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resultados para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Resumo:
根质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参与了根响应脱落酸(ABA)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已经有很多有关ABA影响根的生长和发育的报道,但是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参与ABA信号转导及相关活动的质膜蛋白质的报道还未见到。我们期望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研究外源ABA胁迫下水稻根质膜与ABA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组的变化。 本论文通过双向电泳(2DE)结合质谱(MALDI-TOF MS 和 MALDI-TOF/TOF MS)分析的方法鉴定了102个质膜相关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功能涉及到跨膜运输(16.2%)、胁迫反应(14.3%)、物质运输(4.8%)、细胞骨架动态变化(5.7%)、细胞壁重建(3.8%)、碳代谢和能量循环(13.3%)、蛋白质代谢(14.3%)、信号转导(18.1%)和其他功能的蛋白质(4.8%),以及未知功能的蛋白质(2.9%)。其中大约30%的蛋白质以同工型的形式存在。在这些鉴定结果中,有10个斑点(代表10种蛋白质)已被报道为质膜特异的蛋白质;68个蛋白质斑点(代表58种蛋白质)是质膜相关蛋白质。其余54个蛋白质斑点(代表42种蛋白质)是首次在水稻根的质膜囊泡中被鉴定出来。 在ABA处理条件下,我们在2DE胶上发现了15个响应ABA调节的蛋白质斑点。9个上调的蛋白质斑点分别代表以下9种蛋白质:vacuolar proton-ATPase A subunit, vacuolar ATPase B subunit、patatin、 Salt-stress root protein RS1、谷氨酰氨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OSR40c1、H+-exporting ATPase (vacuolar ATPase E subuni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I型(glyceraldehyde-3-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type I,GADPH)和醛缩酶C-1(aldolase C-1)。6个下调的蛋白质斑点分别代表4种蛋白质:endosperm lumenal binding protein、remorin protein、富含脯氨酸蛋白质(glycine-rich protein,GRP)和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 SuSy)。其中,OSR40c1和endosperm lumenal binding protein与蛋白质合成相关,从它们与ABA的关系中可以看出,ABA可能抑制了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而vacuolar proton-ATPase A subunit、vacuolar ATPase B subunit和 H+-exporting ATPase参与了细胞质pH的调控,ABA致使了细胞质pH的上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I型、醛缩酶C-1和蔗糖合酶参与了细胞壁的生长发育,ABA的作用可能导致了细胞壁生长发育的延迟。ABA促使Patatin上升,其作用可能与质膜膜脂的降解有关。而ABA的刺激也使谷氨酰氨合成酶的表达显著上升,谷氨酰氨合成酶可以去除细胞内有害的游离NH+4。同时还有未知功能的富含脯氨酸蛋白质(glycine-rich protein,GRP)同样受到ABA的诱导,但具体的功能及其与ABA的关系还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Resumo:
较系统地比较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 93-11和华安3号X07S 紫恢100与多年来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珍汕97A 明恢63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1 从苗期到抽穗期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的净光合速率Pn都比汕优63高而在苗期的午间强光条件下和分蘖期的早晨以及抽穗期的早晚相对弱光条件下其Pn的差别尤为显著说明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不仅有较高的Pn和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早晨和傍晚较弱的光照条件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2 超高产杂交稻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和Chla/b比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的Chla/b比值表明超高产杂交稻剑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而较高的WUE则有利于后期节约稻田用水 3 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类囊体膜的77K荧光光谱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对照汕优63对其进行Gaussan分析发现这两个超高产杂交稻的反应中心以及天线复合物的发射峰均优于汕优63表明超高产杂交稻具有更强光能吸收能力并且能够将所吸收的光能高效地应用于光合电子传递 4 超高产杂交稻在苗期和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都明显高于对照可以为群体的扩大后期的生长发育和高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5 