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resultados para Aisberg-2004-10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歇灌溉 (IT)条件下北方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变化特性 .试验于 2 0 0 2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水田试验区进行 .分别采用非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渗仪对间歇灌溉和淹灌(CSF)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和棵间蒸发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水稻蒸腾量与淹灌相比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而稻田棵间蒸发量和渗漏量则分别减少了 16 %和 2 4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 % ,在显著减少用水量的情况下并未对水稻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本地区土质而言 ,与淹灌相比 ,尽管间歇灌溉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田用水量 ,但仍有近 6 0 %的稻田用水通过渗漏损失掉 .为此 ,本文提出着眼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渗漏量和土壤水蒸发量的相应对策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2003年7月、10月,2004年10月和2005年6月在中国江苏省南京紫金山采集木腐菌标本157号,此外,还研究了其它标本馆保存的采于同地的木腐菌标本,经鉴定发现多孔菌67种,本文报道了这些多孔菌名录,并根据采样列出了每种的寄主,其中绝大多数种类为该地区首次报道,47种为江苏新记录种,Ceriporialacerata为中国新记录种,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紫金山的多孔菌主要是温带广布种,也有一些热带或亚热带种类分布。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分析软件,对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中下游1973~2004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田、旱地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中,有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旱地变化较复杂,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三者之间双向转化明显,10.0°~17.5°,17.5°~25.0°,25°~35°3个坡度级的裸岩面积增加明显。景观整体呈现出人为的退耕还林还草、毁林毁草开荒与自然的生态系统逆向演替交互作用,处于波动状态。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地在放牧、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自由放牧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6 15 8± 16 4 7粒·m-2 ,在割草利用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8312± 2 5 4 0粒·m-2 .放牧干扰下 ,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短命的一年生植物为主 ,其中一二年生植物占 81 6 6 % ,占比例最大的前 4种植物分别为虎尾草 (38 5 5 % )、灰绿藜 (15 4 2 % )、毛马唐 (14 95 % )和狗尾草 (9 83% ) ,多年生植物种子密度仅为 112 9± 30 2粒·m-2 ;割草干扰下 ,一二年生植物占6 8 0 8% ,其中狗尾草占 5 2 7% ;而割草地多年生植物种子密度为 2 6 5 3± 811粒·m-2 放牧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相关不显著 ;割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多度显著相关 (r=0 76 ,P <0 0 1) .放牧地种子库的Shannon 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分别为 2 96和 2 98,明显小于割草地的 3 10和 5 0 9,表明自由放牧更易使物种多样性下降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于 2 0 0 3年 8月联合对科尔沁沙地进行了生态科学考察。草地退化仍呈加剧态势。大面积开垦荒地造成科尔沁草地退化和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尔沁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主要河流供水量减少、沙地内部水体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科尔沁沙地的沙地面积在近些年呈减小的趋势 ,人工植被恢复力度日益加大效果显著但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沙丘面积还很大 ,且未治沙丘的治理难度相对更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壤通用流失方程 (USLE)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土壤侵蚀预测 .在以往的土壤侵蚀研究中 ,由于只能获得静态的植被图 ,土壤通用流失方程只能用于土壤侵蚀的静态估算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能在大尺度上模拟植被动态 ,为土壤通用流失方程提供动态的植被因子 ,从而使土壤侵蚀的动态模拟成为可能 .本研究结合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和土壤通用流失修正方程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 ,动态地模拟未来 6 5 0年内有采伐和无采伐预案下的土壤侵蚀量 ;同时以无火无采伐预案下的土壤侵蚀为对比值 .结果表明 ,土壤侵蚀量随时间变化呈周期性的波动 ,其波动程度在无火无采伐预案下最小 ,而在有火无采伐预案下最大 ;采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没有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空间上表现得明显 ,但是其累积效果则比火的影响强 ;降低采伐所产生的裸露土能有效降低年平均土壤侵蚀量 ,但是对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虽然采伐增加使平均土壤侵蚀量增加 ,但是也同时使土壤侵蚀的年际变化更趋于平稳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中 5种主要阔叶树幼树 (2年生 ) ,进行人工控制光照强度模拟试验 ,研究其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5种阔叶树在极弱光照条件下 (透光 10 % )光合作用弱 ,最大净光合速率在 4~ 6 μmolCO2 ·m-2 ·s-1,不同树种间差异不大 ;随着光环境的改变 ,光合作用加强 ,树种间差异较大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光合速率提高缓慢 ,黄菠萝、蒙古栎光合速率提高迅速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较低 ,能利用较弱的光进行物质积累 ;黄菠萝、蒙古栎的光饱和点高 ,光合作用潜力大 ,能充分利用林内较大的光斑 ;光照环境的改变 ,幼树干物质积累发生变化。椴树、水曲柳、花曲柳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10 % )的 2 91~ 5 4 4倍 ,黄菠萝、蒙古栎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 10 % )的 16 6 2~ 19 4 2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运用面积转换矩阵和景观指数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面积不断减小 ,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 ,生境质量不断下降。