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resultados para 2004-10-BS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 ,由于人们为保证小麦产量往往施用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菌剂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小麦化感作用是利用小麦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 ,它克服了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害的潜力 .本文对已有的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 .其中小麦对杂草、虫害及病害产生防御功能的主要化感物质为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 .小麦化感物质活性的发挥除了取决于化感物质的种类外 ,还由小麦自身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 .小麦化感物质在根际土壤中的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小麦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是小麦化感作用研究的薄弱环节 ,其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小麦化感作用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促进了小麦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 ,研究对老头林进行采伐和不进行采伐预案下的森林景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在对老头林不进行采伐预案下 ,各物种的过熟林分布面积要高于进行采伐预案下的分布面积。老头林的存在能使森林景观组分和格局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对采伐等干扰具有更大的抗性。因此 ,保护老头林对于大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外源NO和ABA对杨树气孔运动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 ,外源NO和ABA都能诱导杨树离体叶片气孔关闭 ,且具有剂量效应 ,NO可加强ABA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 .NO清除剂 (c PTIO)可大大减弱NO和ABA对气孔关闭的诱导作用 .证实了NO参与ABA调控气孔开闭运动过程 ,不同浓度NO供体SNP和ABA处理杨树离体叶片 ,SOD活性变化不明显 ,P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 .杨树叶片粗酶液的体外实验表明 ,不同浓度SNP对POD活性的抑制呈明显的浓度及时间效应 ;而ABA对POD活性则几乎没有影响 .本研究证明 ,NO调节ABA诱导的树木气孔关闭作用 ,是ABA诱导树木气孔关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应用生态学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生态学的主体 .寻求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应用生态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过 4 0年的发展 ,应用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 .应用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受人类影响和管理的生态系统并将人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应用生态学在当前和今后应给予优先重视的研究领域 ,包括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入侵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等 .在今后若干年内 ,围绕这些领域 ,可能会出现广泛而活跃的研究热潮以及一些新的特点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静态封闭箱式技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 的排放通量进行 1年的观测 ,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土壤CO2 排放速率与 5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阔叶红松林土壤CO2 排放与表层无凋落物的土壤CO2 排放速率在测定年度内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在不同的月份中 ,以 7月份最高 ,2月份最低 ;在夏季 18∶0 0为土壤日CO2 排放的最高峰 ;土壤CO2 排放速率与 5个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 :林地土壤CO2 排放速率与地表温度和地下 2 0cm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根据气象资料推算 ,阔叶红松林的年凋落物和土壤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2 80 4 gCO2 ·m-2 ·a-1和 3911gCO2 ·m-2 ·a-1。阔叶红松林凋落物排放CO2年通量占土壤林地CO2 排放总量的 2 8%。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菲、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真菌细胞色素P450含量与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菲0~200mg·L-1、芘0~100mg·L-1),菲、芘浓度与真菌P450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菲、芘浓度与真菌P450含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上述浓度内,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与真菌P450含量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选用的4株真菌中,Zj1(镰刀菌)降解菲和芘的能力最强,Zj3(小克银汉)次之,Zj2(毛霉)和Zj4(青霉)降解能力较弱。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植物土传病害难以防治 ,植物根际促生菌 (plantgrowth promotingrhizobacteria ,PGPR)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PGPR能够高密度地在植物根际定殖 ,兼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 ,以及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有些PGPR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 (inducedsystemicresistance ,ISR) ,从而提高植物整体的抗病能力 .