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resultados para 195-1201A
Resumo:
在大量综合分析研究和会泽铅锌矿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控矿构造等规律的深入研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上取得新进展。在成矿理论认识上,提出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及控矿构造模式及矿床成矿模式,明确指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SW向侧伏的规律。在找矿实践上,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提出矿体定位靶位为1571中段44-62勘探线间深部。通过工程验证发现八号隐伏矿体。
Resumo: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彤成于晚白垩一古新世,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各锑矿床、 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盟中一酸性岩脉群.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还有周缘一些中一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l JI岩喷发,据之,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一岩浆活化作用有关 锑矿床(点)基车七都产}ij于两组或两组以卜断裂的交汇点附近,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点)。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澳l定成果.推算成矿压力为(200~300)×1旷Pa,成矿深度约为1km 。
Resumo: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由麟麒厂和矿山厂两个独立的铅锌矿床组成,方解石是两个矿床矿石中唯一的脉石矿物。本文利用方解石Sm-Nd等时线测定了麒麟厂6号矿体和矿山厂1号矿体的成矿时代。结果表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两个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麒麟厂矿床为226±15Ma,矿山厂矿床为225±38Ma,如果把来自两个矿体的所有13个样品的数据作为一条等时线计算,在等时线图上仍然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等时线年龄为222±14Ma;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两个矿床为同期同源成矿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岩时代(250Ma左右)在误差范围内接近,为“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存在成因联系”提供了年代学证据.
Resumo:
查干凹陷位于银额盆地东部查干德勒苏坳陷的中央,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主体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面积约2000 km2.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是查干凹陷的一个特色,火山岩作为沉积盆地特定演化阶段的产物,记录了凹陷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而且钻井资料又显示孔缝发育的层段可以作为重要的储集层,致密火山岩可作为区域性的盖层,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Resumo:
近几年随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的加剧,有机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低分子有机酸由于易溶于水,易挥发等特性可以改变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粒径分布以及形成云凝结核活性,进而改变全球的水循环和辐射平衡,而日益成为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低分子有机酸极强的水溶性使雨水成为研究大气有机酸的理想载体。有机酸进入降水后是降雨的酸度重要贡献者,尤其是边远地区有机酸对降水酸度贡献高达65%。传统的大气降水研究主要侧重无机离子,认为硫酸和硝酸是降水酸度的主要贡献者,而忽略对降水中有机组分的研究。以贵阳和重庆等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的重灾区,该地区是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区,生态环境具有极端的脆弱性和破坏后难以恢复性,在该地区研究酸雨形成和影响因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典型酸雨区(贵阳市)和人为污染较少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为研究对象,2006-4~2007-4期间,收集大气降水样品221个,测定了大气降水中7种有机酸和主要阴、阳离子。对有机酸对酸雨的贡献及大气降水中无机离子和有机酸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主要来源和沉降通量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 1、建立了离子色谱同时测定雨水中有机酸和无机酸分析条件。以戴安AS11-HC为分离柱、AG11-HC为保护柱,RFC-30淋洗液发生器在线产生KOH淋洗液,主要梯度条件为1mmol ( 0~6min) 、1mmol~30mmol (6~31min)。淋洗液流速1.5ml/min,柱温39℃。此条件下主要有机酸线性相关系数0.9992~0.9999,RSD%≤5%,精密度RSD%≤5%(丙酮酸RSD%=13.8%),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满足分析测试要求。 2、 贵阳市降水样品pH值的分布范围为2.49~6.92,年均值为3.28。雨水酸化率为73.8%,其中pH值小于4.0雨水占样品总数42%。