三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相差不大但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具有较汕优63高得多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即超高产杂交稻能够高效地利用光能和田间二氧化碳首次提出对光能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是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高产地重要原因 在对杂交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中发现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在午间强光条件下具有较对照汕优63更高的净光合速率表明超高产杂交稻具有更强的抗光抑制能力为了研究其光保护机理进一步研究了杂交稻对光抑制的响应结果表明 1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较对照品种汕优63具有更强的抗光抑制及光保护能力同时在光抑制结束后又能够更迅速地恢复光合功能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和较高的恢复能力可能是其高产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2光抑制过程中超高产杂交稻叶黄素循环玉米黄素积累速率和积累量都明显高于对照并且在其后的恢复过程中其恢复速率和恢复程度也明显高于汕优63发现叶黄素循环的脱环化作用在光抑制处理30min时即基本接近最大值并未随着光抑制的进一步加重而不断上升认为叶黄素循环在杂交稻光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可能在于玉米黄素的快速积累对光保护作用的启动 3在对自然条件下光抑制的研究中发现汕优63比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更容易受到午间光抑制的伤害 4午间光抑制条件下叶黄素循环的玉米黄素Z和环氧玉米黄素A大量积累而叶黄素循环库则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是叶黄素循环脱环化组分A和Z的积累而不是叶黄素循环库对水稻在中午强光条件下的光保护起重要作用 5在所研究水稻品种的午间光抑制实验中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叶黄素循环的脱环化状态DES之间没有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推论环式电子传递可能在杂交稻的光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6对用不同试剂处理的杂交稻叶片进行光抑制处理研究发现ASAVDE酶底物其含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活性处理对杂交稻的抗光抑制能力并没有带来多大改善而DTTVDE酶的特异抑制剂处理也没有使其光抑制大大加重而用DBMIB环式电子传递抑制剂处理则使杂交稻受到比对照强得多的光抑制对qN解析的结果发现强光下qE并未上升反而下降而qT却在光抑制条件下表现出上升现象这些实验结果首次阐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在杂交稻的光保护中不起关键作用而环式电子传递则对于杂交稻的光保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理可能在于强光条件下环式磷酸化的加剧生成大量ATP用于光破坏的修复作用同时避免类囊体膜的过度酸化从而导致强光下qN的下降这也是光抑制条件下qE下降和qT上升的原因所在此外在研究中发现光抑制处理导致Chla/b比值的上升并且提出这种上升的原因可能在于强光条件下光合系统对LHCII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对Chlb需求减少最终使得部分Chlb向Chla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杂交稻在光抑制条件下的一种保护性响应 7对超高产杂交稻华安3号冠层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剑叶的光合功能最强第二叶次之第三叶具有一定的光合功能第四和第五叶则相当衰老基本上丧失光合能力而光合机构的衰老可能始于反应中心的衰老天线系统的衰老要迟于反应中心的衰老叶片衰老进程中Chla和Chlb同步降解但是Chlb先还原为Chla导致Chla/b比值的上升并且认为衰老过程中的这种Chlb的还原是Chlb降解的一个早期的和不可避免的步骤
Resumo:
花粉是高度退化的两细胞或三细胞生物体。作为雄配子体,花粉储藏了父本的全部遗传信息,并通过与柱头识别、萌发和花粉管极性生长将精子送到雌性的胚囊中,完成双受精作用。由于花粉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花粉管极性生长的独特细胞学过程,几十年来一直被作为研究这一系列精细细胞学过程的模式,但是其中关键事件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水稻成熟花粉三个不同组分(花粉外被蛋白、花粉外被/细胞壁相关和可释放蛋白、花粉内在蛋白)中表达的共322种蛋白质。其中,参与信号转导(10%)、细胞壁重塑和代谢(11%)、蛋白质代谢(14%)以及糖类和能量代谢(25%)的蛋白质被高度代表。并且很多是首次被在成熟花粉中得到鉴定的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包括蛋白激酶、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GDP解聚抑制因子、含有C2结构域蛋白质和亲环蛋白等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质,eIF4A、线粒体加工肽酶、UFD1和AAA+ATP酶等参与蛋白质合成、装配和降解的蛋白质,以及逆糖基化多肽、似纤维素合酶OsCsLF7等参与细胞壁重塑和代谢的蛋白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我们鉴定的蛋白质中有11%的蛋白质功能未知并且不含有任何已知的功能结构域。另外,我们利用从头测序技术鉴定了5种新蛋白质。这些首次在花粉中被鉴定的蛋白质、未知功能蛋白质和新蛋白质在花粉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进而,我们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了水稻花粉体外萌发过程中差异表达的160个鉴定结果(代表120种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隶属于13个功能类群。