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resultados para 4-dihydroxy-6-methyl benzoate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恒温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处理1:尿素+乙酸钠;处理2:亚硝酸钠+乙酸钠;处理3:硝酸钾+乙酸钠;处理4:碳酸氢铵;处理5:硫酸铵+碳酸氢钠;处理6: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培养液pH值的影响,探讨了pH值变化过程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理1、4以及5中培养液pH值先下降然后再上升,但下降和上升的幅度不同。处理2、3以及6中培养液pH值添加碳源前在7.30~7.40之间缓慢变化,添加碳源后均上升至9.00左右。在培养液pH值变化的过程中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嗅觉是动物至关重要的感官,而嗅觉受体基因则构成了嗅觉的基础.嗅觉受体跟环境气味分子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嗅觉过程发生的第一步.气味分子结合被认为发生在由跨膜区形成的一个口袋结构中,而直接结合位点叫做绑定位点.以往的研究显示,绑定位点可能因为功能分化而受到正向选择.本研究对青鳉和三刺鱼的基因组中鉴定了OR基因,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进化分析.通过不同跨膜区与整个编码区的选择压力的比较,发现跨膜区4,5,6有较高的平均Ka/Ks值,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由正向选择所致.同时发现,许多受正向选择的位点主要分布在跨膜区.通过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滇池北部福保湾主要承接上游昆明市的生活污水及周边工业污水,其污染程度极为严重.本研究在福保湖湾内设置4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不同区域的沉积物,首次模拟研究了微囊藻(Microcystis)在不同沉积物环境中复苏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微囊藻在模拟实验中的复苏能力表现出对不同底质的不同适应性,入口湖区的沉积物对微囊藻的复苏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藻类复苏后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分别为东岸对照区的4.7%,西岸对照区的6.6%及吹填区的11.9%,其中微囊藻生物量也远低于其它各样点,占东岸对照、吹填区及西岸对照的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削减滇池的入湖污染负荷,基于旁路净化的思路设计并构建了包括水生植物塘和养殖塘在内的生物稳定塘系统,考察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TN、TP、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3%、50.6%、38.4%和35.6%,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效益,可为其他水体的净化提供示范。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选择长江中下游的牛山湖、东汤逊湖、龙感湖和黄湖作为研究地点,调查了这些湖泊鱼类区系组成、鱼种放养量、渔获物组成、渔产量和渔产值,现已查明牛山湖鱼类有64种,东汤逊湖53种,黄湖76种,龙感湖80种。这些湖泊的鱼类区系组成相似,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4%-65.6%。牛山湖主要放养草鱼,东汤逊湖主要放养鲢和鳙,黄湖除鱼类外重点放养河蟹。这三个湖泊年均鱼种放养量分别为9.5kg/hm2、36.8kg/hm2、8.1kg/hm2;年均鱼产量分别为128kg/hm2、126kg/hm2、88kg/hm2;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2004年3月、5月、7月、8月、10月和2005年5月对长江干流29个站点进行了5次调查。2004年3月(旱季)在三峡库区坝前(秭归)发现藻类“水华”,藻类密度达2.73×106cells/L,优势种类为拟多甲藻。2004年8月(雨季)和2005年4月(旱季)沿香溪河下游及河口区以及香溪河口到三峡大坝干流江段进行了2次6个断面分层调查,两次调查中在香溪河下游以及香溪河口区发现了严重的藻类“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87×107cells/L和1.67×107cells/L,优势种分别为蓝隐藻(1.84×1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探讨重庆市涪陵区城乡居民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现状。方法在涪陵区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系统设立采样点;同时,抽取水源和水处理工艺完全相同的4个乡镇水厂,选择其水源水、管网水;在上述4个乡镇分别选择3~4个农村居民饮用水井。于2004年6—11月,采集各采样点水样。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MC-LR含量,采用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氮含量。结果6—11月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以及6月市政二次供水、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农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集血样;将另一部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0.5%和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腔注射鲫,分别在第3 d、7 d、14 d、21 d、28 d采集血样。