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resultados para 2-9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了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包括其现有倒木及其年输入量等贮量的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现有倒木贮量开始为16.25 t·hm-2,以后随时间减少,到100年分解掉其干重的85%左右,300年后所剩无几。倒木年输入量平均约为0.6 t·hm-2,其贮量是随时间而增加,200年后稳定在31 t·hm-2,可保持到该群落的顶级时期。倒木总贮量的变化在初期呈增加趋势,而后随着现有倒木的完全分解,倒木贮量就与其倒木的年输入趋于一致,最后稳定在上述水平上。图4表2参9。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12种镧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12种镧系元素抑制小球藻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 EC50 )均为2 9 0 0±0 5 0 μmol·L-1。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X2 检验,结果表明,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h EC50 真实可靠。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毒性是相同的,此结果对探明镧系元素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 ,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水肥施用分配 ,补水量 ,施N量 ,施K量 ,有机肥施用量的综合作用效应 .结果表明 ,五因素对肥料N利用率的作用顺序为施N量 >补水量>水肥施用分配 >有机肥施用量 >施K量 .水肥施用分配相对于不同水、化肥 (N、K )、有机肥量的选择 ,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料N利用率 ;量少应重前施用 ,量多重后施或均施为好 .补水量与施N量的耦合规律为 :高水高肥效果最佳 ,肥料N利用率可达 5 7 83 % ,中水中N及低水低N次之 ,为 2 9 17%~ 40 99% ;高水低N或低水高N导致最低的利用率 ,为 2 2 87%或 2 2 5 1%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 <1 0μm土壤颗粒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3 1 4和 0 .6750 ,与 <1 μm粘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 .72 54和 0 .73 2 9;有机质和全氮在泥沙中的富集现象主要由侵蚀泥沙 <1 μm粘粒富集造成 ;坡度与侵蚀泥沙粘粒、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3 2、-0 .93 95和-0 .81 46。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聚丙烯酸钠因其特殊的保水性能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其研究仍多限于实验室模拟研究。为了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该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聚丙烯酸钠能够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产量与WUE。采用沟施5.5 m3/hm2的1/2000聚丙烯酸钠水溶液,能够使小麦较对照增产2.9%,WUE增加3.52 kg/(hm2.mm);与肥料混合使用时,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可增产10.14%,WUE增加4.38 kg/(hm2.mm)。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 5年连续调查研究 ,发现辽宁丹东地区天然次生柞林中及部分柞树经济林中柞树菌根菌种类共有 36种 ,隶属于 7个科 13个属 .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柞树菌根菌的生态分布与共生树种、树龄及季节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蒙古栎共生的菌根菌种类最多 ,达 2 9种 ;红菇属种类与柞树共生的树龄范围最广 ,鹅膏属种类偏重于与树龄较大的柞树共生 ;夏季的 7、8月份为菌根菌发生的高峰期 ,75 %的种类在 7月份发生 ,10 0 %的种类在 8月份发生 .8月中下旬菌根菌发生的相对密度最高 ,分别为 19.5 %和 18.4 % .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 0 6 5 5、0 6 6 5、2 0 2 9、3 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 /退化中的相对位置 .研究表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 (阴坡 )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 ,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 ;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 ,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半湿润农田两种杂草处理方式下(成熟后期清除杂草-A区和苗期开始清除杂草-B区),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45、90、1351、80 kg/hm2时,B区玉米子粒产量比A区分别增加了8.7%、12.1%、9.4%、5.0%和12.5%;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5、2.9、4.85、.2和4.3 kg/hm2。A区和B区全生育期0—100 cm土层矿质氮(Nmin)累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B区比A区变幅较大。当施氮量为45、90、135和180 kg/hm2时,B区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A区。研究还发现,在A区,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杂草干生物量最大,为1518.3 kg/hm2,不施氮时,杂草的生物量最低,为845.7 kg/hm2;杂草的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清除玉米农田杂草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且在减少氮素损失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玉米的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盐分含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地膜覆盖5,10,15,20,25 cm土层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比露地提高2.4℃、3.0℃、2.9℃、2.2℃、2.7℃,6~7月份比露地降低1.1℃、0.5℃、0.5℃、0.6℃、0.6℃。