其中,参与细胞壁代谢(占24%,如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第三类过氧化物酶)、蛋白质代谢(占11%,如eIF4A和20S蛋白酶体的亚基)、细胞骨架动力学(占8%,如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和profilin)和胁迫反应(占7%,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糖类和能量代谢(占24%)的蛋白质被高度代表。共有94个鉴定结果(73种蛋白质)在花粉萌发过程中表达丰度上调,包括几乎全部参与蛋白质代谢的蛋白质,多数参与细胞骨架动态变化和离子转运的蛋白质,以及部分参与糖类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等。并且有53个鉴定结果(41种蛋白质)可能在萌发过程中被释放到培养基中(柱头上),可能参与了柱头细胞和花粉管通道细胞细胞壁的松弛和水解(如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1,4-beta-木聚糖酶和一些花粉过敏源蛋白),或者参与了花粉.柱头的信号识别过程(如钙网蛋白和含有C2结构域的蛋白)。有8种传统认为是参与糖类和能量代谢的酶可能在萌发过程中被释放到培养基中(柱头上),如烯醇酶、磷酸丙糖异构酶和磷酸甘油酸激酶。 同时,我们发现在鉴定的成熟花粉表达的蛋白质中,有23%的蛋白质以多个同工型的形式存在,并且有29种蛋白质的多个同工型的表达丰度在萌发过程中发生变化。它们主要参与了细胞壁代谢、糖类和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胁迫反应和离子运输等代谢过程。我们利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到其中14种蛋白质可能被磷酸化或者糖基化修饰。这意味着由于翻译后修饰形成的同工型蛋白质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以水稻为模式研究其成熟花粉和萌发花粉的蛋白质表达特征,首次报道了单子叶植物成熟花粉不同组分中表达的蛋白质及其功能类群特征,并且首次报道了被子植物花粉萌发过程中表达丰度变化蛋白质的功能类群特征,为进一步揭示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水平信息。
Resumo:
基于长期观测资料,众多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在二十一世纪末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700μmolmol'I,地球表面年平均温度也将升高1.5-4.OoC。水稻是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食物能源。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利用人工模拟环境,预测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及温度升高的条件下,水稻的光合生理反应及随之而来的对其产量的影响。本研究是美国环境署( EPA)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合作研究项目“Effects of UV-B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Rice”的一部分. 在这项研究中,采用了特殊设计并直接建立在水稻田间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s)。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在水稻主产区的此类模拟研究,水稻在气室中渡过了从萌发到收获的整个生长过程。模拟环境条件有三个浓度的二氧化碳(包括现有大气浓度,在此基础上升高200及300 μmolmol-l和两个温度(即:现有大气温度及升高4度)共六个处理。供试水稻品种四个:IR72,IR65598-112-2,IR65600-42-5-2-BSI-313和N22。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稻品种(如:1R72)单叶光合速率(以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速率计)受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及温度对其光合有协同促进作用.然而,随着花期的到来,在高温条件下,叶片光合能力(photosynthetic capacity)下降,出现光合适应现象(Photosynthetic acclirnation).水稻群体光合作用同样受到二氧化碳浓度促进,但在后期(Grain fill stage)这种促进作用消失;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的大多数水稻品种的叶片中有较多的碳水化和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耐高温品种N22叶片中淀粉积累较少:叶片中氮素含量降低,同时发现Rubisco总活性相应降低,这与NCi曲线所示光合效率降低相吻合;通过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没有发现光系统光能转化效率的变化;水稻籽粒产量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增加,但温度升高使产量降低12.8-36.8%;不同品种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别;在高温条件下,耐高温品生长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表现良好。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水稻光合作用在二氧化碳及温度条件影响下,对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变化的反应曲线,初次对水稻单叶与群体光合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反应做了实验性对比;讨论了温度升高对水稻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发生光合适应的影响,对光合适应现象的可能机制做了探讨,并提出对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升高条件下水稻适应品种筛选的可能方向。
Resumo:
After isolation from rice mitochondria still have activity and can live for a long time by using its stored nutrients. The thermogenesis curves of energy release of the mitochondria isolated from variant strains of rice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using an LKB2277 bioactivity monitor. The differences in shape of the curves 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rmogenesis of the mitochondria have been compare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energy release of the mitochondria in the thermogenesis increasing stage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thermo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thermogenesis have been established. (C) 2001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豆科植物凝集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在对根瘤菌的识别作用和类菌体在低氧分压下的共生固氮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将这两个基因转移到非豆料植物烟草和水稻,使其能识别根瘤菌,探讨非豆科植物的共生和联合固氮的可能性。 构建了含有豌豆凝集素(P-Lec)基因、Parasponia andersonii血红蛋白基因、gus基因及植物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pCBHLpCBHUL;同时,还构建了含有P-Lec基因、gus基因及植物选择标记PPT乙酰转移酶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BBUL在pCBHL,CaMV35S启动子调控P-Lec基因的表达,而在pCBHULpBBUL,该基因由玉米Ubiquitin 1启动子调控。 用农杆菌法将pCBHL入烟草,得到53株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转化频率为88%。用基因枪法分别将pCBHULpBBUL入水稻幼胚或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转pCBHUL材料共得到40株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有18株分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9%。转pBBUL幼胚愈伤组织经PPT筛选,只得到能分化出小芽的抗性愈伤组织。 PCR检测、Southern杂交表明P-Lec基因和Paraspoina血红蛋白基因都已经整合到转基因烟草及水稻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水稻植株中两个外源目的基因的拷贝数较高。Western杂交分析转基因植物中P-Le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的烟草和水稻叶片中得到正确地表达。同时,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转基因烟草的嫩茎和幼根,转基因水稻的嫩叶和幼根中都有gus基因的表达。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的表达频率高于转基因水稻。T1代转基因烟草幼根的蛋白原位免疫杂交显示P-Lec正确定位于正在生长的幼根根毛的顶端,与对照豌豆中的P-Lec基因表达部位相一致。关于Parasponia血红蛋白基因,以前本实验室对转基因烟草和水稻的研究表明有转录水平的表达,国外实验室证实转基因烟草中有转译表达。 上述结果有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非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相互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Resumo:
小G蛋白作为信号转导中重要的分子开关, 进化相当保守,与许多不同的调控因子和效应器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功能的多样性。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植物中小G蛋白家族的新成员,也不断揭示小G蛋白的新功能,许多植物特有的信号途径和功能需要小G蛋白这个重要的分子开关来完成,使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有关植物中Ran GTPase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工作报道很少,对与之相互作用的调控蛋白研究进展也刚刚开始。 TaRAN1 (AF488730) 是小麦来源的Ran同源蛋白编码基因,全长1055 bp, 编码221个氨基酸,它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还没有任何报道。本论文在验证了它是小G蛋白Ran家族的成员后,从分子水平上还发现它在植物细胞周期调控、对生长素以及胁迫应答信号转导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也说明了它可能作为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转换因子,参与了很多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及亲和色谱的方法纯化了TaRAN1融合蛋白,并用放射性标记的GTP和竞争实验证实了它具有特异的GTP结合活性。TaRAN1的转录产物在小麦幼茎和花芽等分生组织活动旺盛的器官表达较多,而在老叶中表达较少。利用洋葱表皮瞬时表达系统分析表现,TaRAN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但其没有典型的核定位信号。 细胞周期一直是生物学领域中的热门问题,人们虽然在动物细胞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植物细胞中的研究远落后于动物。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是研究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的良好系统,利用此系统发现超表达TaRAN1的酵母细胞表现出许多新的细胞学表型,例如G2细胞周期延滞、染色体对紫外线敏感、细胞超长或多隔细胞的出现等;反义表达TaRAN1的酵母细胞呈近圆型、具有高度凝集的核并且生长速度缓慢、核质混合和无核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也证实其细胞周期的异常。