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resultados para 10-PHENANTHROLINE-5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居室大气污染控制是近年来颇具挑战意义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在我国 ,由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了室内大气污染发生机率大为上升 ,尤其是油烟 (包括吸烟 )污染、装修污染、化妆品 -家电污染 ,已成为现代居室普遍存在的三大污染源。因此 ,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 ,提出了 5个方面的积极防范和治理的基本对策。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建立文冠果壳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期推动废弃物文冠果壳综合利用。[方法]根据文冠果壳苷与香草醛-高氯酸作用后具有的特征吸收,确定最佳显色条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文冠果壳苷的含量。[结果]测试波长为456nm,香草醛浓度5%,高氯酸体积0.8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测定文冠果壳苷含量为0.24mg/g。[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学界及社会较为关心的重要议题,如何构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迫切之需。本文从揭示"外部成本内部化"和"明晰产权界限"的生态补偿本质切入,简要回顾了生态补偿的中国实践,在详细阐释补偿依据、补偿客体、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5大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补偿实践路径,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权衡适当的利益关系和准确定位管理者角色。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原油的勘探、开采和运输过程,在回收石油过程中由于采用加热后助剂提取方法,使油泥中大量微生物失活,为生物修复处理带来新的困难。针对这种含油污泥,采取投加固体菌剂的方法增加微生物种群,通过投加客土、肥料、水分及改变pH,调控微生物的营养和生存环境。利用正交实验L934方法选择了较理想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含油污泥时投加客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较理想的处理条件为: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客土投加量10% ̄20%、肥料5%、菌剂5%(湿重)、水分30%(烘干基)和pH7.0。当TPH初始浓度为20.6 ̄22.3g·kg-1时,60d后其去除率>49%。在实验过程中,堆料的O2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及总石油烃(TPH)的处理效果变化趋势。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利用黑曲霉产酸淋滤去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过程.在不同土壤和培养基比(w/v)5%,10%,20%情况下,添加黑曲霉的蔗糖和矿物盐培养基以产生有机酸,淋滤去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结果表明,一步生物淋滤修复过程中,当固液比为5%、修复时间为7d时,冶炼厂土壤中Cu、Cd、Pb和Zn去除率分别为25.2%,98.3%,30.2%,15.7%;张士灌区污染土壤中Cu、Cd、Pb和Zn去除率分别为27.1%,36.8%,0%,7.6%.二步生物淋滤修复过程中,当固液比为10%、修复时间为9d时,冶炼厂土壤中Cu、Cd、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为67.4%,86%,23.3%和7.6%;张士灌区污染土壤中Cu、Cd、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为55.2%,85.7%,7.8%和18.1%.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地形特征,选择相对坡度、相对距离、互视性、视觉几率和醒目程度5个分量,基于景观敏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景点进行了景观敏感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猴石公园现有的23个景点中,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为Ⅰ级的景点0个;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为Ⅱ级的景点10个,占景点总数的43.5%,这类景点及其周围景观均需受到严格保护,以维持景观的自然特征;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为Ⅲ级的景点有8个,占景点总数的34.8%,这类景点周围可结合自然景观发展人文景观,建设较宽的游览道,也可开发小规模的人工建筑,但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协调统一,即在保护好自然景观的同时,实施开发建设;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为Ⅳ和Ⅴ级的景点共计5个,占景点总数的21.7%,这两类景点周围可开展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旅游设施和游道建设,为自然景观增色生辉.通过多角度定量化的景观敏感度评价,丰富了景观视觉评价和景观感知研究的理论,同时,为旅游区及森林公园总体开发建设和景观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科学指导.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实验,考察了3,5-二甲基吡唑(3,5-DM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MPP)、双氰胺(DCD)、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5-DMPP)的硝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用量下,其硝化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3,4-DMPP>3,5-DMP>DCD>3,5-DMPP,其中3,5-DMPP的硝化抑制作用与其它抑制剂相比差异较大,可认为其硝化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吡唑类化合物的硝化抑制作用与其分子中含有的吡唑基团及基团数量的多少没有直接定量关系,而是与其化合物分子的物化性质有关。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由中国生态学会等10个单位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承办的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继1989年在沈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大会后的又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及国家机关等8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与景观生态研究;景观生态学在农业和其它领域的应用及其它宏观生态问题。