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resultados para <0.45 µm, dissolved matter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型塑料光纤和邻啡咯啉钌的溶解氧传感器。光纤传感头放在样品池中,测量了不同氮氧体积比情况下荧光强度和寿命。研究了邻啡咯啉钌的浓度、传感头的退火时间和U型光纤的弯曲半径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我们提出了双层模型来解释实验结果不符合S-V方程的实验现象,并用双层模型分析了弯曲半径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通过对溶解氧浓度和荧光寿命亚线性曲线的拟合,我们得出敏感层的厚度和S-V系数分别为0.59和0.61。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在线形谐振腔中引入一段缠绕在压电陶瓷上的单模光纤作为正弦相位调制器,使得激射波长的损耗不固定,抑制由于掺铒光纤的均匀展宽效应引起的模式竞争,从而避免了在室温下不稳定的单波长激射,实现了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稳定输出。为了获得平坦的多波长输出,在谐振腔里使用了一个损耗峰位于1530nm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以获得较为平坦的增益谱。通过两个3dB耦合器制成的反射型梳状滤波器的滤波作用,实验中观察到稳定的多波长激射,相邻波长间隔约为0.45nm。中心9个波长的输出功率平坦度为10dB,边模抑制比大于25dB。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Simultaneous phase-shifting ellipsometry based on a grating beamsplitter is presen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setup, an orthogonal grating and analyzer array are used. The latter is composed of four separate analyzers arranged in a 2x2 grid, the polarization axes of which are set to 0, 45, 90, and 135 deg. A mask allows only four diffracted beams of the fist order, having the same optical intensities, to pass. Each beam is incident on one of the analyzers of the array. The intensities of the four beams a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by a quadrant detector. The ellipsometr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four intensity signals. The feasibility of simultaneous phase shifting ellipsometry is thus demonstrated. (C) 2008 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Sb-Bi alloy films are proposed as a new kind of super-resolution mask layer with low readout threshold power. Using the Sb-Bi alloy film as a mask layer and SiN as a protective layer in a read-only memory disc, the super-resolution pits with diameters of 380 nm are read out by a dynamic setup, the laser wavelength is 780 nm and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pickup lens is 0.45. The effects of the Sb-Bi thin film thickness, laser readout power and disc rotating velocity on the readout signal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shold laser power of super-resolution readout of the Sb-Bi mask layer is about 0.5 mW,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rrier-to-noise ratio is about 20 dB at the film thickness of 50 nm. The super-res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Sb-Bi alloy mask layer is discussed based on it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reflection.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Novel GeS2-Ga2S3-AgCl chalcohalide glasses had been prepared by melt-quenching technique, and the glass-forming region was determined by XR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of dissolvable AgCl was up to 65 mol%. Therm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glasses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Visible-IR transmission, which showed that most of GeS2-Ga2S3-AgCl glasses had strong glass-forming ability and broad region of transmission (about 0.45-12.5 mu m). With the addition of AgCl,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decreases distinctly, and the short-wavelength cut-off edge (lambda(vis)) of the glasses also shifts to the long wavelength gradually. However,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of the glass has a complicated evolutional trend depended on the compositional change. In addition, the values of the Vickers microhardness, H (v) , which decrease with the addition of AgCl, are high enough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se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GeS2-Ga2S3-AgCl glasses make them potentially applied in the optoelectronic field, such as all-optical switch, etc.