尚重镇降水样品pH值的分布范围为5.01~6.50,年均值为5.83,降水的酸雨率为18.4%。贵阳市酸雨污染仍十分严重,重酸雨尤为突出(pH<4.0),尚重镇酸雨污染较轻。 贵阳市降水样品电导率在10~1028μS/cm之间,平均值为248μS/cm,降水电导率高反映了贵阳市大气污染显著。尚重镇降水样品电导率在2.2~52.8μS/cm之间,平均值为18.1μS/cm,降水电导率低反映大气污染较轻。 3、贵阳市大气降水主要无机离子是SO42-、NO3-、H+、Ca2+、NH4+,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54.1μmol/L、33.9μmol/L、520.7μmol/L、226.4μmol/L和158.3μmol/L。采样期间,贵阳市H+年沉降通量为496.9mmol/m2/yr,夏季H+沉降占全年沉降总量的78%,贵阳市SO42-年沉降通量达到151.5mmol/m2/yr,有195.3mmol/m2/yr的Ca2+沉降。NH4+、Mg2+、Na+、K+、NO3-、Cl-的沉降通量分别为138.7mmol/m2/yr、50.9mmol/m2/yr、26.8mmol/m2/yr、11.4mmol/m2/yr、32.3mmol/m2/yr和12.6mmol/m2/yr。 尚重镇贵阳市大气降水主要无机离子是SO42-、NO3-、Ca2+、NH4+,其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43.1μmol/L、19.3μmol/L、33.0μmol/L和49.5μmol/L。采样期间,尚重镇[H+]年沉降通量为0.5mmol/m2/yr。SO42-、Ca2+和NH4+是发生沉降主要离子,分别为13.9mmol/m2/yr、10.6mmol/m2/yr和15.9mmol/m2/yr。Mg2+、Na+、K+、NO3-、Cl-的沉降通量分别为2.1mmol/m2/yr、5.9mmol/m2/yr、3.0mmol/m2/yr、6.2mmol/m2/yr和3.2mmol/m2/yr。 4、在贵阳市、尚重镇大气降水中共检测出7种低分子有机酸,分别是甲酸、乙酸、草酸、丙酮酸、丙酸、甲烷磺酸和乳酸。其中甲酸、乙酸和草酸是三种主要的有机酸。贵阳市甲酸、乙酸和草酸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4.24μmol/L、9.35μmol/L和2.79μmol/L,而在尚重镇它们浓度分别为4.95μmol/L、1.35μmol/L和2.31μmol/L。根据酸平衡常数计算法,贵阳市有机酸对自由酸贡献分别为:甲酸-7.9%,乙酸-4.7%,草酸-6.1%,三种主要有机酸贡献了18.7%的自由酸;尚重镇有机酸对自由酸贡献分别为:甲酸-25.1%,乙酸-7.5%,草酸-25.5%,有机酸对自由酸贡献率为58.1%。贵阳市有机酸占阴离子比值1.7~19.2%,平均值为6.6%。尚重镇有机酸对阴离子的贡献为0.5~92.2%,平均值为13.2%。有机酸对酸雨形成和大气降水化学起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采样期间,贵阳市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13.5mmol/m2/year 、8.9mmol/m2/year和2.6mmol/m2/year,甲酸和乙酸干沉降通量分别为26.7mmol/m2/year 和14.5mmol/m2/year,干沉降和湿沉降是贵阳市有机酸的主要沉降形式。尚重镇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1.59mmol/m2/year 、0.43mmol/m2/year和0.04mmol/m2/year,甲酸和乙酸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1mmol/m2/year 和0.17mmol/m2/year,湿沉降是尚重镇有机酸的主要沉降形式。 5、尚重镇大气降水有机酸生长季节浓度高于非生长季节浓度,说明生长植物或土壤的释放可能是尚重镇大气有机酸的主要来源。贵阳市大气降水中有机酸非生长季节浓度高于生长季节浓度,主要原因是贵阳市降雨主要发生在夏季,降雨量的增加加大了对大气中微量气体的淋滤作用,降低了大气中有机酸浓度,同时夏季降雨pH值较低也不利于雨水对大气有机酸的溶解吸收。气象条件是影响有机酸浓度的重要因素。贵阳市大气有机酸主要在降雨初期进入降水并被清除的,降雨初期(1~2h)对大气有机酸清除占总清除的50~80%。随降雨的进行雨水中有机酸浓度逐渐降低,降雨后期略有升高,大降雨量对雨水中有机酸浓度起稀释的作用。尚重镇降雨量对有机酸浓度影响作用不明显,说明有机酸浓度不受雨量稀释作用控制,在降雨过程可能存在有机酸的液相来源。不同来源气团对贵阳市雨水中有机酸浓度影响不同,其中以北面方向气团降水中有机酸最高,与我国内陆大气污染较重有关。而源于海洋方向的东南气团雨水中有机酸浓度最低。 6、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和有机酸来源判别方法结合不同的来源释放有机酸通量得出:尚重镇大气中有机酸主要来源植物或者土壤直接或间接释放,而贵阳市有机酸来源相对复杂,其中植物的直接释放和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不是大气有机酸的主要来源,生物质燃烧直接释放以及植物和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不饱和有机物大气氧化可能是大气有机酸的重要来源。 7、从大气降水的电导率和pH值对比来看,贵阳市大气污染严重,雨水酸化率高,尚重镇大气污染较轻,雨水酸化率低。贵阳市大气降水中水溶性离子浓度是尚重镇的2~5倍左右,尚重镇地区酸沉降只有贵阳市0.1%,酸沉降对尚重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有机酸占贵阳市大气降水自由酸的19%,而尚重镇有超过1/2的自由酸是来源于低分子有机酸,是边远地区大气降水酸度的主要贡献者。来源分析表明尚重镇有机酸主要为生物源,贵阳市有机酸为人为源和生物源并重。 8、 传统的大气降水化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无机离子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大气降水中有机组分的研究。本文第一次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西南典型酸雨污染区大气降水化学组成以及降水酸度的来源,指出有机酸组分是西南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酸雨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Resumo:
