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resultados para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的半灌木,构成该地区沙地优势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同时在流动沙丘也有少量分布。它在当地经济价值、防风固沙环保方面均处于无以取代的地位。在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日益扩大的严峻态势下,研究其群落地上、地下过程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不仅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的管理措施上有所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长期变化适应策略。 为此,本项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利用异速生长关系确立不同生境油蒿生物量最佳回归方程,并调查、比较了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个生境油蒿灌丛地的生物量、土壤和植被的碳储量、生产力和细根周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具体结果如下: 1. 建立并比较了油蒿枝、株两个水平上各部分(不含细根)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式,其中枝形态指标(枝直径BD、枝长BL、叶枝长LBL)与油蒿叶、枝、果各部分生物量的异速关系最好;株水平上冠层面积CA与其叶、枝干、果、粗根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效果较好。不同生境生物量与其生长变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存在差异。2004年调查的油蒿灌丛生物量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分别是354.8,178.3和30.4 g m-2;各部分(叶、枝干、果、粗根、不同径级细根的)生物量都呈递减趋势。地下根与总生物量比值排序为固定>半固定>流动沙丘。不同生境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固定沙丘根可至100 cm,半固定沙丘达90 cm,而在流动沙丘仅为60 cm,这些结果有助于使了解不同生境中的相同物种如何通过自身形态及其生物量调整来适应生境的差异。 2.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在P <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中固定沙丘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224.04和7521 g C m-2,半固定沙丘是119.27和3029 g C m-2,流动沙丘是16.83和2300 g C m-2。可见沙区土壤有机碳远大于植被碳量。 3. 利用最大值减最小值方法、标准取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的地上、粗根生产力和地下细根生产力。发现各生境生产力、细根周转都随着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加,地下根生产力与总生产力之比随着植被盖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生产力在P < 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总生产力范围在18.23-293.82 g m-2 yr-1之间;细根总周转率在0.16-0.54 yr-1之间。 4. 利用异速生产关系确立不同生境不同水平上油蒿叶面积的最佳回归关系式并对不同生境的比叶面积(SLA)进行了比较,其中枝水平上各生境叶面积与枝直径、枝叶长、枝长相关关系在P < 0.001水平上显著;株水平上各生境叶面积与株高、冠层面积相关关系在P < 0.001水平显著;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SLA由大变小,这可能与生境养分差异有关。 5.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呼吸范围分别在117.99-153.99 mg kg-1、1.49-3.31mg kg-1和0.54-1.96 μmol m-2 s-1之间,它们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依次下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工作研究植物源CH4排放,即植物本身生成的CH4,不是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目前对植物是否直接排放甲烷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一方面实验中观测到的植物甲烷排放率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对植物甲烷排放内在机理仍不清楚。本文以旱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对象,测定冷蒿甲烷排放,分析冷蒿甲烷排放的可能存在的外界干扰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冷蒿确实能够排放甲烷,冷蒿甲烷生成可能与活性氧代谢有关。 冷蒿是一种典型的旱生植物,其生长的典型草原中,土壤透气性好并表现为大气甲烷的汇。土壤孔隙间的甲烷浓度不高于大气甲烷浓度,能够通过植物根系进入植物体内的土壤甲烷量十分有限,植物组织又缺乏吸附甲烷的能力,很难在植物体内累积甲烷。因此,一些实验研究中所提出的植物蒸腾作用和细胞壁吸附作用对冷蒿的甲烷排放并没有显著影响。我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冷蒿能否排放甲烷,无论是野外生长的冷蒿,还是室内无菌培养的冷蒿,都有明显的甲烷排放。通过研究植物呼吸作用与甲烷排放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植物在应对环境胁迫时,呼吸电子传递链发生紊乱,导致活性氧的积累,这可能是植物所排放甲烷的主要来源。进而,我们通过活性氧添加实验证实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在内的多种活性氧都能够促进冷蒿的甲烷排放,而抗氧化酶CAT则对冷蒿的甲烷排放具有抑制效果,我们认为这种抑制效果是通过对ROS的清除来实现的。冷蒿体内能够不断产生甲烷的途径可能需要活性氧的参与,植物体内自由基水平的高低,很可能决定了这种植物能否排放甲烷。因此,我们对比了四种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我们在抗氧化酶活性高的物种中没有测得甲烷的排放,而冷蒿和小叶锦鸡儿两种有明显甲烷排放的植物,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低。由此我们认为,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与植物细胞内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并产生甲烷的过程很可能是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降低过氧化毒害的一种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