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 1年生植物当年新采种子的萌发特点。在 3 1种植物中 ,7种植物包括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刺沙蓬、曼陀罗、龙葵、地锦的发芽率超过 80 % ,9种植物包括苍耳、水稗草、狗尾草、虱子草、沙米、灰绿藜、野西瓜苗、太阳花、鹤虱的发芽率不足 10 %。 1~ 3 d开始发芽的 18种植物包括大籽蒿、黄蒿、虎尾草、毛马唐、画眉草、冠芒草、野大豆、黄花草木樨、网果葫芦巴、沙米、雾冰藜、碱地肤、刺沙蓬、苘麻、野西瓜苗、马齿苋、苋菜、地锦。超过 10 d基本不发芽的 5种植物包括苍耳、狗尾草、虱子草、灰绿藜、太阳花。发芽持续期小于 10 d的 12种植物包括毛马唐、水稗草、画眉草、沙米、雾冰藜、苘麻、野西瓜苗、益母草、马齿苋、龙葵、地锦、鹤虱 ;发芽持续期超过 2 1d的 6种植物包括大籽蒿、黄蒿、冠芒草、黄花草木樨、刺沙蓬、碱蓬。高发芽率植物的发芽进程线显示了 3种萌发格局 :速萌型 ,包括虎尾草、地锦、曼陀罗、龙葵 ;缓萌型 ,包括刺沙蓬 ;中间型 ,包括大籽蒿、冠芒草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加率最高(0.78℃/10 a),是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率(0.14℃/10 a)的5.6倍;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各季均为升高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秋、夏、冬季的增温程度依次减小;白天气温增加幅度高于夜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田间小区取样,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固沙林0~50 cm土层在0、5、10、22年的时间序列上土壤有机碳动态。结果表明,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小叶锦鸡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锦鸡儿5年处理与0年处理在0~50 cm深度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5~10年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快速增加,10~22年处理增加速度相对趋缓。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林业工程措施。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黑龙江省大豆重茬 5年与正茬土壤和根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土壤和根系浸提液中的酚酸物质的含量及其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重茬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含量 (1mol·L-1NaOH提取 )大于正茬土壤 ,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香草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重茬大豆根系水提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香草醛、香豆素含量均高于正茬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正茬土壤 .重茬大豆根系水提液及在水培条件下外加对羟基苯甲酸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酚酸物质加入土壤 1周后 ,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香豆素残留率分别为 10 .4%、15 .3 %、4.1%、2 .3 %、5 .0 %、17.5 % ;且外加酚酸浓度与土壤中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指数相关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中 5种主要阔叶树幼树 (2年生 ) ,进行人工控制光照强度模拟试验 ,研究其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5种阔叶树在极弱光照条件下 (透光 10 % )光合作用弱 ,最大净光合速率在 4~ 6 μmolCO2 ·m-2 ·s-1,不同树种间差异不大 ;随着光环境的改变 ,光合作用加强 ,树种间差异较大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光合速率提高缓慢 ,黄菠萝、蒙古栎光合速率提高迅速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较低 ,能利用较弱的光进行物质积累 ;黄菠萝、蒙古栎的光饱和点高 ,光合作用潜力大 ,能充分利用林内较大的光斑 ;光照环境的改变 ,幼树干物质积累发生变化。椴树、水曲柳、花曲柳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10 % )的 2 91~ 5 4 4倍 ,黄菠萝、蒙古栎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 10 % )的 16 6 2~ 19 4 2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岷江上游农林边界的影响域进行研究 ,以提高该区管理农田和林地的水平 .共调查 3种类型农林边界 10条样带 ,采用移动窗口法对植物多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当窗口宽度达到 6~ 10时 ,SED曲线的变化趋向稳定 ,并且在曲线上有一或两个峰值出现 .不同类型边界的影响域是不同的 ,但均在距边界 5 0m内 .各类型边界的影响域多在 12~ 30m之间 .6条林地样带只有M 2和M6样带林地的影响域被确定 ,而 4条农田样带的影响域均被确定 .影响域的大小取决于边界两侧斑块类型和地形以及小气候等因子 ,但坡向对其影响不大 ;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刻画边界动态 ,是一种分析边界简单而有力的工具 .这些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干旱河谷区农林间的相互作用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不同坡度径流小区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研究侵蚀泥沙不同形态有机氮的流失规律 ,结果表明 :在 4次产流泥沙中 ,除氨基糖氮含量减少外 ,其它有机形态氮均存在增加趋势 ,以氨态氮含量增加最为显著。随坡度的下降 ,水解全氮、氨态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呈增加趋势 ;泥沙中水解全氮、氨基酸氮、氨态氮、非酸水解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 ,其富集率随坡度的下降而增大 ,以氨基酸氮富集程度高 ,泥沙中氨基糖态氮反而无富集现象存在 ;当坡度分别为 2 5°、2 0°、15°、10°和 5°时 ,水解全氮流失量分别为 1135 .0、76 3.7、485 .5、313.0和 15 4.4kg/ km2 ,而氨基酸氮流失量则为 2 34.8、182 .7、12 1.1、76 .8和 33.9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2 0 .6 %~ 2 4.9%。氨态氮流失量为 742 .5、5 0 3.3、32 2 .2、2 0 8.9、97.4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6 3.1%~ 6 6 .7%。氨基糖氮占酸水解氮 1.1%~ 2 .9%。非鉴别氮占水解全氮的 5 .8%~ 12 .6 %。而酸水解氮与非酸水解氮之比分别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