地膜覆盖0~10,10~20,20~30,3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露地增加18.84%、10.67%、11.12%和8.9%。地膜覆盖增强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CO2浓度、土壤呼吸和土壤NO3--N的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的损失。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磷的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及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经济产量。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同时对生物结皮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生长发育后能够迅速增加结皮层及2cm土层的养分含量,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退耕0~20年间结皮层的养分含量与退耕年限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y=a[b-exp(-cx)])拟合,其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在退耕20年间的增加速度变化不大,而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在退耕初期增加迅速,后期增加缓慢;自然发育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年均净贡献量为:有机质50.15g.m-2、全氮1.95g.m-2、全磷0.44g.m-2、碱解氮164.33mg.m-2、速效磷9.64mg.m-2和速效钾126.21mg.m-2,人工培育条件下生物结皮发育更快,对养分尤其是速效养分的贡献速率更高;生物结皮条件下养分含量的提高增加了养分流失风险,尤其是养分随泥沙流失大幅度增加,生物结皮增加的养分中平均有39.06%随泥沙流失,仅有60.94%得以保留.总之,生物结皮可迅速、全面增加表层土壤养分,但同时会加大养分流失风险.尽管如此,土壤养分的净增加量仍相当可观,显示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积累效应.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鸡粪和奶牛粪肥堆腐过程中有机酸的种类、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鸡粪腐熟过程中会形成和累积大量的有机酸 ,在堆腐的第 5周 ,最高含量可达 88 2cmol/kg ,DW ;不挥发性有机酸在堆腐的第 3周和第 5周分别达到两个高峰 ,挥发性有机酸在第 6周和第 9周分别达到高峰 ,到第 9周后 ,鸡粪中的有机酸大大降低。鸡粪中除了存在大量的芳香酸如苯二酸及其衍生物外 ,在堆腐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丁二酸及其衍生物等多元脂肪酸生成。奶牛粪肥的有机酸以不挥发性有机酸为主 ,总酸量最高可达 2 9 38cmol/kg ,DW ;奶牛粪肥中的不挥发有机酸主要是苯二羧酸的衍生物和长链脂肪酸。堆腐过程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较大。堆腐的第 6周 ,产生了多种激素类物质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 1,2 ,4 三氯苯 (TCB)对蚕豆幼苗生长、根尖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TCB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 ,蚕豆幼苗根长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降低甚至停止 .TCB诱发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 .5 0~ 10 0 μg·g-1TCB胁迫 12~ 2 4h ,蚕豆根尖染色体的主要损伤形式为c 有丝分裂、染色体桥和不均匀排列 ,其出现百分率达 1.0 %~ 10 .3 % .30 0 μg·g-1TCB胁迫 12~ 96h ,蚕豆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粘连 (S)、S +染色体断裂 (S +B)、S +染色体环 (S +R)、S +染色体不均匀排列 (S +A)及S +染色体桥 (S +Be)出现的百分率达 47.9%~ 88.9% ,各种类型染色体断裂出现的百分率仅为 18.1%~ 2 9.6 % ,说明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作为TCB土壤污染监测的敏感生物监测指标 .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不同坡度径流小区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研究侵蚀泥沙不同形态有机氮的流失规律 ,结果表明 :在 4次产流泥沙中 ,除氨基糖氮含量减少外 ,其它有机形态氮均存在增加趋势 ,以氨态氮含量增加最为显著。随坡度的下降 ,水解全氮、氨态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呈增加趋势 ;泥沙中水解全氮、氨基酸氮、氨态氮、非酸水解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 ,其富集率随坡度的下降而增大 ,以氨基酸氮富集程度高 ,泥沙中氨基糖态氮反而无富集现象存在 ;当坡度分别为 2 5°、2 0°、15°、10°和 5°时 ,水解全氮流失量分别为 1135 .0、76 3.7、485 .5、313.0和 15 4.4kg/ km2 ,而氨基酸氮流失量则为 2 34.8、182 .7、12 1.1、76 .8和 33.9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2 0 .6 %~ 2 4.9%。氨态氮流失量为 742 .5、5 0 3.3、32 2 .2、2 0 8.9、97.4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6 3.1%~ 6 6 .7%。氨基糖氮占酸水解氮 1.1%~ 2 .9%。非鉴别氮占水解全氮的 5 .8%~ 12 .6 %。而酸水解氮与非酸水解氮之比分别为 ...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度谷子地 ,高 N处理小区径流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浓度平均为 1.0 6、0 .76和1.82 mg/kg,低 N分别为 0 .6 4、1.2 9和 1.93mg/kg;高氮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平均流失量分别达到17.90、12 .93和 30 .84kg/(km2 · a) ,低 N流失量为 11.90、2 3.86和 35 .77kg/(km2 · a)。高氮处理小区泥沙中有机质和全氮浓度平均为 5 .2 1和 0 .5 36 g/kg,而低氮处理分别为 4.94和 0 .481g/kg;高氮和低氮处理土壤有机质流失量分别为 5 70 2和 5 743kg/(km2 · a) ,土壤全氮流失量为 498和 5 5 9kg/(km2 · a)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加地膜覆盖及传统耕作保墒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方法的保墒效果最好 ,2 m土层的有效水达 2 74.3 mm,比对照增加 3 3 .3 mm,降雨可下渗到 1 .6m。9月 1 5日分析 ,秸秆覆盖的表层土壤含水 2 9.9% ,地膜覆盖的 1 8.6% ,对照只有 1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