生境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在该地区丹顶鹤繁殖数量的变化 ,从 1989~1998年 ,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 ,丹顶鹤的繁殖容量日益减小 ,原因是道路和油井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的我国干旱区民勤绿洲湖区灌区景观为例 ,研究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对灌区生态安全的影响 .利用GIS进行地下水的空间插值得到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在 14年间持续下降 ,且灌区中心地带的地下水埋深的下降速率较边缘地带快 ,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加深 ,并逐渐由灌区中心向边缘扩展 .大于 3m的地下水埋深面积比例逐年增加 ,由 1987年占湖区总面积的 81.2 %上升到 2 0 0 1年的 97.4 % .地下水埋深的持续下降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是除人为破坏而引起林木自然衰败、死亡 ,并引起灌区自然生态安全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当地下水埋深超过 8m ,地下 2m处土壤含水率达到 12 %以下 ,大部分乔木林枯梢率达到 90 %以上 ,而灌木林枯梢率也达到 5 0 %以上 .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 ,14年间有林地、灌木林地与疏林地的斑块面积分别减少了6 7%、5 4 %与 31% ,斑块数量减少 35、4 2与 5 0块 .地下水矿化度的上升导致作物的安全生长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农业经济效益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受到严重制约 ,构成对灌区经济生态安全的严重影响 .合理分配流域中、下游水资源量 ,限制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减少灌区耕地面积 ,构建安全的景观格局 ,逐渐恢复地下水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岷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尺度、复合型生态过渡带 ,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脆弱区 ,研究其景观格局的变化 ,对于构筑我国的生态格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岷江上游地区 1986、1995、2 0 0 0年 3个时期的TM影像 ,分析了 3个时期的景观特征以及变化 .结果表明 ,岷江上游整体景观水平以草地景观为基质、森林景观以及其他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 .森林景观面积经历了从 1986~1995年的上升 ,而后到 2 0 0 0年的下降过程 ;草地景观高盖度草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 ,森林景观和草地景观斑块总数一直增加 ,破碎化趋势明显 .岷江上游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而导致的人为干扰 ,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改变、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草地资源的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变化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岷江上游农林边界的影响域进行研究 ,以提高该区管理农田和林地的水平 .共调查 3种类型农林边界 10条样带 ,采用移动窗口法对植物多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当窗口宽度达到 6~ 10时 ,SED曲线的变化趋向稳定 ,并且在曲线上有一或两个峰值出现 .不同类型边界的影响域是不同的 ,但均在距边界 5 0m内 .各类型边界的影响域多在 12~ 30m之间 .6条林地样带只有M 2和M6样带林地的影响域被确定 ,而 4条农田样带的影响域均被确定 .影响域的大小取决于边界两侧斑块类型和地形以及小气候等因子 ,但坡向对其影响不大 ;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刻画边界动态 ,是一种分析边界简单而有力的工具 .这些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干旱河谷区农林间的相互作用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木材腐朽菌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降解还原作用 ,主要包括担子菌门非褶菌目、子囊菌门盘菌纲和半知菌类的部分真菌 ,能全部或部分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其降解机制有 3种 :白色腐朽、褐色腐朽和软腐朽 .木材腐朽菌与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关系密切 ,为很多昆虫、鸟类提供营养 ,有些昆虫也能使木腐菌得到传播 .保护木材腐朽菌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苜蓿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 ,具有多重生态功能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苜蓿在第 2~ 4年后产量逐渐下降 ,而且种过苜蓿的土壤 ,间隔较短时间再种苜蓿 ,很难建植成功。许多研究表明 ,苜蓿体内含有的一些水溶性化学物质不仅能够对其产生自毒作用 ,而且也能对其他植物具有化感作用。本文综述了苜蓿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包括苜蓿中主要的化感物质、影响苜蓿化感作用的因素、苜蓿化感作用的应用三个方面。同时就苜蓿化感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一些看法和展望。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1992年 9月至 1994年 6月间 ,对分布于山西娘子关泉的胶串珠藻 (Batrachospermum gelati nosum)生长和分布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 .定期测定水温、pH值、流速、藻体出现频度、平均盖度和藻体的一些形态特征 .结果表明 ,娘子关泉域水体温度、水体的pH值和流速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大 ;藻体出现频度和盖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从秋季到次年的春季逐渐增加 ,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 5月 ;藻体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在晚秋到早夏生长良好 ,在春末夏初生长达到高峰 ,而且藻体各部分的生长和发育基本上同步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 (NBPT)、硝化抑制剂 (DCD)及二者组合在草甸棕壤上施用对尿素态N转化及土壤总有效态N、微生物量N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尿素配施NBPT、DCD及抑制剂组合能够增加尿素水解后土壤NH+ 4 含量 2 %~ 5 3% ,显著降低了氧化态N的浓度 ,抑制了土壤中铵态N的氧化 ,增加土壤总有效N 34%~ 4 4 % ,小麦吸N量增加 0 2 6 %~ 6 79% ,其中以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的效果最明显 .抑制剂施用增加了微生物在小麦生长初期对有效态N固持 ,有利于后期土壤有效态N的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