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植物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物之一。晚白垩至早第三纪时期,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剧烈变化,研究这一时期植物对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趋势, 认识和保护当今环境有重要意义。我国黑龙江省嘉荫县有这一时期的地层发育,其中乌云煤矿和白山头是主要的露头剖面。前人曾从地质时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角度对这两个剖面进行过研究,但是仍有部分问题尚存争议。在本项工作中,我们对两个剖面的孢粉样品进行了系统采样,部分孢粉类型同时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拍照。我们还对存在争议的这两个剖面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同时,首次用共存分析法对这两个剖面的在沉积时期的气候进行了整体及分段的定量重建。另外,我们结合中其它地点的气候重建工作对不同时期的纬度温度梯度进行了研究。 乌云煤矿和白山头两个乌云组剖面的古新世孢粉植物群的研究结果表明:乌云煤矿孢粉植物群主要是与榛属(Corylus),桤木属(Alnus),桦木属(Betula),榆属(Ulmus)及松属(Pinus)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白山头剖面的孢粉植物类型与乌云煤矿基本一致,但是其中针叶类植物的花粉所占比重较大。 根据乌云煤矿与白山头剖面的孢粉类型在地层中的分布,以及与其它古新世地层的对比,我们认为乌云煤矿与白山头含孢粉段的地质时代为古新世。 用共存分析法得到乌云组古新世气候参数有两组。孢粉类型的共存结果为:年均温14.8-14.9℃,年降水量816-1389mm;植物化石类型的共存结果为:年均温16.3-16.8℃, 年降水:1124-1623mm。对乌云煤矿与白山头两个剖面孢粉带中的孢粉类型的气候参数分别进行共存,结果表明,除乌云煤矿孢粉第三带到第四带外,乌云地区的年均温在整个沉积时期均呈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均温基本一致。 根据从古新世到现代不同地点气候定量重建的年均温参数,我们计算得到了不同时期纬度温度梯度变化的值:<0.1℃/古纬度(古新世)、 0.1℃/古纬度(始新世)、0.45℃/纬度(中新世)、0.55℃/纬度(上新世)。结合当今全球的平均温度梯度值(0.7℃/纬度),我们得出纬度温度梯度的值从古新世以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65Ma 以来赤道与极地间的温度差异逐渐增大,同时也提示了全球温度可能呈下降趋势。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用三种方法分离纯化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叶片抗冻蛋白质。从70%硫酸铵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得到了一种碱性的小分子物质,UiS,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260 mg/ml)和较强的降低溶液冰点的能力(200 mg/ml,冰点小于-20℃):从10%硫酸铵和26%氯化铵共沉淀物中分离到一种抗冻蛋白-B3,B3分子量为39.8 kDa,热滞活性为0.45℃(10 mg/ml):从沙冬青叶片热稳定蛋白质中用双向电泳一电泳回收法分离到afp,其分子量为40 kDa,pl为9.0。热滞活性为0.9℃(20 mg/ml),和其他抗冻蛋白质进行比较,没有发现相同的类型。afp和uis在叶片含量都很高,可能是沙冬青抗冻生理过程中两种主要物质,它们对于沙冬青抵御-20℃左右的冷冻温度具有重要的意义。afp N端序列为SDDL SFTF NKFV PCQT DILF,据此合成了六段5’引物和一段3’引物,用RT - PCR方法从叶片中扩增出一段200 bp左右的片段。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一、构建来自小麦的COMT的反义表达载体,转化烟草,研究抑制内源COMT对植物木质素合成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二、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正义和反义COMT基因转化小麦,获得转基因小麦,从而进一步分析。 一、 反义抑制COMT对植物木质素合成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构建含有小麦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cDNA的反义表达载体, 利用农杆菌法转化烟草。 PCR, PCR-Southern 检测显示目的基因片段成功转入烟草基因组。处于营养生长期的转基因植株表型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而发育成熟的转基因植株的植株矮化,茎部木质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木质素的组成S/G比下降,部分木质部细胞发生变形。我们还发现转基因烟草种子发芽率提高,移栽2个月的子一代转基因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有所增强。结果表明通过反义抑制COMT将影响木质素合成,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转基因小麦 将构建好的含有Bar基因的正义和反义COMT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法转化两个小麦品种(H4564和C6001),共获得转基因处理的种子1117颗,重新播种后,发育成苗分别为321株,总成苗率为28.7%。通过除草剂PPT筛选,分别获得PPT抗性植株31株。PCR检测抗性植株,获得PCR检测阳性植株5株,总阳性率为0.45%。阳性植株分别为H4564反义处理株1株,C6001的正义和反义处理株各2株。对小麦的植株高度,分蘖数等生理性状的分析发现,转基因小麦的分蘖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这些生理性状的改变与COMT基因转化的关系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而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浓度升高也被认为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或将对植被生长产生严重威胁。