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resultados para Weathering Processes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了进一步获得贵州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的信息,为测定风化成土速率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本次研究工作通过U-Th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及U-Th不平衡来研究贵州两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风化成土过程,并得出以下总体认识: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234U-230Th不平衡说明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风化剖面不仅被简单的持续积累或者滤失过程所控制,而且被每一个土层中的复杂的重组过程所影响。U-Th不平衡也说明风化系统的扰动可能与中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有关。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是由母岩碳酸盐岩的风化、风化流体的溶解作用、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铁质结核带中的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对U、Th的吸附作用、α反冲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还原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结论如下: (1)两个风化剖面中的U、Th都在半风化层中相对基岩强烈富集,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U、Th在全风化层中下部富集;而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的U在全风化层中部富集,Th在全风化层上部富集,然后向表土层逐渐减少。 (2)U、Th在半风化层中相对基岩强烈富集,是因为在半风化层中,基岩中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解、蚀变,生成新的次生粘土矿物伊利石,而伊利石对U、Th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风化剖面中U、Th的富集主要与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以及铁壳在进一步的风化过程中溶解释放出其中所富集的U、Th,而U、Th向下重新迁移的过程有关。 (3)风化剖面中U、Th的分布特征说明U、Th的含量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的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U、Th的淋失程度比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U、Th的淋失程度弱也说明了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要低于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 (4)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234U/238U在<1和>1之间交替变化。除在剖面中部,230Th/238U≈1外,230Th/238U基本上都>1。 (5)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 -234U-230Th不平衡表明: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是母岩碳酸盐岩的风化、风化流体的溶解作用、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铁质结核带中的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对234U、230Th的吸附作用、α反冲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还原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6)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234U/238U除少数几个点外,大多数采样点的234U/238U都<1。除了少数几个点外,大部分230Th/238U>1。 (7)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 -234U-230Th不平衡表明:234U-238U不平衡主要是由地表水和入渗水的溶解作用以及α反冲作用为主要的控制机制。而风化剖面中230Th-238U不平衡主要是由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高岭石、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对230Th吸附作用和α反冲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8)将U的迁移模型应用于本研究中的两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说明这两个风化剖面都被U的近期积累或者滤失过程所影响,风化系统处于过渡的不稳定状态,并通过U在风化剖面中的重新迁移将系统带回稳定状态。 (9)由等时线定年法计算出的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的年龄范围为:87.0±7.8-479.2±47.9ka;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的年龄范围为:62.3±8.7-353.3±31.8ka。 (10)由等时线定年法可知:两个风化系统将在~1.1Ma达到稳定状态。 (11)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应用U的迁移模型得出的U的迁移过程与风化剖面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征相吻合,说明模型的选择是正确的。 (12)整个风化剖面的238U-234U-230Th不平衡说明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风化系统的扰动可能与中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有关。碳酸盐岩风化剖面被U的近期迁移过程所影响,风化剖面中的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土样都具有复杂的历史。这些单元或者土样是古老的风化历史和近期的重新迁移过程的叠加。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是世界上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岩溶区,其上分布着厚度不一的红色土层。由于碳酸盐岩易溶蚀、酸不溶物含量极低(一般<5%)、成土慢,同时在风化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体积缩小变化,原岩结构和半风化带无法保留,岩-土界面呈突变接触关系,缺失过渡层,宏观上缺乏直接的野外地质证据支持二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继承关系,因此对于岩溶上覆风化壳的物质来源,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对岩溶区风化壳成因存在的不同认识,成为利用风化壳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的障碍,因此正确理解岩溶上覆风化壳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灰岩、白云岩与碎屑岩呈镶嵌产出的贵州岩溶台地(包括湘西吉首的一个剖面)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粒度分析这一反映沉积若(物)的结构组成的研究手段,通过对20条剖面的精细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基岩与仁覆风化壳的粒度分布特征,并以此为主线,结合磁化率、pH值、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资料,对贵州岩溶上覆风化壳的物质来源和剖面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在碳酸盐岩上覆风化壳的成因研究中,粒度分析是一个有效而直观的物源示踪方法。