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resultados para nonsense mediated mRNA decay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实验以冬小麦“农大139”(T. aestivum L. cv. Nongda 139)为材料对春化作用诱导开花的分子机制作了一些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 应用SDS-PAGE及高分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冬小麦给予春化、脱春化及超期春化处理后的电泳图谱,并结合对春小麦对照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有一些蛋白质和春化作用紧密相关,它们随春化而出现、随脱春化而消失,并在不经低温处理即可以开花的春小麦对照中存在。也就是说,这些开花特异的蛋白质(FSPs)的存在或在诱导下的合成和小麦抽穗开花能力的获得存在一种正相关,因此推测它们在冬小麦由营养生长状态向生殖生长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 从不同处理的及对照样品中提取mRNA进行体外翻译的结果表明:春化作用过程中低温诱导了mRNA组分的变化,其中一些新产生的mRNA种类与春化诱导的开花能力的获得呈高度相关,即它们是开花特异的(Flower Specific),它们中有的只在春化的特定时期存在并起作用。 3.比较体内分析及体外翻译的结果发现,一些开花特异蛋白质(FSPs)可以同时在体内提取物及体外翻译产物中检测到,因此,春化作用中开花特异蛋白质诱导合成的调节很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4.基于以上结果的分析可以推测春化诱导开花是低温导致了开花特异基因表达的结果,超期春化的效应不能被脱春化所逆转则系编码这些开花特异蛋白质的基因在长期低温条件下转变成了组成性表达所致。 有关低温诱导产生的开花特异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及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光敏色素A (phyA)的特异性基因片段RPA3为探针,利用RNA斑点杂交的方法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对照农垦58叶片中phyA mRNA的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光周期处理O天时,农垦58S (NK 58S) phyA mR-NA的丰度比农垦58 (NK 58) phyA mRNA的高。光周期处理5天(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及10天(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时,短日照条件下(SD),NK 58S phyA mRNA的丰度均比NK58高。进一步比较3天龄NK58S及NK58黄化苗中phyA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NK58S phyA mRNA的丰度比NK58高,并且两品种均符合黄化苗中phyA对其mRNA丰度的负调控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甲基化水平低的NK58S phyA基因比NK58 phyA基因更活跃地表达,进而导致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的差异,最终参与调节NK 58S的育性转换。 另外,通过持续远红光和红光照射黄化水稻幼苗诱导叶绿素合成的实验,分析了NK58S与NK58之间光敏色素生物功能的差异。持续远红光高辐照度反应(FR-HIR)由phyA负责调节,持续红光高辐照度反应(R-HIR)由phyB负责调节。实验结果显示:持续FR使NK58S与NK58合成叶绿素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并且NK58中叶绿素合成的相对效应比NK585高。持续R使NK58S及NK58中叶绿素的含量在24小时连续处理下持续增加,而且在此时间进程中,NK58中叶绿素合成的相对效应也都比NK58S高。这些结果说明在NK58S和NK58中phyA和phyB均参与了叶绿素合成的调节,并且phyA,phyB在NK58S和NK58黄化苗转绿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