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发育期内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大。小麦是对臭氧最为敏感的作物之一,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期容易发生臭氧污染。本研究以冬小麦为试材,研究了CO2浓度加倍和2oC增温对中国北方不同年代推出的冬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对花后短期臭氧胁迫的反应;分别研究了干旱、增温与臭氧污染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和产量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CO2浓度加倍和温度升高加快冬小麦幼苗的生长速率。CO2浓度加倍主要是促进了幼苗的分蘖(+1.54分蘖),而增温加快了发育进程(主茎叶片数比对照多1叶)。不同品种对CO2浓度加倍和增温的响应存在着差异,但与育种年代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从20个品种的总体情况来看,CO2浓度加倍和2.0℃增温对冬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叠加效应。生长较慢的冬小麦品种对CO2浓度加倍的反应越大。 2) CO2浓度加倍显著提高了小麦新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Psat),显著降低了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从而显著提高了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TE),但不同小麦品种对CO2浓度加倍的反应与其育种年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增温对冬小麦叶片Psat的效应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gs,而E显著增大,从而导致ITE显著降低,其中,Psat对增温的反应与品种育种年代呈显著正相关(R=0.525, p<0.05),并与叶片比叶面积(SLA)显著正相关(R=0.45, p<0.001)。CO2浓度加倍和增温同时处理时对Psat、gs和ITE的效应显著大于CO2浓度加倍处理。 3) 冬小麦灌浆初期,短时间的臭氧胁迫对旗叶的同化能力带来了显著的负效应,而且光合性能最大的叶片中部受到的抑制最为严重。同化能力的下降导致最终产量的降低。然而,不同品种对臭氧的敏感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臭氧对具有较高收获指数和产量的当代品种-烟农19的效应(-19%,p<0.01)明显大于产量较低的老品种-农大311(-8%,p<0.05),主要表现在叶片可见伤害程度较大,旗叶净光合速率受到的负效应较大,籽粒重量以及穗粒数均显著降低。 4) 短期高浓度臭氧胁迫对处于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小麦植株产生了可见伤害(<20%),但伤害程度明显低于处于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植株(>30%)。短期臭氧处理显著降低了处于较高土壤含水量下的小麦旗叶Psat(-36%),干旱胁迫也显著降低了旗叶Psat(-34%),但臭氧仅使处于中度干旱胁迫下的植株旗叶Psat进一步降低了7.8%。gs的变化趋势与Psat的变化基本一致。臭氧处理结束并复水后,干旱处理植株的Psat与对照基本相同,而臭氧处理过的植株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中臭氧处理期间处于良好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植株旗叶Psat显著低于对照,并且随着植株的衰老,其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处理,表明衰老速度加快。而中度干旱胁迫可减轻臭氧对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 5) 正常供水条件下,短期臭氧处理结束2天后,小麦旗叶Psat与对照植株的值接近,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Psat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臭氧处理结束后,植株若遭受干旱胁迫,旗叶Psat显著低于对照。虽然gs的变化趋势与Psat基本一致,但臭氧处理后光合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旗叶光合能力下降、叶片提前衰老,是臭氧处理导致产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而千粒重却显著降低。而臭氧处理后若遇干旱胁迫,旗叶的光合能力以及光合有效期进一步减少,导致不育小花数增多,因此籽粒产量进一步减少。 6) 灌浆期臭氧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导致产量显著降低;2oC升温加快了植株的衰老,然而并没有对产量性状产生显著效应;温度和臭氧两因子对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具有交互效应,但对各产量性状均没有交互效应发生。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不同品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意味着可以通过育种途径来减轻未来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灌浆期臭氧胁迫显著降低冬小麦的产量,环境因子可影响臭氧胁迫效应,但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保证未来全球变化环境下的粮食安全。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的合成,具体的说是一种制备丙酮酸乙酯的方法。采用乳酸乙酯作原料,在氮氧化合物和碱的催化下,在0-45℃下用卤代有机氧化剂的丙酮溶液将乳酸乙酯氧化为丙酮酸乙酯;所述氮氧化合物的用量为乳酸乙酯质量的0.1%-1.0%;卤代有机氧化剂的用量为乳酸乙酯当量数的1.0-1.2倍;碱的用量是乳酸乙酯当量数的1-1.2倍。本发明制备丙酮酸乙酯的方法中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工艺简单、易操作、易分离。反应中使用了廉价易得的工业用氯化剂、溴化剂作为氧化剂,将乳酸乙酯氧化为丙酮酸乙酯。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段来说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主要包括降水、温度和光照。珠江流域地形复杂,东西狭长,气象因子差异较大,地表植被覆盖较好,研究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1982-1999年月平均NDVI和气象因子资料,分析了珠江流域植被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和联合EOF方法研究了珠江流域NDVI和降水在年和年际尺度上的异常关系,利用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与降水及其他一些气象因子的年际相关及滞后相关。 