近 2 0年来 ,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已有很多成功应用的PGPR产品 ,国内应大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的研究 ,并推进其产业化的发展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长期区域土壤考察,我国东北地区盐渍土资源的面积约为7 66×106hm2,其中松嫩平原的盐渍土面积占39 3%,西辽河沙丘平原占30 3%,辽河冲积平原占12 8%,呼伦贝尔盟高平原占9 3%,滨海平原占7 9%,三江平原仅占0 4%而已,20世纪80年代不同辖区所获的土壤普查结果与之相接近。在上述的盐渍土资源面积中,其潜在盐渍土的面积约占34%。在开发利用方面,盐渍土的耕地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占其总耕地面积的21 4%,增加为80年代的37 8%,呈显著增长之势。水田灌区土壤普遍脱盐,作物高产稳产,已属新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盐渍土旱作区,农作物亦已普遍持续增产,惟局部土壤的脱盐状况尚不甚稳定,其西部地区的盐渍化面积呈明显蔓延之势,主要原因在于大面积天然草场的土壤盐渍度加剧,生产力普遍下降。上述中国东北地区盐渍土资源的面积约占全国盐渍土面积的7.9%,战略地位重要,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国东北植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系统研究 ,但有关植被生态学一些争论性问题尚未统一 .本文仅就作者近年来研究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和关注的问题 ,提出一些看法 :1)中国东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用Kira的温暖指数 (WI)、寒冷指数 (CI)和作者的湿度指数 (HI)进行定量解释 .2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在海拔14 0 0m以上存在冻原植被 ,是作者于 196 3年首次发现的我国第三块冻原植被 ,其WI <15℃·月 .3)大小兴安岭植被分界线是我国植被区划中第一级分区界线 ,其位置在爱辉 -果松沟 -嫩江以南附近 ,WI为 4 5℃·月 .4 )大兴安岭植被地带性分异显著 ,南段、中段为典型草原地带和森林草原地带 ,北段为针叶林地带 ,HI值分别为 3 5~ 5 5、5 5~ 7 5、>7 5mm/℃·月 .大兴安岭东麓阔叶林是森林草原带上的森林植被类型 .5 )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是山地植被垂直带谱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山地森林垂直分布林线 ,WI为 2 0~ 15℃·月为地带性植被类型 ,而WI>2 0℃·月为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6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云杉林是陆地上非常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但这种云杉林究竟是哪一树种组成 ,在中国植物分类上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 ,作者通过核型分析和同工酶实验进一步证明是一个新种即沙地云杉Piceamongolica(H .Q .Wu)W .D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报道产于西藏的中国苔类植物缺萼苔科缺萼苔 1个新记录种 :附基缺萼苔 (Gymnomitrionlaceratum(Steph .)Horik .)。该种主要特征为植物体具残存但可辨别的腹叶 ,有别于该科其它种类。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文章应用近10年统计资料,并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快速下降,但由于非农产业发展快而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慢,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比全国还要低且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东部发达地区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农户以非农收入为主阶段,农业在总体上呈现停滞不前现象,工资性收入正在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迅速下降,东部发达区已经成为粮食短缺地区,并且粮食缺口还在加大。文章进而对这种变化规律的可能影响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论述。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发明涉及一种鱇白鱼的池塘人工驯养方法,属鱼产品养殖技术领域。鱇白鱼的池塘人工驯养方法为先用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清塘,随后放入清水,其水深为0.8米,此时将鱼苗放入池中,驯养期间水温在8-25℃,鱼苗投喂时间为每日二次,投喂的饲料分别为:一个月前喂蛋黄或轮虫,随后喂蛋黄、豆浆和混合饲料,5个月后投喂混合饲料,饲料的喂量为蛋黄每次5个,豆浆每天0.5公斤黄豆研磨成浆,混合饲料早期每次1公斤,随着鱼体长大酌情增量。采用本鱇白鱼的池塘人工驯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鱼苗成活率高,并将在自然状况下,生长到5厘米左右时便进入40-50米的深水区生长发育,直到性成熟后才洄游到浅水区的砾石砂滩和溶洞出水口处产卵的抚仙湖特有鱼类——鱇白鱼驯化成为一种池塘人工养殖品种等优点。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发明涉及一种鱇白鱼饵料的人工培育方法,属鱼产品养殖技术领域。鱇白鱼饵料的人工培育方法经繁殖藻类、接种轮虫、生长枝角类和桡足类过程完成;其中:繁殖藻类过程为在饵料池的水中放入蒿草,蒿草在20-24℃下浸泡5天后藻类生长繁殖达高峰;接种轮虫过程为在第6天挖取长年养殖鲤鱼池的底泥,加入生石灰搅拌成浆后放入饵料培育池,接种轮虫后辅以豆浆肥水和菌体促进轮虫的生长繁殖,在20-24℃的温度下经6天轮虫生长繁殖达高峰;生长枝角类和桡足类过程为在20-24℃的温度下再经7天枝角类和桡足类生长繁殖达高峰。本发明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使鱇白鱼的驯养顺利实现了食性的转化,避免了死亡。同时为野生虑食性经济鱼类的人工养殖解决饵料来源。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We reported the interesting finding that large scale uniform poly(o-phenylenediamine) nanobelts with several hundred micrometers in length, several hundred nanometers in width, and several ten nanometers in height can be rapidly yielded from an o-phenylenediamine-HAuCl4 aqueous solution without the additional introduction of other templates or surfactants at room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