这些结果推测TaRAN1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过程和发育的调控机制,并且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观察表明,超表达转基因酵母的微管多呈异常的狭小扇形结构,反义表达TaRAN1的酵母微管不能形成丝状结构,推测TaRAN1还可能参与微管(包括纺锤体)的结构形成过程。最后,我们用超表达TaRAN1的转基因拟南芥和水稻也证实了它的功能,其生长点表现出分生组织增多的原基、根生长点的有丝分裂指数有所改变、出现异常的细胞分裂时相等有关细胞周期异常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了TaRAN1确实参与着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推测其与细胞周期从G2期进入M期的过程有关。 TaRAN1基因受IAA的诱导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表达量增强。超表达的TaRAN1植株(包括拟南芥和水稻)的根表现出对外源生长素异常敏感,侧根显著变少,地上部分表现出生长素过量的表现型,顶端优势减弱,分蘖增多,生长周期延长等。HPLC测定转基因植物的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所以,TaRAN1可能还参与了复杂的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TaRAN1基因还受各种胁迫处理的诱导表达,并且超表达植株对胁迫的忍受能力有明显提高,这说明TaRAN1还参与了胁迫信号应答的相应机制。Ran蛋白这些新功能目前还未见到其它报道。
Resumo:
OsPRP1是水稻中特有的,编码一类富含脯氨酸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 PRP)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有4个成员。在GenBank中,仅找到了一个结构相对接近的玉米PRP蛋白,但是对它的研究仅限于序列上的某些描述,而且在序列上,仍然与这4个OsPRP1蛋白有明显的差别。OsPRP1蛋白明显有别于前人(1999)所描述的4类PRP蛋白。它们是植物中一类新的小分子量的PRP蛋白,仅有一个保守结构域而属于DUF1210蛋白超家族的成员。 四个OsPRP1基因在基因组中紧密串联排列,而且编码区高度保守,基因结构也高度一致,证明它们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基因,是通过基因复制的方式产生的。PAML析也证明它们在进化时间上的相互距离并不远。而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执行生理功能上的某种重要性,在编码区表现出很的保守性,因而很难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研究四个OsPRP1基因的表达差异。但是它们在表达调节区(如启动子区)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克隆启动子的基础上,用GUS报告基因的策略,没有检测到它们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活性,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而在水稻中,这四个基因的表达显示出了明显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既表现出在组织器官及其发育阶段上的特异性和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交叉,出现了功能上的分化和重叠。根据启动子区上的顺式元件,检测了这些基因对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3种非生物胁迫因子的应答反应,证明它们的表达调节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和分化。因此,四个基因的进化出现了功能退化、亚功能化和产生新功能等多种命运,比理论模型预期的要复杂得多,可能在执行生理功能和对环境反应上具有各自的生物学意义。 植物细胞壁是多种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亲水性网络。在保护和支撑原生质、细胞通信、细胞分化、细胞对生物的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大多数植物PRP蛋白被描述成细胞壁结构性蛋白。OsPRP1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质都有一个N-端信号肽,暗示它们可能是一类分泌蛋白。我们用OsPRP1.1::GFP融合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证明了OsPRP1蛋白的确也是细胞壁相关蛋白。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了GST-融合蛋白,制备抗体,通过免疫印迹证明这些蛋白不溶于温和的提取缓冲溶液中,但可以被高盐和强碱溶液溶解,且分子量增加了三倍。证明在体内可能出现修饰、与细胞壁其它组分相交联的现象。 在这四个基因中,只有OsPRP1.2能够在水稻根中特异表达。根的原位杂交实验证明,OsPRP1在分化成熟程度低的细胞中大量表达,而在分化成熟程度高的细胞中几乎不表达。GUS染色的结果同样发现,基因在维管柱特别是中柱鞘附近的薄壁细胞的表达比别的细胞要强得多,而且在根的生长方向上表现出与发育相关的表达特征。说明OsPRP1基因可能参与了这些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而基因表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的差异和对不同刺激因素的不同反应意味着它们可能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为此构建了一个RNAi的表达载体,转化水稻,Southern杂交实验得到9个单位点插入的T2代独立株系,其中有6个株系与野生型对照相比,主根的早期伸长受到显著抑制,主根的一级侧根地数量减少,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在轴向上的伸长受到了抑制。结合表达定位和原位杂交的结果,我们对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