研究发现,珠江流域植被和气象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除温度以外均具有较好的经度方向一致性、纬度方向差异性。植被和气象因子均存在较大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年际变化。在1982-1999年期间,流域整体的NDVI在春季和秋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呈下降趋势,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在夏季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他季节呈下降趋势,整体呈增加趋势,温度夏季呈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呈上升趋势,整体呈升高趋势,光照在春、秋两季呈增强趋势,夏、冬两季呈减弱趋势,整体呈增强趋势。 方差分析发现,珠江流域NDVI和气象因子的年际方差均呈明显东西差异性,在季节上也有较大差异,且NDVI方差较大的季节基本会对应出现一些气象因子方差较大的现象。6-7月NDVI变化较大,降水变化也较大,说明该流域6-7月的植被有可能受当地降水的变化较大影响。早春季节NDVI变化较大,而早春的温度及光照变化也较大,说明早春的植被生长有可能受温度及光照影响较大。 SVD分析发现,NDVI和降水在年内异常上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在时间上具有1—2个月的滞后;年际尺度上两者异常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流域东部(下游)异常为负相关,西部(上游)异常为正相关。NDVI和温度年内异常呈空间一致性,时间上滞后温度一个月,年际异常也表现为空间一致性。NDVI和光照在年内异常具有空间差异性,西北高原地区NDVI和光照年内异常反向,其他地区年内异常同向。 NDVI和各气象因子在整个区域上的年际相关分析发现,NDVI和同期降水呈负相 I 珠江流域 NDVI 和气候因子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关,值为-0.2017,NDVI和温度及短波辐射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4,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有很大的不同。流域NDVI和各气象因子年际相关存在明显的空间和季节差异:空间上,流域东部NDVI和降水负相关明显,和温度及太阳短波辐射正相关明显;流域西部NDVI和降水呈弱的正相关,滞后正相关明显,和温度相关不明显;季节上,NDVI在夏季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在春、秋季节滞后降水、成明显正相关且滞后三个月正相关最为明显。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碳循环是影响地球环境中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的重要过程,而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温室效应、海水酸化及全球灾害性气候增加等。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碳库,近海海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它接受着河流输入的大量陆源物质,并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与大洋进行各种物质和能量交换。经过对海洋碳循环的多年研究,人们对碳在大洋中的迁移转化获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极为复杂的近海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元素的存在形态对其迁移转化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近海不同形态无机碳,本文采用连续浸取方法,根据无机碳在沉积物中的结合强度,将无机碳分为交换态、弱碱结合态、强碱结合态、弱酸结合态和残渣态,分析了渤海湾、四十里湾附近海域、大亚湾和南海北部海域等中国典型近海海域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碳含量,并讨论了其与各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在各个研究区,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渤海湾6.16 mg/g,四十里湾附近海域7.51 mg/g,大亚湾3.08 mg/g,南海北部海域11.66 mg/g。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的无机碳含量普遍高于潮下带沉积物,四十里湾附近海域柱状样沉积物中无机碳含量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亚湾沉积物低的无机碳含量可能与低的陆源物质输入有关,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无机碳含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近岸低深海高的分布特征,高的无机碳含量明显受生物活动影响。 渤海湾沉积物中各相无机碳的平均含量为氯化钠相0.63 mg/g、氨水相0.74 mg/g、氢氧化钠相0.28 mg/g、盐酸羟胺相3.13 mg/g、残渣相1.38 mg/g。四十里湾附近海域沉积物柱状样各形态无机碳含量为氯化钠相0.54 mg/g、氨水相0.36 mg/g、氢氧化钠相0.13 mg/g、盐酸羟胺相6.46 mg/g、残渣相0.02 mg/g。大亚湾沉积物中各相无机碳的平均含量为氯化钠相0.45 mg/g、氨水相0.50 mg/g、氢氧化钠相0.46 mg/g、盐酸羟胺相1.51 mg/g、残渣相0.16 mg/g。南海北部沉积物中各相无机碳的平均含量为氯化钠相0.52 mg/g、氨水相0.30 mg/g、氢氧化钠相0.17 mg/g、盐酸羟胺相3.79 mg/g、残渣相6.88 mg/g。在所研究的大部分近海沉积物中,盐酸羟胺相是沉积物无机碳的主要形态,只有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比较特殊。 渤海湾潮下带沉积物中,碱浸取相(氢氧化钠相和氨水相)无机碳与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潮间带沉积物中,含水率、TOC、TN和粒度等地球化学参数与前3相及残渣相无机碳均有较紧密的联系。四十里湾附近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沉积物各参数对不同柱状样各形态无机碳的影响差异较大,位于芝罘岛附近的柱状样B主要受粒度影响,含水率、TOC和TN对离岸较近的柱状样D的前两相无机碳和崆峒岛北侧的柱状样E的氯化钠相无机碳有较大影响,沉积物各参数对崆峒岛南侧的柱状样C和离岸最远的柱状样S的影响相对较小。大亚湾沉积物各形态无机碳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比其它海域弱。