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resultados para 405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5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太阳变化驱动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重点在机制方面,即对全球变暖原因看法的分歧、太阳总辐射量的卫星测量结果、树轮^14C记录与太阳变化代用指标、太阳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及太阳-宇宙射线-云量的关系,强调这是一个有重大经济和科学意义的前沿课题。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连续提取法(SEDEX) 详细调查了太湖五里湖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其中磷的含量较高,受人为污染输入的影响较大,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释放。总磷的变化范围为2105~4105 mg/ g ,平均约为2180 mg/ g。总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70 %~90 %) ,大多数无机磷为CDB 溶液提取的铁结合态磷(75 %~85 %) 。CDB 溶液的n ( Fe) / n ( P) 都较小(210~513) ,说明CDB 溶液提取的铁主要是以无定形态存在的,并且铁与磷酸盐之间的吸附可能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除底部个别样品以外,多数样品n (Corg) / n (Norg) 较小(818~1016) ,所有样品的n (Corg) / n ( Porg) 都较大(135~320) ,表明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湖泊内源自生有机质降解时有机磷优先释放。无机磷,特别是铁结合态磷,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沉积物—水体界面被再次释放到水体中去,这可能对湖泊的水体质量和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大气氮沉降的植物监测还未得到重视,尤其是氮同位素(δ^15N)示踪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基本还没有开展。大气中的氮能够被叶片吸收而成为植物生长的氮源使得叶片氮同位素可以用于指示大气氮沉降,但影响因素甚多其可靠性不确定。本文总结了大气氮沉降输入及其被叶片的吸收机制,进而探讨利用叶片氮同位素识别大气氮沉降存在的问题。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苔藓氮同位素是指示和评价大气氮沉降的可靠工具,还探讨了苔藓氮同位素指示大气氮沉降的可行性和优势,目的在于促进从氮同位素的角度认识地表植物对大气氮的吸收,为深入开展植物氮同位素指示大气氮沉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动力学通量箱-大气自动测汞仪联用技术,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5月对贵州省西南部滥木厂汞矿区5个采样点的土壤汞释放通量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是大气的重要汞释放源。5个采样点土壤释汞通量最高值达10543.7ng/(m^2·h),平均值最高达(2283.3±2434.2)ng/(m^2·h)(n=152)。结果显示土壤总汞含量与土壤释汞通量关系密切,是决定土壤汞释放的内在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大气汞含量等环境因素与土壤释汞通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土壤汞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华南两个复式岩体中的中生代(主要是燕山期)花岗岩为例,通过对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分布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形成深度的确定,结构包裹体成分分析,并与华南部分铀矿床成矿流体进行对比,认为高温高压、低CO2和HCO3^-,低fo2,是制约华南含铀花岗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不能活化自身携带的铀,而形成与花岗岩侵入同期铀矿的主要原因。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芙蓉锡矿田位于湖南省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南部,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锡矿田.与以往所研究的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明显不同,这个矿田在时空上都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该矿田矿石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测定值为0.14~2.95Ra,低于地幔的^3He/^4He值(6~7Ra),且高于地壳的^3He/^4He值(0.01~0.05Ra).这表明芙蓉锡矿田成矿流体中的He具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点.该区一致的硫、锶及其他证据也都表明,深部地幔物质确实参与了该区锡的成矿.骑田岭岩体属造山期后张性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芙蓉锡矿田就产在骑田岭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或岩体中,其主成矿期与骑田岭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且两者均具壳幔两端元混合成因的特征,所以其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均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白云鄂博矿区发育的脉状稀土碳酸岩,由于其结晶迅速,矿物颗粒细微,其中的微小矿物的鉴定一直是 一个难题。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存在富稀土 白云质岩浆碳酸岩脉,早期阶段形成碱性长石和铁白云石,无稀土矿化;铁白云石常常出溶铁质而自身则形成 方解石。霓石和方解石形成略晚,常常与氟碳铈矿等稀土矿物共生,出现强烈的稀土矿化;而无解理的方解石 则形成于更晚的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并出现强烈的铌、稀土矿化。铌铁矿分布在氟碳 铈矿中和赤铁矿边缘,为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早期结晶的矿物如碱性长石、铁白云石稀土矿化弱,岩浆晚期 分异出大量的流体相,稀土元素和sr等进入岩浆热液中,并在热液结晶矿物中富集,甚至在非平衡结晶的石英 中产生强烈的稀土矿化。结合岩相学显微观察, 微拉曼探针很好的揭示了这⋯地质过程。