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resultados para NETTRA-G3-FIFO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A series of novel red-emitting iridium dendrimers functionalized with oligocarbazole host dendrons up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red-G3)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convergent method, and their photophys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o controlling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ligocarbazole-based dendrons could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charge-transporting process. As a result,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phosphorescent devices can be fabricated by spin-coating from chlorobenzene solution in different device configuration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ESI/MS~n、LC/MS、MALDI-TOF/MS等技术,从人参四逆汤水煎液中分析和鉴定了10种二萜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碱henzoylaconit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itine、尼奥灵neoline、附子灵fuziline、14-乙酰基塔拉地萨敏14-acetyl-talatisamine、苯甲酰次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linoleate、苯甲酰去氧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deoxyaconine-8-oleate、苯甲酰次乌头碱棕榈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palmitat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和人参皂甙R_(a1)、R_(a2)、R_(b1)、R_(b2)、R_(b3)、R_c、R_d、R_e、R_(g1)、R_(g2)、R_(g3)、R_f等12种人参皂甙。脂肪酸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酰类生物碱的提取组分有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和弱的正性肌力作用。人参皂甙的提取组分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华哲水蚤是黄、东海浮游动物关键种,连接初级生产与较高营养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依据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黄海9个航次、胶州湾11个航次现场调查数据以及大量室内实验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的繁殖、种群补充以及油脂积累的季节变化,期望初步阐明中华哲水蚤在黄海的种群动态及驱动因素、并构建其生活史概念模型。 3、4月份,黄海与胶州湾中华哲水蚤的生殖腺普遍发育成熟、产卵率较高,中华哲水蚤种群进入繁殖、种群补充的活跃期,恰好可以利用此时较好的食物条件。5、6月份,中华哲水蚤在黄海近岸海区仍表现出较高的产卵率,而陆架海区的中华哲水蚤生殖腺成熟度、产卵率逐渐降低,种群逐渐表现出度夏特征—C5占优势、积累大量脂类。整个夏季,中华哲水蚤的繁殖率、种群补充率在整个黄海都较低,尤其在黄海冷水团区:中华哲水蚤生殖腺停滞于未成熟的GS1-GS2期,产卵率为零。10月,中华哲水蚤在冷水团边缘潮汐锋区的繁殖、种群补充活跃,或许可以解释秋、冬季近岸种群的恢复。11月之后,随着垂直混合的加强,黄海冷水团逐渐消失,此时陆架区的中华哲水蚤种群结束度夏过程,并以较低的繁殖率进行种群补充,直到次年3、4月份食物环境转好,中华哲水蚤种群出现新一轮繁殖、补充高峰。本文依据中华哲水蚤雌体密度、产卵率、孵化率等计算了中华哲水蚤的种群潜在补充率,我们发现,陆架区种群仅在3、4月份出现较强补充以及冬季的微弱补充,而近岸海区除夏季外,于各个季节均可进行比较活跃的种群补充,其中春季种群补充规模、强度最大;整体来看,春季是黄海中华哲水蚤种群补充的最重要时期。 本文详细研究了中华哲水蚤的繁殖与各种环境、雌体自身因素之间的关系:1、统计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产卵率与海区食物条件(浮游植物生物量、纤毛虫丰度)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而与油囊体积无关;在饥饿培养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只能维持3-6天的产卵,而添加食物2-7天内,即可逐渐恢复产卵;体内积累油脂在饥饿过程中有所消耗,不过仍然不能阻止产卵率的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繁殖的能量所需主要来自于近期摄食,而体内储存脂类可能主要用于代谢所需,是应对不利条件的一种能量缓冲。2、统计分析表明:产卵率与雌体前体长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这可能由于体长较长的雌体往往具有较高的怀卵量;产卵率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温度可能通过调节中华哲水蚤的代谢率、体长等间接影响到产卵率。3、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发现中华哲水蚤的产卵率与其生殖腺成熟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统计关系,这为通过保存样品估算产卵率以及长期历史样品、数据间的比较提供了可能。 春季硅藻水华是黄海及其邻近海域的重要季节性特征。本文针对硅藻水华与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关系进行了多次现场研究,我们发现,硅藻水华因其发生海区、硅藻优势种类不同而对中华哲水蚤繁殖具有复杂多样的影响。2006年3月,胶州湾东部海区发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水华,中华哲水蚤的产卵率显著增高,但其孵化率相对较低(50%左右);2007年2月,胶州湾东部发生环纹劳德藻(Landeria annulata)水华,中华哲水蚤卵的孵化率在各种处理下均接近100%;2006年4月,黄海东北部发生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水华,产卵率与孵化率均处于调查海区的中等水平;2007年4月,黄海中部海区发生中肋骨条藻水华,中华哲水蚤在此次调查海区平均产卵率高达27.8 卵/雌体/天,远远高于以往同时期的调查结果,孵化率、幼体存活率也普遍较高;此次硅藻水华对于黄海陆架区中华哲水蚤的种群补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硅藻水华对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影响表现出种类、海区特异性,其具体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研究了黄海中华哲水蚤C5期油脂积累的区域、季节变化,并探讨了油脂积累对中华哲水蚤的生理、生活史的可能作用。黄海近岸区的C5期油囊体积常年较小,而陆架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在陆架区,C5期是中华哲水蚤度夏种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油囊体积与度夏过程有密切联系:最大油囊体积(可占前体部体积的30%以上)出现于度夏准备期(5、6月),随着度夏过程的进行,油囊体积因代谢而不断消耗,至12月时,油囊体积降低到与近岸种群无异。次年4月以后,油脂积累可能随食物条件转好而再次开始积累。我们认为黄海中华哲水蚤所积累油脂除了可以为休眠提供能量以克服较长时期食物缺乏之外,还可能是休眠的诱导因素,对其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 黄海近岸海区与陆架海区在水团特征、中华哲水蚤种群丰度与结构、繁殖特征、种群补充、油脂储存策略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分别讨论了这两个区域中华哲水蚤的生活史。黄海陆架海区中华哲水蚤在全年共有4-5个世代:11月末,中华哲水蚤结束度夏过程,种群中占优势的C5期个体开始蜕皮为成体、逐渐成熟、繁殖,由此产下的子代可称之为G0,此世代在食物条件较差的冬季发育成熟后可以产下G1;G1于3月初发育成熟,恰逢春季较好的食物条件,于是在3月初-5月中旬很可能发育G2、G3两个世代;假若陆架区食物环境适宜,5月中旬后很可能产生新的世代—G4;G3与G4两个世代的混合种群共同进入度夏过程,期间,一小部分C5蜕皮为成体,大部分C5保持滞育状态;至12月冷水团消退后,G3、G4世代C5蜕皮、成熟,开始新的生活周期。中华哲水蚤生殖腺成熟度、油囊体积的季节变化与上述概念模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另外,这两个参数简单易用、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尝试应用于气候变化与桡足类关系等长期研究中。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黄海陆架区的中华哲水蚤种群,对近岸种群的关注较少,本文初步探讨了近岸种群的种群补充、世代情况。相对于陆架区,黄海近岸区中华哲水蚤的生活史更为复杂,区域差异较大。近岸海区中华哲水蚤产卵率、种群周转率较高;同时,近岸海区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该区域的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对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近岸海区中华哲水蚤种群的生态学、生活史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