南海北部沉积物中,TOC对各形态无机碳影响较强,其中的氨水相无机碳与沉积物各参数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 对比各海域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无机碳形态之间,碱浸取相无机碳之间常存在正相关关系,氯化钠相作为比较活泼的无机碳形态,与其它各相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弱酸浸取相无机碳与无机碳总量的关系较为紧密,残渣相与其它无机碳形态的关系一般较弱,说明此相无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二类水体水色组分反演精度的提高是水色遥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 过分析模拟数据的光谱特性,寻找适合研究区的最优反演模型。通过分析模拟数据和烟台 近海水体实测的叶绿素浓度数据和高光谱数据,利用三波段模型和反射峰面积法对水体中 叶绿素浓度进行了反演研究,同时利用反射峰面积法对珠江口水体总悬浮物浓度进行了反 射峰面积模型的推广。此外,通过利用MODIS L1B 数据对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浓度进行 了反演研究,得到了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浓度季节分布图,为研究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的 年内变化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利用三波段模型分别对模拟数据集和实测数据 进行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的研究;二是利用反射峰面积法对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水 体叶绿素浓度的反演研究,同时利用珠江口悬浮物浓度数据对反射峰面积法进行了推广研 究;三是利用MODIS L1B 影像数据对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浓度的季节分布状况进行了研 究。文章的主要创新点是利用三波段模型对烟台近海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进行了反演,同 时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类水体叶绿素浓度的反演方法——反射峰面积法,并利用烟台近海实 测水体叶绿素浓度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珠江口水体的总悬浮物浓度数据对 该方法进行了推广,得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利用三波段模型对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研究发现,和其它水体叶绿素反演模型相 比,用三波段模型反演模拟数据的叶绿素浓度,反演精度较高,其决定系数达0.9967。利 用建立的三波段模型反演模拟数据的叶绿素浓度其RMSE 为0.83μg•L-1,相对误差为12.9 %。与此同时,利用三波段模型对现场实测的反射率光谱进行了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的反 演研究,发现利用实测光谱建立的三波段模型反演叶绿素浓度其决定系数为0.6608,RMSE 为0.59μg•L-1,相对误差为36.7%。通过对比其它反演模型可知基于实测数据的三波段模 型其反演精度要优于其它模型。此外,依据MERIS 和MODIS 的波段设置,对现场实测的 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模拟的MERIS 和MODIS 数据进行了三波段模型的验证,发 现模拟MERIS 和MODIS 的三波段模型同样能较好的反演烟台近海水体的叶绿素浓度。 通过利用反射峰面积法对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叶绿素浓度的反演研究,发现利 用反射峰面积法反演模拟数据的叶绿素浓度(1~50μg•L-1),其决定系数是0.999,利用 反射峰面积模型反演叶绿素浓度其RMSE 为0.45μg•L-1,相对误差为6.7%。利用反射峰面 积模型反演模拟光谱数据的叶绿素浓度其反演精度要优于其它的反演模型。此外,通过研 究实测烟台近海水体叶绿素浓度同反射峰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测叶绿素浓度和实 测光谱反射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最显著,其决定系数是0.5589,利用建立的反射峰面积 模型反演研究区叶绿素浓度其RMSE 是0.67μg•L-1,相对误差是39.9%。为了验证反射峰 面积法的有效性,利用珠江口实测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和高光谱数据对反射峰面积法进行了 推广研究,发现反射峰面积法能较好的反演珠江口的悬浮物浓度。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太湖新银鱼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鱼产品。近几年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的红鳍原鮊,普遍被视为是导致太湖新银鱼产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滇池中的红鳍原鮊当体长小子100mm时,食物以枝角类为主;体长100—130mm时,枝角类和虾各半;体长大于130mm时,以虾为主食,兼食水生昆虫和鱼类,其中太湖新银鱼在食物中仅出现2次,出现频率为0.45%。可见红鳍原鮊对太湖新银鱼的直接危害极小,而间接影响则在于食物的部分重叠。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已成为滇池渔业科学管理的依据之一。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55对微卫星引物对珠江和海南长臀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有23对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11对在珠江长臀中表现多态性,9对在海南长臀中表现多态。这些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4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2.91个。结果显示:珠江长臀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45,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4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7;海南长臀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是0.58、0.5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26。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875、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