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resultados para Aisberg-2004-10
Resumo:
通过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辽河平原土壤磷钾的自然释放速度和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效应以及建立宏大养分库的过程。结果表明 ,N、P肥在下辽河平原对玉米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 ,但K肥对玉米暂时不表现增产效果 ;对大豆而言 ,P、K肥效果均很明显。不同施肥处理作物吸收养分之间的差异与产量之间的差异相似 ,但其幅度不同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表明籽实产量的增长与养分消耗不是等比例的。豆茬土壤的供P状况要优于玉米茬 ;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 ,残留肥料P、K进入速效养分库的量减少 ,不同元素其表现也不同。
Resumo: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尿素、磷酸铵及复合肥处理对油松刺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肥和尿素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加 ,与对照相比 ,生长季平均增加了 4 2 1%和 18 4 %。复合肥有利于提高固氮菌和钾细菌数量 ,磷酸铵促进了磷细菌数量的增长。施肥处理增强了土壤酶活性 ,且季节变化明显。
Resumo:
通过室内恒湿和干湿交替培养试验 ,研究了沈阳地区耕地棕壤和草甸土的固钾特征 ,及其施用有机肥后对土壤固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持土壤处于田间持水量的恒湿条件下 ,两种土壤对外源钾都能够产生快速固定作用 ,经过 1d培养土壤的固钾作用就可以达到平衡 ,但干湿交替培养可以提高土壤固钾量 2 6 80 %~ 33 2 7% ;土壤施用有机肥后 ,在恒湿和干湿交替培养条件下均可以降低土壤的固钾强度 ,其中 ,施用有机肥 6 %处理的恒湿培养 15d后 ,棕壤和草甸土的固钾量分别降低了 2 5 71%和 36 6 2 %。
Resumo: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2 0 0 3年生长季的涡动相关实测时间序列进行了去倾修订与超声风速仪倾斜修订 ,并分析了不同修订方法对森林CO2 通量计算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于未修订时间序列计算得到的森林CO2 通量 (Fcraw)被高估 .线性与非线性去倾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 1 6 %、1 8% ,两者差异很小 .平面拟合坐标变换与流线坐标变换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 3 7%、4 7% ,两者差异较大 .对线性去倾后的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流线坐标变换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 ,二者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 5 5 %与 4 6 % .建议对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去倾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综合修订 .
Resumo:
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背景下的东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通过对农业水资源和农业节水潜力的系统分析 ,提出了东北地区的系统农业节水战略 .根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发展需求 ,进行节水农业分区 ,确定不同农业类型区节水高效栽培模式与关键集成技术体系 .论述了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学方略和实施系统节水治水工程的必要性 ,以及农业节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
Resumo:
通过样地调查对不同干扰方式产生的过伐天然林、次生白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等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和分类探讨 ,并选取能够表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些指标因子 ,利用健康距离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估实践 ,结果按顺序依次为 :原始阔叶类 0 14 <结构转换型0 2 3<结构保留型 0 32 <结构破坏型 0 33<严重干扰类型 0 4 4 <次生白桦林 0 5 3<人工落叶松林0 6 8.以期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Resumo:
通过样地调查对不同干扰方式产生的过伐天然林、次生白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等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和分类探讨 ,并选取了林窗片断和叶面积指数两个能表示群落冠层结构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林窗片断值分别为 :原始阔叶红松林 0 194、原始阔叶类 0 185、结构转换型 0 315、结构保留型 0 36 3、结构破坏型 0 2 35、严重干扰类型 0 5 5 0、次生白桦林0 2 13和人工落叶松林 0 2 2 7;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原始阔叶红松林 1 76 6、原始阔叶类 1 6 80、结构转换型 1 2 5 0、结构保留型 1 0 2 8、结构破坏型 1 5 5 0、严重干扰类型 0 6 35、次生白桦林1 731和人工落叶松林 1 4 73。
Resumo:
土壤、气候和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影响树木外生菌根菌的种类及数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综述了外生菌根菌与土壤、季节气候及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菌的影响 ,揭示了外生菌根菌研究中所关注的环境因子问题。同时 ,提出了外生菌根菌与环境因子关系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改造等提供科学依据。