结果显示:投喂实验中药物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第14 d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南方鲇幼鱼(SilurusmeridionalisChen)为实验对象,进行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驯养对血糖餐后动力学分析研究.实验以白鱼粉、玉米油、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40%)、等脂肪(含量为10%)、不同碳水化合物梯度的4组饲料,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设计分别为0%,6%,12%,18%.实验鱼喂养8周后,进行一次定量投喂,并在48h内测定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鲇摄食碳水化合物饲料后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药物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和解释南方鲇食后血糖反应曲线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感染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后宿主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第1天,中华卵索线虫的侵入引起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感染组酶活性是同期对照组的1.12倍;但在随后的寄生期间,中华卵索线虫抑制了宿主的酚氧化酶活性,其中以第5天的抑制最为强烈:同期对照组酶活性是感染组的1.52倍。对酚氧化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41.5倍,酶得率为12.7 %,比活力为4 030.6 U/mg。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武汉沙湖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的酯酶 (EST)、苹果酸脱氢酶 (MDH)、乳酸脱氢酶 (LDH)和酸性磷酸酶 (ACP)四种同工酶酶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Est 1—Est 6 )控制 ,其中Est 1、Est 2、Est 3和Est 5为杂合基因座位 ,而Est 4和Est 6为纯合基因座位。螅状独缩虫物种中EST同工酶四级结构既有单体也有二聚体 ;MDH同工酶酶系由五个基因座位 (Mdh 1—Mdh 5 )控制 ,其中Mdh 2和M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探讨了发状念珠藻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对盐胁迫的耐受适应机制 ,采用含不同浓度NaCl(0、0 1、0 2、0 4、0 6、0 8、1 0mol/L)的BG110 培养液处理具有正常生理活性的丝状体 ,2 5± 0 5℃ ,4 0 μmol/m2 /s下照光培养12h ,测定藻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性以及体内一些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随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藻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PSⅡ活性 (Fv/Fm)降低 ;质膜透性不断增大 ,丙二醛含量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富营养湖泊暴发蓝藻水华时可集聚浓度达n× 10 8— 9cell/L ,利用重力振动、旋振和离心等方法收集富藻水 ,逐次浓缩、脱水后得藻泥 ;根据需要可对藻泥进行干燥 ,得到干藻粉。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云南滇池以上述方式清除蓝藻水华 35 1d ,共处理富藻水 4 2 6 4 8m3 ,折合清除水华蓝藻干重为 4 6 0 .83t。按所清除的蓝藻干粉的总氮、总磷、总钾、粗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计算 ,相当于从试验区水体中去除了氮 (N) 37.33t、磷 (P) 2 .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 3个随机引物 (S4 5 3,S4 5 4 ,S4 6 3)对无裂栉江珧 (Atrina pectinata L inaeus)的 4种类型 :青口、黄口、沙螺、棘螺基因组 DNA进行 RAPD分析 ,并对 RAPD的实验条件行了优化研究。10~ 2 0 ng的高纯度 DNA用作模板 ,退火温度为 39℃时 ,RAPD扩增的效率较高 ,扩增的带纹清晰可辨。3个引物中 ,引物 S4 5 3和 S4 6 3获得了清晰的 RAPD扩增结果 ,引物 S4 5 4未获得有效扩增 ,共扩增出 8条清晰的 DNA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两种科鱼类 1 1 37bpCytb基因的片段 ,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用Mega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两种科鱼类的全序列从第十位碱基起有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 ,推测为鲇形目鱼类Cytb序列所特有特征。黄颡鱼和大鳍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分别为 0 .4 %和 1 .6 % ,介于一般淡水鱼类mtDNA种内序列的变异范围 ,而高于洄游鱼类序列变异。黄颡鱼属和属Cytb基因序列间的差异为 1 7.6 %— 1 8.0 % ,大大高于种间的序列差异率 ,也从分子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