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resultados para AC-2
Resumo: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10—50mg/L时,绿球藻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Zn2+浓度大于100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Chla+Chlb以及Chl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Zn2+浓度低于10mg/L时,绿球藻的净光
Resumo:
2甲-基-3-甲氧基-4-苯基丁酸(MMPB)法是检测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浓度等实验参数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9,初始反应温度2℃反应1 h,再升温至25℃反应2 h;KMnO4的初始浓度为0.0156 mol/L。本法对水溶液中的微囊藻的检出限为0.0225μg,回收率为93.5%。
Resumo: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重金属Cd2+、Pb2+、Zn2+在不同暴露时间(1—35d)、单一重金属离子不同暴露浓度(0.05mg/L、0.5mg/L、5.0mg/L)或混合重金属离子(Cd2++Pb2+、Cd2++Zn2+、Pb2++Zn2+、Cd2++Pb2++Zn2+)相同浓度(0.5mg/L)条件下对泥鳅肝胰脏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以带彗尾核DNA百分率和彗尾长度(TL)与核直径(D)比值为指标,探讨DNA损伤级别与处理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带彗尾核DNA百
Resumo:
利用水族箱实验研究了伊乐藻的现存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在Hg2+、Cd2+及其联合胁迫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Hg2+和Cd2+对伊乐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的毒性;在Hg2+20μmol.L-1,或Cd2+80μmol.L-1,或Hg2++Cd2+50μmol.L-1([Hg2+]/[Cd2+]=1/4)时,植物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与金属离子浓度负相关;高于上述浓度时,植物现存量减少的速率明显降低.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6 h时,其活性在低于40μmol.L-1的Hg2+、或160μmol.L
Resumo: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0.01,0.1,1,10,50,100,200mg/L)对绿球藻(Chlorococcumsp.)生长、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绿球藻的显微结构、生长及生理状态的影响比较显著.与对照BG11培养的绿球藻比较,0.01~1mg/LCu2+浓度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没有多大变化,但蛋白核由一个变为多个;而在高浓度(10~200mg/LCu2+)下,细胞壁明显增厚为多层,色素减少,蛋白核减少并回复到1个或消失.低浓度Cu2+(0.01,0.1mg
Resumo:
利用水生微宇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伊乐藻可溶性蛋白质浓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以及生产力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Hg2+≤2.5μmol/L,Cd2+≤10μmol/L,Hg2++Cd2+≤1.25μmol/LHg2++5μmol/LCd2+)略有升高,之后随胁迫的增强而持续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叶绿素a/b比值、净生产力、呼吸强度随离子浓度增加不断下降,除呼吸强度外,两者也呈负相关.Hg2+对伊乐藻的毒性是Cd2+的4倍左右(以
Resumo:
利用14C标记1,2,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7,8Tetrachloro[U—14C]dibenzodioxin,14C1,2,7,8TCDD)初步研究了其在鲤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14C1,2,7,8-TCDD溶解于丙酮/植物油中,腹腔暴露。暴露1、2、4、8、12d后取样,肝脏、胆汁、腹腔脂肪等消化制样后用液闪仪测量放射性活度。肝脏和胆汁内的放射性活度同步变化,都是第8d达到峰值后下降。腹腔脂肪内1—2d放射性明显高于随后取样的样品。肝和腹腔脂肪的分布量之比呈现“S”型变化趋势。暴露4d
Resumo: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Cd2 + 和Cu2 + 对嗜热四膜虫BF5(TetrahymenathermophilaBF5)生长代谢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 :①低浓度的Cd2 + (0~ 0 .4mgL-1)和Cu2 + (0~ 10mgL-1)对四膜虫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高浓度的Cd2 + (0 .8~ 3.2mgL-1)和Cu2 + (2 0~ 2 0 0mgL-1)则产生抑制作用 ;②Cd2 + 和Cu2 + 的半抑制浓度IC50 分别为 2 .0 4mg/L和15 5 .5mg/L ;③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
Resumo: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0、10、20、50、70和100 mg.L-1 Hg2+和65 U.mL-1的过氧化物酶(POD)混合浸种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的10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POD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植株日均增重和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幼苗叶片内源超氧物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拮抗Hg2+胁迫对种子发芽率、苗高、日均增重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不利影响,Hg2+浓度较高时(≥50 mg.L-1),对种子发芽率和日均增
Resumo: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细胞中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卵黄蛋白原(Vtg)生成以及芳香烃受体所介导的CYP1A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建立了一种类雌激素体外实验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Vtg和Vtg mRNA的表达与己烯雌酚(DES)之间均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Vtg和Vtg mRNA均可作为指示类雌激素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TCDD, B[a]P可显著抑制鱼肝细胞中DES诱导的Vtg和Vtg mRNA的表达, 呈明显的抗雌激素效应, 并同时激活了CYP1A1 基因的表达;
Resumo:
通过人为改变湖水中的Cu2 + 浓度和含盐量的方法 ,Cu2 + 浓度和含盐量变化对Kinneret湖水中浮游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湖水Cu2 + 浓度增加会抑制Kinneret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这对改善湖水水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但高的Cu2 + 浓度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是有害的。在另一方面 ,对含盐量较低的约旦河水来说 ,适当增加Cu2 + 浓度则有利于藻类的生长。Kinneret湖中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生物量随湖水含盐量的下降而有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当含盐量低于 2 0
Resumo:
以鱼腥藻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微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提高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可减轻由模拟微重力造成的膜透性增大 ,有助于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同时 ,外源Ca2 +降低了藻细胞光系统Ⅱ (PSⅡ )的光化学效率 (以荧光参数Fv/Fm表示 )下降的幅度 ,表明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鱼腥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损伤 ,有良好的防护效应。
Resumo:
本实验对在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Ley)的生长、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1.0μmol/L时,其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和Fv/Fm值最高.当Zn2+浓度大于等于5.0μmol/L时会抑制A.azotica Ley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在0μmol/L和5.0μmol/L Zn2+浓度下生长的藻细胞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吸收光谱的比较和对与5.0μmol/L
Resumo:
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诱导草鱼和中华鳖脾细胞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 ,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试验和对小鼠L92 9细胞系杀伤试验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2 (简称IL 2 )活性。结果表明 :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IL 2样活性物质 ,这种物质使小鼠的胸腺细胞3H TdR掺入量明显增加 ,在相同效靶比的条件下对小鼠L92 9细胞系杀伤率也显著增强 ,这种IL 2活性均能被抗人rIL 2血清所抑制。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含IL 2 )对中华鳖胸腺细胞也有较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并能消除兔抗中华鳖胸
Resumo:
结果显示 :当年草鱼种和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出IL 2活性 ,而且 1龄以上草鱼、中华鳖的IL 2活性高于当年孵化的草鱼和中华鳖。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在 2 5℃培养温度条件下 ,其上清液中IL 2活性最高 ,35℃次之 ,1 5℃最低。因此 ,草鱼、中华鳖IL 2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和依赖温度的。通过小鼠胸腺细胞增殖和对小鼠L92 9细胞杀伤率的实验表明 37℃比 2 5℃检测温度下所测的IL 2活性高 ,而中华鳖胸腺细胞增殖实验却显示 2 5℃检测温度下IL 2活性高于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