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resultados para IND-CCA
Resumo:
2007年4月19-24日,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三峡水库库首区域的鱼类分布格局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坝前至巫山干流江段鱼类分布不均匀,密度范围为0.718~37.46ind./1000m3,均值为3.117 ind./1000m3;鱼类主要分布的区域为支流河口及码头等位置,其中船闸通道位置密度最高;垂直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30~60m的水层。分析认为,三峡库首区域鱼类的分布可能与浮游生物的丰富度有关。另外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探测中鱼类个体目标强度的分布及信号过滤,以便下一步水声学探测研究的深
Resumo:
于2005年10月对香溪河干流5个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按影响情况,各电站设5个采样点。应用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现存量、优势类群、功能摄食类群等参数,衡量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研究区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656条,平均密度为658 ind./m2,蜉蝣目的四节蜉属(Baetisspp.)是该区域的优势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电站的修建对河流水化学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河流生境的物理因子(如流速和水深)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河流底栖动物的各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密度在5个样点
Resumo:
利用“蹦网”(pop-net)采样,调查了龙感湖一个湖汊—大源湖的虾类种类组成、空间分布,估算优势种类的生物量.在2002年冬季的31个采样点和2003年春季42个采样点中共采集到虾类2707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2科5属.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 Heller)是大源湖虾类的优势种,占采样总数量的84.1%.根据水深分布特征和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划分生境类型,苦草生境是各虾类分布最多的生境,冬季优势种秀丽白虾在苦草生境中的密度是8.14 ind/m2,生物量是1.59 g/m
Resumo:
对香溪河流域3座梯级水库(古洞口一级水库、古洞口二级水库和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的底栖动物进行了比较生态学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梯级水库的水质进行研究,表明沿着水库的梯度水质逐渐恶化。运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MS)对梯级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相似性比较,表明选择水库湖泊区的样点进行梯级水库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在物种组成和密度方面,古洞口一级水库和香溪河库湾都是寡毛类占优势,古洞口二级水库是摇蚊幼虫占优势。但3个水库都是耐污种占优势。采用典型对应分析(CCA)解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
Resumo: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 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Resumo:
研究了牛山湖小型鱼类的群落结构、种群密度和多样性.共捕获14种小型鱼类,以1龄鱼为主,其中红鳍原鲌、似鱎、麦穗鱼和鳑鲏是优势种群.小型鱼类的密度为5.9 ind/m2或14.0 g/m2.小型鱼类的群落多样性较低,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0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484, 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为0.503.水生植被是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水草生境中小型鱼类数量显著比无水草生境中多,水深和透明度对小型鱼类群落分布无显著性影响.通过合理
Resumo: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的支流。通过对香溪河库湾(下游河段)一周年的调查,发现轮虫80种,其中占优势的有13种。轮虫密度在不同样点差异显著,样点Ⅸ最低(仅为68.96 ind./L),样点Ⅵ最高(为1505.83ind./L);对9个样点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Ⅰ至Ⅴ,第2组为样点Ⅵ,第3组为样点Ⅶ、Ⅷ,第4组为样点Ⅸ;除样点Ⅸ外,沿着水流方向,轮虫密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差异也显著(P<0.01),9月份最高(2664.17ind./L),12月份最低(85.00ind./L)。水质评
Resumo:
研究了四种常见优势底栖螺类的饥饿代谢(R,mgO2/ind.d)与温度(T,℃)、体重(Wd,mg dry-wt或Ww,mg wet-wt)的关系,并计算出三者间的复合关系,分别是:铜锈环棱螺,R=0.044Wd0.537e0.061T;长角涵螺,R=0.0004Ww0.9405·e0.0735T;纹沼螺,R=0.004Wd1.072e0.091T;短沟蜷,R=0.023Wd0.777e0.042T。
Resumo:
15℃下 ,添加 Ve浓度为 2 0~ 80 ng/ m l时 ,种群密度与培养时间呈显著相关 ,其中 2 0 ng/ ml和 4 0 ng/ ml组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 76 .4 0 ind/ ml和 6 5 .2 0 ind/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最大密度 12 .0 0 ind/ ml)。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低于 10 % ,对照组最大混交雌体比率为 4 0 %。轮虫卵雌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维生素浓度为 10 0 ng/ ml时 ,对种群增长不利 ;2 5℃下 ,对照组和各添加组最大密度依次为
Resumo:
1993-0 8~ 1 994 -0 8,东湖原生动物年均丰度为 59,391 ind./ L,年均生物量为 1 .4 0 mg/ L。从 V站到 0站 ,随着营养水平 ( TSI)增加 ,数量 ( A)和生物量 ( B)显著增加 :Ln A=-58.32 3+1 6.50 3Ln TSI( n=5,r=0 .983,p=0 .0 0 3) ;Ln B=-1 6.84 0 +0 .2 56TSI( n=5,r=0 .996,p<0 .0 0 1 ) ,两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 ,丰度的周年动态模
Resumo:
于 1 995年 1 0月采集本所自繁的稀有鮈鲫 (约 1 .0 3g/ind)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 -生长实验 ,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 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鮈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 ,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 ,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 ,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数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 ,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 ,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
Resumo:
总结了1987年4月至1989年10月三湖连江水库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该水库水质清澈,透明度平均为313cm,pH值平均为7.8,水呈中性,溶解氧丰富平均为8.81mg/L;矿化度平均为121.82mg/L,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水(CCaⅡ);水中主要营养元素氮含量高,总氮平均为1.38mg/L,磷含量低,总磷平均为0.022mg/L,氮和磷比为62.7∶1,表明磷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多数理化组分周年中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在平面分布上差异显著,多数理化组分
Resumo:
总结了1985年11月至1986年7月太平湖水库水质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太平湖水库水质良好,透明度高平均为321cm;pH值平均为7.4;水中溶解氧丰富;总离子量较低;水质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CCaⅠ)。水中主要生物营养元素氮含量较高,总氮平均为1.49mg/L,磷含量较低,总磷平均为0.012mg/L。氮、磷比为124.2∶1,表明磷是该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水中多数理化组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多数理化组分在平面和垂直分布上也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Resumo:
分别利用泥鳅 -藻 -轮虫和罗非鱼 -藻 -轮虫共生隔离培养的方法 ,研究萼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密度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泥鳅的培养缸中 ,有 1 1 d轮虫数量超过 1 0 0 ind/ml,其中有 5d超过 2 0 0ind/ml,最高密度达 2 50 ind/ml;在罗非鱼的培养缸中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种群密度超过 1 0 0 ind/ml以上的时间有 6d(第5~ 1 0天 ) ;单纯利用藻类培养轮虫时 ,种群密度较低 ,且维
Resumo:
确定浅水草型湖泊水草资源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是探明水草多元功能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栖息与生长所需的小生境,观察和分析了蟹-草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苦草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为1.08ind/100g/m~2,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比速SGR(%/day)与其对苦草的拥有量Vp(g/m~2/ind)呈正相关,即SGR=0.464+0.003Vp。中华绒螯蟹特别是雄蟹对苦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性,破坏率VD(g/ind/m~2/d)与雌、雄蟹的放养密度(S_F,S_m,ind/m~2)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