华南下寒武统保存着国际著名的生物群(如澄江生物群),同时蕴藏着磷块岩、重晶石、稀土及Ni-Mo-PGE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它一直为地质科学家们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华南下寒武统的研究,前人在古生物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如期刊《Science》和《Nature》)已发表大量的关于澄江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对早期生命演化研究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然而,华南下寒武统年代学及国际对比研究方面已明显滞后,公开发表的华南下寒武统的高精度、可靠的锆石U-Pb年龄数据至本研究论文截稿时止仍然仅有唯一的一个,即Jenkins et al. (2002)报道的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的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第5层)钾质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538.2 ± 1.5 Ma)。因而,华南下寒武统中的重要生物群、矿床及具全球对比意义的C同位素漂移事件缺乏地层精确年龄的约束,进而制约了早期生命演化理论、矿床成因解释及地层国际对比等方面研究的发展。 近来,发现华南下寒武统赋存独特的钾质斑脱岩层,它们在横向上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峨眉麦地坪、贵州西部(如织金和金沙岩孔)及北部(如遵义松林)、湖北宜昌泰山庙和湖南张家界等地区,在地层序列垂向上主要产出于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石岩头组底部以及它们的相当层位。这些钾质斑脱岩既是建立地层框架等时层潜在的物质基础,亦是获取地层精确锆石U-Pb年龄的具重要意义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可望改观华南下寒武统年代学及国际对比研究方面的落后现状。 同时,华南下寒武统广泛产出的磷块岩既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另一方面,任一磷块岩层代表着一次独立的成磷事件,因而将华南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进行区域上的对比研究,从而以磷块岩层作为等时层,对构建华南下寒武统地层框架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此外,华南下寒武统产出的Ni-Mo多元素富集层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范围,西起云南东部,东部延至浙江诸暨地区,在NE-SW向延伸近1600 km,它既代 表了重要的成矿事件,亦为关键的地球化学异常层位。因此,对Ni-Mo多元素富集层进行区域上的对比研究,明确它在华南下寒武统各重要剖面的产出位置,对于构建华南下寒武统层序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松林地区的下寒武统因赋存Ni-Mo-PGE矿床及与滇东地区澄江生物群相当的遵义生物群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该区牛蹄塘组底部产出磷块岩、钾质斑脱岩及Ni-Mo多元素富集层,与滇东地区梅树村剖面出露的地层具有潜在的可对比性。因此,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日益受科学家们关注的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该区牛蹄塘组底部的钾质斑脱岩开展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同时,将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剖面上磷块岩、钾质斑脱岩、Ni-Mo多元素富集层主要与滇东地区梅树村剖面的相应岩层进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华南地区上述两条代表性的下寒武统剖面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初步构建华南下寒武统具时间、空间涵义的层序框架,从而约束华南下寒武统中的重要生物群、矿床及具全球对比意义的C同位素漂移事件的时间,进一步促进华南下寒武统的划分和全球对比。论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性认识: (1)滇东地区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钾质斑脱岩及其邻近的磷块岩可构成华南下寒武统层序框架的第一个标志层。这一标志层在贵州大部分地区(或华南地区的多数下寒武统剖面)缺失。该标志层的磷块岩稀土元素总量和Y含量高于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低于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及其华南其它地区相当层位(石岩头组底部及戈仲伍组)的磷块岩。第一个标志层的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亚碱性系列的酸性岩浆,其典型特征为具有较低的Zr(变化范围144×10-6~291×10-6,平均196.4×10-6)、Nb(变化范围10×10-6~13×10-6,平均11.86×10-6)含量和较高的Zr/Nb比值(变化范围为12.63~24.24,平均值为16.55)。这一层钾质斑脱岩的锆石U-Pb年龄为538.2±1.5 Ma(Jenkins et al., 2002)。 (2)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钾质斑脱岩和磷块岩分别相当于滇东地区石岩头组底部钾质斑脱岩和磷块岩,它们构成华南下寒武统层序框架的第二个标志层。该标志层中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性质为中性岩浆,其碱性程度高于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相对于中谊村段中部钾质斑脱岩,该层位的钾质斑脱岩具有高的Zr(变化范围187.0910-6~391.5710-6,平均值318.4010-6)、Nb(49.6910-6~140.0010-6,平均值90.6810-6)含量和低的Zr/Nb(2.60~4.32,平均值3.61)比值。该钾质斑脱岩的年龄为518 ± 5 Ma。该标志层的磷块岩以极其富REE和Y为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636.01×10-6,Y含量平均值262.43×10-6,明显高于滇东地区中谊村段磷块岩(∑REE平均值为195.45×10-6,Y含量平均值为91.2310-6),它们代表早寒武世时期一次特殊的以极其富REE和Y为特征的成磷事件。 (3)Ni-Mo多元素富集层可以作为构建华南下寒武统层序框架中的第三个等时标志层。滇东地区梅树村剖面的Ni-Mo多元素富集层被重新校正在玉案山组底部(即13层,Ni、Mo含量分别为135×10-6和583×10-6)。Ni-Mo多元素地球化学标志层的典型特征为在剖面上具Ni、Mo等多种微量元素及贵金属元素的最高异常。该标志层的Re-Os年龄为537~542 Ma,可能代表的不是地层层序的年龄。 (4)初步建立华南下寒武统时间框架。约束了华南地区下寒武统Ni-Mo-PGE矿床的下限年龄应为518 ± 5 Ma。同时,该时间框架亦约束了滇东地区澄江生物群及最古老三叶虫的下限年龄(518 ± 5 Ma),考虑到石岩头组底部钾质斑脱岩的产出位置与玉案山组中部澄江生物群的产出层位存在相当的距离(大于80 m),因此,前人对澄江生物群的推测年龄(525~530 Ma)可能有些偏老。此外,初步约束了华南地区具全球对比意义的C同位素正漂移事件的年龄(538~518 Ma)。该时间框架是建立在两个相互支持的地层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基础之上,而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的最新研究成果为542 Ma,因此,它支持将华南地区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置于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钾质斑脱岩层(第5层)的下伏地层的方案。结合华南地区最新的地层古生物学研究成果(朱茂炎等,2001;Zhu et al., 2003),将这一界线置于朱家菁组中谊村段底界可作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Resumo: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马关县都龙镇,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在野外地质和岩矿鉴定基础上,本文对该矿床的绿泥石、鲕状黄铁矿、磁黄铁矿异构交生体、铁闪锌矿的“黄铜矿疾病”等矿物和特殊组构,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X光衍射等微束分析,结合对该矿床的黑云母Ar-Ar年代学、锡石TIMS法U-Pb年代学研究,基本明确了矿床各个成矿期次的具体成矿特点,丰富和完善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有: (1)绿泥石与锡矿化同为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绿泥石的形成温度(231~304oC)和环境(还原环境)表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环境为中、低温的还原环境。 (2)鲕状黄铁矿为热水沉积期的特征矿物,是Fe、Zn、S等成矿元素的主要物源。 (3)磁黄铁矿主要在区域变质晚期,由黄铁矿(主要为鲕状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辣子寨矿段单斜磁黄铁矿的出现,说明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温度在该矿段以中低温为主。 (4)铁闪锌矿的“黄铜矿疾病”主要是黄铜矿交代铁闪锌矿的结果,其中的Fe主要来自变质期形成的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而Cu主要来自岩浆热液。 (5)自然铋、自然银、锡石、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广泛共生,且交代、穿切其他矿物,表明岩浆热液期的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Bi+Ag+Sn+Cu+Pb。在该矿床首次发现的自然铋和自然银,指示岩浆热液期为低硫、中低温的还原环境。 (6)利用远红外(IR-Laser)阶段加热技术,获得黑云母的低温段和高温段坪年龄,分别为179.0± 5 .0Ma和195.7± 6.6Ma。在黑云母组构显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179.0± 5 .0Ma大致代表了变质成矿作用的年龄。 (7)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属于多成因复成矿床,其形成主要经历了热水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过程。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鲕状黄铁矿,可能是后期成矿作用中Fe、Zn、S等成矿元素的主要物源。变质改造成矿作用与印支期晚期区域变形-变质作用有关,形成了大量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可能对应于造山后伸展事件。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有关,发生大规模的锡、铜、银、铅、铋矿化。 另外,本次研究在该矿床中首次发现了自然铋、自然银等自然元素,其矿床成因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Resumo:
浙江天(天台)-嵊(嵊县)地区是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区Au、Ag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近年来发现多处具有工业意义的贵金属矿床。其矿床特征可以同世界上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类比。具有高Ag、Pb、Zn(Au、Cu)丰度的前震旦纪陈蔡群变质岩和早白垩纪朝川组火山岩系是矿源层。矿床产于火山岩系中;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菱锰矿化、冰长石化以及似青盘岩化与矿化有关。矿床元素垂直分带由浅部至深部为Au、Ag、Zn-Ag、Pb、Zn-Pb、Zn、Cu。菱锰矿的含Fe、Ca量与Ag矿化具有消长关系,菱锰矿含Fe高对Ag(Au)矿化有利。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NaCl-H_2O体系,富Na酸性(pH = 4.5)是该体系的特征。成矿流体来源以火山岩浆热液为主,有大气降水加入形成混合流体。硫、碳质来自火山岩浆。而成矿有用元素则来自大陆地壳的Ag、Pb、Zn (Au、Cu)高丰度值的陈蔡群或早白垩纪朝川组。成矿温度195 ℃ ~ 250 ℃及135 ℃±;成矿时代74 * 10~6年 ~ 105 * 10~6年,属晚白垩纪;成矿压力350 ~ 500 bar。成矿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发展初期。矿床成因类型可确定为浅成中低温火山岩浆混合热液贵金属矿床。