不同沉积背景下形成的沉积岩其粒度分布特征是不同的,而在此基础上发育的风化壳就继承了母岩的粒度分布特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表现出和母岩的一致性和渐变过渡性,在风化程度不是特别强烈的条件下(排除如铝土矿化的红土化阶段),风化壳仍保留了“源”的信息。而由碳酸盐岩发育的风化壳就继承了基岩酸不溶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由不同粒度组成的沉积岩发育的风化壳,其粒度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浪异。第二,通过对贵州岩溶区不同基岩(包括碎屑岩)及其上覆风化壳的粒度分析表明,各风化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与下伏基岩有明显的继承性,而各剖面之间的粒度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岩溶区上覆风化壳没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碳酸盐岩上覆风化壳是碳酸盐矿物溶蚀、残余酸不溶物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三,在非等体积风化过程中,风化前锋即“岩一土界,”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作用场所,在这一狭窄的界面上,不仅碳酸盐矿物充分淋失,而且残余酸不溶物也开始了分解,同时岩一土界面的风化梯度明显强于已成风化剖而后期的演化强度。即从基岩酸不溶物到风化壳底部,风化强度突变性增大,而风化壳的后期演化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第四,由于充沛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淋溶淀积作用普遍存在,粘粒含量在剖面七部由下向上表现为逐渐降低的“倒置”现象。在风化壳发育浅薄的石灰土剖面,淀积层甚至可以直接淀积在剖面底部。第五,石灰土尽管发育程度较低,可以看作碳酸盐岩风化壳演化的早期阶段,但是在形成石灰土的过程中,各风化指标已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具有了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石灰土已不具有从基岩到红色风化壳的“过渡层”身份。第六,石灰土剖面普遍具有典型残积风化的特征,粒度和地球化学指标表现为单调变化的趋势。而红色风化壳的粒度参数在整体上具有风化壳正向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在剖面上表现为强烈的波动,地球化学指标及矿物学组成在剖面上也呈现相应的波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解释为:一是风化前锋向下拓展过程中风化条件的变化,二是后期古地下水位的波动对风化剖面的改造。石灰土剖面形成时间短,在浅薄的风化壳发育过程中,风化条件和水文状况稳定,风化壳的发育完全是在气下由大气降水形成的风化溶液对一剖面由浅入深的风化作用形成的,未受到后期地下水的改造。而厚层红色风化壳,形成时间长,在其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风化条件的变化和古地下水位的波动将会频繁的发生。尤其岩一土界面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风化界面,在风化前锋向下拓展过程中,风化条件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相应层位风化程度的差异性,因此造成剖面上风化指标的波动性。在风化前锋,由风化条件的差异性导致粒度及地球化学指标的波动性,在这一过程中,粒度及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是可预测的,即强烈的风化条件可以导致粒度变细,粘粒含量增加,CIA增大,反之亦然,风化过程表现为活动元素的净带出。然而,由古地下水位的波动对风化剖面的改造作用是可变的,不可预测的,既可使剖面的物质被带出,也可以带入一些活动元素,如K、 Na等的交代。同时,地下水对剖面粒度组成的影响也很复杂,物质的带入不一定就会使粒度变粗,粘粒含量降低,而物质的带出也不一定就导致粒度变细,粘粒含量增加。在两种机理的相互叠加影响下,使风化壳的演化趋势更趋复杂化。风化剖面中,粘粒含量和CIA之间既有同步变化的层段,也有呈强烈反相关的层段,还存在没有明显相关肋层段。作为等体积变化的典型剖面-吉首剖面,其风化过程具有碎屑岩的发育特征,“粘粒含量从下向上表现为顺次增大的趋势,如果也存在古地下水对剖面的改造作用,那么说明对粒度的影响是微弱的。第七,对于红色风化壳,不管是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由于风化条件的差异造成的风化指标波动还是受后期地下水的改造作用引起的,剖面整体上仍具有向上风化程度增强的趋势。PH向上逐渐降低、磁化率的增大均表明了风化强度的增强,“这与剖面愈向上经历的风化时间愈长所对应的。第八,碳酸盐岩风化壳和结晶岩风化壳的形成过程相比,前者母岩的风化起点高,即母岩的成熟度高。由于碳酸盐岩风化壳的风化母质是基岩酸不溶物,而酸不溶物本身就是表生风化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可以说风化母岩就是风化壳,基本上不含易风化的斜长石类矿物。在A-CN-K风化趋势三角图解上,已表现为风化壳发育的第二演化阶段,即沿着A-K端线向A点逼近。第九,在结晶岩及碎屑岩类风化过程中所证实的守恒元素,在碳酸盐岩非等体积风化过程中其比值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可能会引起某些所谓的守恒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异,但其成因尚不清楚。在风化剖面中守恒元素的比值保持稳定,具有其它岩类风化的特点。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micro-pore configurations on the matrix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SEM. The matrix of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 (MCFC) performance was also improved by the better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reasonable radius of the micro-pores and the higher porosity of the cell matrix. The many and complicated micro-pore configurations in the cell matrix promoted the volatilization of the organic additives and the burn of polyvinyl butyral (PVB). The smooth volatilization of the organic additives and the complete burn of PVB wer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the improved MCFC performance. Oxygen diffusion controlled-burn mechanism of PVB in the cell matrix was proposed. (C) 2002 Published by Elsevier Science Ltd.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DIC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R&D of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processes for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nversion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results and features of some commercialized petrochemical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as well as newly developed processes for natural gas conversion in the pilot-plant stage are described. (C) 1999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