岩平均值相比,十红滩铀矿床钻孔中砂岩Zr和Hf的含量普遍偏高,特别是Hf,大部分样品中的Hf含量均高于晚元古代黑色页岩平均值。 zk32-11-2、zk96-4、zk96-7、zk80-6四个钻孔岩芯的砂岩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值δEu,在不同深度的各砂岩中变化较大。无论是单孔还是在钻孔之间,δEu值都表现为跳跃式的变化,且整体上分流河道砂岩中δEu值偏低。相对于δEu值,δCe和TE(1,3)值似乎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为在与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产出的三角洲前缘砂岩中,具有较为相近的δCe和TE(1,3)值。而分流河道砂体的δCe和TE(1,3)值相对变化较大,且整体上数值偏小。这些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值δEu、δCe和TE(1,3)所表现出的特点与砂体的沉积体系类型分析以及相应的岩石学特点基本吻合。说明不同沉积系统的各类沉积体系,不仅在时空展布上存在差异,砂体的结构及物质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6. 根据中下侏罗统不同沉积体系类型在吐哈盆地全域范围的时空配置以及遥感地学的区域氧化还原条件分析,并与十红滩铀矿区相比较,吐哈盆地西部阿拉沟口、柯尔碱一带和了敦隆起西缘的鄯善-小草湖一带,具有和十红滩铀矿区类似的沉积历史、建造特征和区域氧化-还原条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和资源勘查的地段。 7.吐哈盆地的砂岩型铀矿与中亚各国重要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在盆地类型、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含矿主岩的时代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其盆地类型及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与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特别是温得河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的特点较为相似。 8. 遥感信息提取和地学分析,可以提供区域性氧化-还原环境的区域分布信息,甚至可以为寻找潜在有利含矿砂体的空间展布提供依据;借助GIS平台,充分利用3S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可望为北方干旱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远景预测和找矿靶区的快速圈定乃至进行资源勘查的实际工作部署提供新的可操作技术平台。 在取得这些认识的同时,也深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工作和深入探讨。特别是有关砂岩型铀矿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尚有许多现象目前还不能给予很好的解释;对于存在的多次构造-流体的改造作用机理、多期次构造-流体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对流体的性质、来源和流体与砂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还有大量工作需要补充和深入。虽然已获得大量有关砂岩的稀土、微量元素的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有限,对于其反映的与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信息有待进一步挖掘。另外,由于未能采集到砂岩铀矿的矿石样品,针对铀矿床方面的工作未能开展。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华南地区中生代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减薄与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布格局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富碱侵入岩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是伸展构造的直接表现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南岭中段花山-西山-香花岭-骑田岭NE向的花岗岩带为一中晚侏罗世形成的具有高εNd(t)和低Nd模式年龄的富碱侵入岩带,并伴有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研究大规模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减薄与该区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想对象。本文以香花岭地区花岗岩及其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手段,对香花岭矿区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年代学及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初步建立了该矿的成矿模式。论文主要获得以下认识: (1)通过对香花岭矿区癞子岭和尖峰岭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查明上述两个岩体均具有高硅、富碱及成矿元素,富LILE及Zr、Ga等部分高场强元素(HFSE),贫Ca、Mg,P,Eu,较高的εNd及较低的Nd模式年龄等特征,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属于后造山背景下形成的铝质A型花岗岩(A2型),具有壳、幔混合来源。 (2)利用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手段对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香花铺钨多金属矿床及尖峰岭云英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并首次对该矿的矿石矿物-锡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香花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限为154-161 Ma,与矿区花岗岩黑云母K-Ar年龄相一致,并与区域主要钨锡矿床的形成时间一致。 (3)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与矿区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花岗岩不仅为该区成矿作用提供热动力和介质条件,而且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主要的物源。此外,矿区内的赋矿地层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加入。 (4)对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锡的超常富集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该区锡的超常富集可能归功于如下几个因素:首先,富含F等挥发分的花岗岩浆高度分异演化出富含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超临界流体,成矿流体在流经赋矿地层时萃取了其中的部分成矿元素;其次,伴随着围压的不断降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及连续的去气作用,导致了成矿流体的高度浓缩,当流体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时,成矿元素沉淀成矿;最后,早期形成的矿床进一步受到后期的叠加改造,从而形成该区高品位的锡矿石。 (5)根据上述研究,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与矿区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及成因联系,二者应为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研究,香花岭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与南岭中段同时代的其他钨锡多金属矿床具有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这种构造背景可能与该区中-晚侏罗世构造体制转换,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及发生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6)初步建立了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模式:在该区中晚侏罗世大规模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地幔物质上涌到中下地壳,发生壳幔相互作用,形成壳幔混合的花岗岩浆。花岗岩浆经充分分异演化,形成富含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一种具超临界性质的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随着围压的不断降低,发生了连续的去气作用,使得成矿流体高度浓缩并沿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并在后期受到改造、叠加等成矿作用,以至于形成了该区最富的锡矿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大陆溢流玄武岩根据TiO2含量可划分为高钛玄武岩和低钛玄武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玄武岩往往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不同的成因指示意义。峨眉山玄武岩也有高、低钛之分,且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在以往的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中只对高、低钛玄武岩进行对比研究,而单独对同一类型玄武岩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对物质来源的研究。在本论文中,作者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二滩地区高钛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对其地球化学、岩浆过程以及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初步认识和结论: ⑴ 二滩高钛玄武岩可划分出Group I和Group II两种岩石类型。Group I中Sr和Zr显示明显负异常,而Group II无Sr和Zr异常。此两种类型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较为不同。 ⑵ 二滩高钛玄武岩为板内构造环境,Group I和Group II显示出碱性或钙碱性岩特征。 ⑶ Group I和Group II具有不同的熔体形成熔融程度,Group I相对低(0~3.5%),Group II相对高(4.0~8.0%)。不同的部分熔融程度导致了控制矿物相的不同。 ⑷ Group I和Group II岩浆分别经历了不同的结晶分异过程。Group I主要显示出斜长石结晶分异趋势,Group II则主要显示出橄榄石结晶分异趋势。 ⑸ 微量不相容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Group I和Group II均源自深部富集地幔,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且与地幔柱有成因上的联系。 以上特征表明,二滩玄武岩与深源地幔柱有成因上的联系。这可能是深部地幔柱(来自核-幔边界或下地幔)上升过程中在不同深度携带了不同物质,这些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导致了Group I和Group II的明显差异。其充分说明,二滩高钛玄武岩的物源是不均一的,反映了源区的不均一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