Resumo:
A nove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acetylneuraminic acid (NANA) and N-glycolylneuraminic acid (NGNA) was developed by using 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 with UV detection at 195 nm. NANA and NGNA were separated directly and analyzed without pre- or postcolumn derivation. The detection limit of NANA is 9.6 x 10(-6) mol L-1 and for mass 3.879 x 10(-14) mol (39 fmol).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ANA in 30 normal human and 72 cancer patie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ANA in the sera of cancer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human (P < 0.001). The new method is simple and sensitive, and is suitable for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malignant tumors.
Resumo:
Zeolite membranes with high permeance and separation factors are highly desirabl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lthough, in the past, very good separation factors have been obtained, it has proved difficult to achieve a high permeance. Ke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crowave versus conventional heating in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aA zeolite membranes is mad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membranes prepared by microwave heating have not only a higher permeance but also a considerably shorter synthesis time. These observations are rationalized by examining the mechanism of membrane formation.
Resumo:
Titania-silica (Ti/SiO2) and silica-titania-silica (Si/Ti/SiO2) catalysts were:prepared by chemical grafting using TiCl4 and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s precursors and SiO2 as support.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 Raman and visible Raman spectroscopies, XRD and the epoxidation of styrene; Ti/SiO2: catalyst grafted with only titanium species is not very active for epoxidation using H2O2 (30%), but is active and-selective when one uses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BHP). The catalyst grafted at high temperatures shows better epoxide selectivity. Si/Ti/SiO2 catalyst, the titanium-silica grafted further with TEOS, is active and selective for the epoxidation of styrene using either dilute H2O2 or TBHP, possi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grafting of Ti/SiO2 with TEOS modifies the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f titanium and makes the titanium sites of Si-O-Ti-O-Si species less hydrophilic. A characteristic band at 1085cm(-1) due to Ti-O-Si species is detected for the grafted catalysts by UV resonance Raman spectroscopy. Reaction between TiCl4 and SiO2 at high temperatures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Ti-O-Si species. Better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 epoxide,is found for the catalysts with more Ti-O-Si specie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ctive sites are the highly isolated Ti-O-Si species. For Si/Ti/SiO2 catalyst, the gas phase O-2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tyrene when H2O2 is present ana:ii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benzaldehyde. (C) 2000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