同时为白云鄂博 矿床铌、稀土矿化的热液交代成因提供了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K20、 03、Al203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呈双 峰曲线变化,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而SiOz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 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对比分析表明了红色粘土可能来源于地层和矿化蚀变岩。常量元素之间 的相关性以及常量元素与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20、F 03、Al203在红色粘土中为共生元素;金的富集主要受红 色粘土中褐铁矿和伊利石的吸附影响。红土化参数分析说明了红色粘土剖面经历两次红土化作用,残积带相 对于其它带经受过较强的红土化作用,但整个红色粘土剖面遭受的红土化作用不强,红土化程度低。仅处于粘 土化阶段。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对粤北红岭、石人嶂、梅子窝、锯板坑等四个石英脉型钨矿的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在红岭钨矿中观察到黑钨矿与白钨矿共生或交代现象,并发现铌锰矿、(含)钨铌锰矿晶体。在石人嶂、梅子窝、锯板坑钨矿中发现较多黝锡矿,分布在黄铜矿、闪锌矿边缘,或呈乳滴状分布在黄铜矿中,部分黝锡矿中包裹锡石。红岭、石人嶂、梅子窝钨矿床中有不同程度的银矿化,根据(含)银矿物的能谱成分分析,区分出富硫铋铅矿、块辉铋铅银矿(第1、2、3亚种)、硫银铋矿、淡红银矿、脆银矿、硫铜银矿,并有含银4.78%~13.25%的硫铅铋盐、含银2.9%~12.19%的硫铜银盐、含银71.01%~90.74%的硫砷银盐及含银9.3%的硫氯铅铜盐等多种未定名矿物。红岭钨矿中含银矿物多以不规则粒状分散在铁闪锌矿、硅酸盐矿物中,含银矿物与主硫化物同时形成;石人嶂钨矿床中含银矿物主要为含银硫铜盐、硫铜银盐,在黄铜矿边缘形成含银矿物-闪锌矿的交代反应边,局部有含银硫铅铋盐、硫铋银盐;梅子窝钨矿床中主要为独立银矿物和少量自然银,多分布在方铅矿中或充填在硫化物裂隙中,含银硫铅铋盐、硫铋盐、硫砷铅银矿物较少。石人嶂、梅子窝钨矿床中银矿物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具有综合利用前景,两矿床部分样品中发育细脉型或边缘交代型的(含)银矿物,表明晚期热液叠加银矿化作用较强。四个矿床中的铋矿物主要为辉铋矿和自然铋,部分矿床中多含银铅铋硫盐类,在红岭钨矿中发现与辉铋矿共生的楚碲铋矿,石人嶂钨矿中有细脉状未定名铋铜硫盐。四个矿床的闪锌矿成分不同,石人嶂、梅子窝钨矿的含较高Cd,红岭、锯板坑钨矿的基本不含Cd,红岭钨矿闪锌矿中Fe含量变化较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矾山明矾石矿床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南东侧,海西印支褶皱带的南东侧,中国板块东南构造区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属于中国板块东南构造区。该矿床产在矾山破火山口内,是一个超大型明矾石矿床,同时矿床中的钒、镓含量也达到了综合利用的品位。该矿床研究程度低,缺少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因此,本次工作系统研究了该矿床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次对明矾石矿床的研究获得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岩。矿区火山岩中的K、Al、Na等矿石元素含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并且从围岩→矿化围岩→矿石呈明显的富集趋势。稀土资料和铅同位素资料也都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中生代火山岩。 2:V、Ga含量达到了综合利用的品位。微量元素资料表明,矿石中V平均含量为211.6ppm,Ga平均含量为16.78ppm,都大于地壳丰度,尤其是V远大于地壳丰度;同时发现,成矿时V以V¬5+形式通过与Al3+发生类质同像进入明矾石晶格,而矿石中Ga含量除与Al3+外还与Fe3+含量有关。 3:明矾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比较复杂。根据δEu值不同可分为三类: Eu弱负异常型,Eu弱正异常型和Eu强正异常型。影响稀土元素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成矿原岩中富含碱性长石和成矿时的氧逸度和温度,另外矿石结构(如孔隙度)对稀土元素分布也有影响。研究表明,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与火山岩基本一致。 4:硫同位素研究发现,黄铁矿的δ34S值为1.9~3.2‰,明矾石的δ34S值为13.62~16.02‰,后者明显大于前者。本次研究认为黄铁矿的δ34S值代表当时的岩浆源硫,而明矾石较大的δ34S值为岩浆硫经过同位素分馏的结果。铅同位素研究发现,明矾石矿石的206Pb/204Pb=17.963~18.606,207Pb/204Pb=15.439~15.672,208Pb/204Pb=38.405~38.796。通过与中生代火山岩和基底变质岩的对比,本次研究认为明矾石的铅源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与基底变质岩并无直接的来源关系。 5:通过明矾石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次研究提出了以下矿床成因:明矾石矿床形成环境为浅成低温氧化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所需的硫源为分馏的岩浆硫;矿床形成时期为73~95Ma,比围岩晚10~20Ma;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成因。 浙江省中生代火山岩成矿体系主要指受浙江省中生代火山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矿床组合。成矿体系主要受江绍深断裂带和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控制。前人对成矿体系中的单一矿床研究较多,但是缺少横向对比研究。本次工作主要通过对成矿体系中的两类矿床(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中生代火山岩演化过程,初步探索成矿体系中各类矿床间的联系以及成矿体系与火山岩演变的关系。本次工作取得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成矿体系中各类矿床的整体分布受江绍深断裂、温州-镇海大断裂等一些深大断裂控制。各矿床的具体控(容)矿构造都为次级压-压扭性断裂和破火山口构造,其中破火山口构造在成矿过程中占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成矿体系中各类矿床的成矿温度低,深度浅,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矿床。 3:铅同位素资料表明,矿床的铅源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与基底并无直接联系。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各类矿床的成矿流体以中生代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占很少部分或并无参与成矿。 4:成矿体系存在明显的成矿成岩时差,金属矿床在12.44~45.6Ma,萤石矿床为25~75Ma,其他非金属矿床为10~20Ma;铅锌(银)金等金属矿床为具有明显的两期成矿特征。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