Resumo: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树为研究对象 ,设置 3个水分处理 ,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85 %~ 10 0 % (对照 )、6 5 %~ 85 % (MW )、4 5 %~ 6 5 %(LW )。对不同树种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含量对供试树种的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叶片数量、茎干重、根长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但各个树种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中度水分胁迫下 ,红松和水曲柳在总生物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地下生物量的比例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值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79 31%和 2 3 91%。而胡桃楸和椴树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4 2 32 %和 7 92 %。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 ,供试树种中只有红松的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2 7 5 % ,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树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在供试树种中 ,红松对土壤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最强 ,水曲柳仅对中度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而胡桃楸和椴树均不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
Resumo:
对百里香 (Thymusserpyllum )、平车前 (Plantagodepressa)、盐生车前 (P maritima)、野亚麻(Linumstelleroides)进行了粘液繁殖体粘液情况比较 .以在水浸和浇水条件下植物种子粘沙量的多少衡量粘液量 .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浸水时间处理 ,野亚麻和平车前未表现明显差异 ,盐生车前和百里香有随浸泡时间加长而粘液溶出量增多的趋势 .对于不同浇水量处理 ,4种植物均有随浇水量增多而粘液增多的倾向 .浸泡 80min后 ,盐生车前种子的粘液粘沙使重量达原重的 6 0多倍 ,平车前种子达原重的 10倍左右 ,百里香和野亚麻种子达原重的 4~ 6倍左右 .浇水 8mm后 ,盐生车前种子的粘液粘沙使重量达原重的 2 0多倍 ,平车前种子达原重的 6~ 10倍左右 ,百里香和野亚麻种子达原重的 2~ 7倍左右 .将各种处理平均 ,得到各种植物粘沙种子百分率为 :野亚麻 6 7 7% ,百里香 94 5 % ,平车前 97 7% ,盐生车前 99 5 % .
Resumo:
苔藓植物虽然个体较小 ,但种类很多 ,约有 2 30 0 0多种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和区系方面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即生态功能 ,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苔藓植物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多种极端环境下都有分布 ,同时对土壤有一定的改造能力 .苔藓植物有很强的吸水、保水能力 ,尤其是树附生苔藓植物能够吸收很大部分的降水 ,其水文作用相当明显 .苔藓植物通过体表吸收了大量的养分元素 ,以往常常忽略其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在一些极端环境中苔藓植物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泥炭藓的生物量更是相当巨大 ,可能是重要的C汇 .苔藓植物对大气及重金属污染反应非常明显 ,可以作为良好的生物指示剂 .本文综述了苔藓植物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以期促进更加广泛地开展苔藓植物生态功能的研究 .
Resumo:
《LandscapeEcology》是刊载景观生态学文章的重要期刊。本文以该期刊为研究对象 ,总结自 1987年创刊以来所刊载的 5 72篇文章的关键词所体现出的景观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理论 -原理、研究方法、实际应用 )、研究内容 (景观格局、景观过程、景观变化 )和研究对象 (景观类型、景观要素 )的发展历程 ,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时段归类和统计分析 ,提炼出各时段的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景观生态学热点发展方向。
Resumo:
选择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蒙古栎为研究对象 ,人工控制 3种施水量研究蒙古栎幼树形态、生物量效应和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蒙古栎叶片、枝、根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和叶片光合气体交换特征 .水分胁迫改变幼树树冠结构 ,抑制幼树树高、地径、叶片大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同时 ,蒙古栎幼树根冠生物量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显著提高 ;供水量减少对幼树净光合速率、CO2 利用率和碳利用率等特征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而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不同土壤含水量反应较复杂 ,只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 ,幼树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降低 ,叶片水分利用率升高 ,表现出蒙古栎树种是干旱可变植物 ,长期水分胁迫可提高树种的耐旱能力 .
Resumo:
真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参与有机质分解 ,与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养分 ,同时病原真菌也会引起粮食产量的降低 .土壤真菌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大量未开发资源上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物种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角度阐述了土壤真菌多样性 ,并从农田、林地、草地、极端环境与一些复杂环境土壤真菌多样性层面综述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同时论述了一些影响真菌多样性的因素 ,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的前景提出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