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resultados para 14-1
Resumo:
民勤绿洲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下游。近些年来,随着该流域中、上游地区大量截留水资源,使进入民勤绿洲的地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导致绿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危机。本论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综合运用3S技术,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民勤绿洲景观格局动态演变过程、形成原因及其与重要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绿洲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成果:1.景观格局影响生态过程,研究景观格局可以揭示生态过程变化的内在原因。因此,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一直以来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与热点之一。应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绿洲近14年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的定量研究表明,开荒与弃耕始终存在于景观的演变过程中,导致景观中林地、荒草地、耕地与沙地斑块类型的相互转化。开荒作用主要发生在1987-1998年间并导致林地与荒草地斑块转化成耕地斑块,绿洲耕地面积在此时期逐渐增加;弃耕作用主要发生在1998年至2001年间并导致耕地斑块逐渐转化成沙地斑块或荒草地斑块,耕地面积在此时期逐渐减少014年来,绿洲沙漠化过程逐年发展,主要表现为林地与荒草地斑块与耕地斑块逐渐转变成沙地斑块,导致沙地斑块面积(CA)逐渐增加,而斑块数量(NP)逐渐减少,使得沙地平均斑块大小(MPS)逐渐增大,沙地斑块呈现集中连片式的分布趋势。由于林草地斑块的逐渐减少以及耕地与沙地斑块的增加导致绿洲的多样性(SHOI)、均匀性(SHEI)与平行与并列指数(IJI)逐渐降低,而连通性(CONGTAG)逐渐增强,绿洲景观格局越来越强烈地受到沙地与耕地斑块类型的控制。绿洲景观的连通性上升的幅度(CONTAG)是坝区>泉山区>湖区。景观的多样性(SHDI)与均匀性(SHEI)下降的幅度是坝区>泉山区>湖区。坝区景观的衰退过程(沙地面积的增幅)与人类对该灌区的开发强度(耕地面积的增幅)与都强于泉山区与湖区。2.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自然、社会与经济因素。绿洲景观格局的演变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早区绿洲的形成机制决定了其发展与演变强烈地受到水资源的质与量的支配,水资源条件的变化是驱动该绿洲景观演变的主导因素。由于中、上游地区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截留地表水资源使进入下游民勤绿洲的地表水资源从50年代的年平均5.42亿m3锐减到2001年的0.73亿m3,致使绿洲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而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地下水的超采量增加,引发土地干旱化与盐碱化,大量沙生植被枯萎、死亡,弃耕地增加。民勤绿洲用水模式进步缓慢、管理效率低下、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技术推广速度缓慢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推动景观变化的复杂人文机制。水资源的减少与人文机制共同作用驱动着绿洲景观的演变过程。3.指出绿洲景观的生态安全应包括景观的格局安全与过程安全两个方面。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绿洲景观格局影响生态过程,生态过程“塑造”景观格局。利用ARCv正W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格局的空间邻接特征角度研究景观斑块类型受沙漠化威胁与盐碱化威胁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安全。结果表明坝区耕地、林地、荒草地受沙漠化威胁程度高于其它两个灌区,湖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受盐碱化威胁的程度高于其它两个灌区。水对干旱区绿洲的重要性决定了水生态过程研究是绿洲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ARCMAP的空间插值的地统计分析功能对绿洲的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各时期绿洲地下水埋深为中心深,边缘浅,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存在与不断加深。14年来地下水位的平均下降速率,坝区最快,泉山区次之,湖区最慢,三灌区分别为0.75m、0.7m与0.60m。绿洲北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升高,14年来泉山区地下水矿化度上升为1.36倍,湖区南部地下水矿化度上升1.47倍,湖区北部地下水矿化度上升为1.43倍,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达到5.6g/L,成为绿洲地下水矿化度最高地带,也是作物产量锐减的地带,因此地下水矿化度的上升导致作物安全生长潜在格局发生变化,作物安全生长区面积缩小,而中度以上不安全生长区面积扩大,造成了作物的减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缩小,难度加大。4.绿洲为水、土、植被、气候、社会经济与人类活动等众多方面所组成的、彼此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复合系统。因此绿洲的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涉及吸素众多,必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地评价。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一层次分析法AHP,并构建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洲及各灌区生态安全水平逐年降低,目前生态安全值与1987年的相比,绿洲为68%,坝区73.7%,泉山区为63.6%,湖区为65.2%。三灌区中坝区的生态安全水平在各时期都是最高的,其次为泉山区,湖区最低。14年间生态安全下降幅度较大的为泉山区与湖区,坝区生态安全水平下降幅度较小。5.将绿洲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值量化,运用市场价值法与机会成本法对近14年来由于绿洲的环境恶化导致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植被死亡、土地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弃耕地出现导致的土地生产力的丧失与地下水位下降所导致的机井报废与提水成本增加四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损失估算,结果为经济损失值是湖区>坝区>泉山区,分别达到53786万元、44276.22万元、39247.36万元。坝区以林木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湖区与泉山区以土地盐渍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经济损失值占同期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湖区>泉山区>坝区,分别达到76.39%、55.04%、28.48%。可见绿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降低生态安全水平为代价,这将严重制约绿洲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Resumo: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是目前公认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定性,定量二方面研究。对长白山1号地、2号地、3号地采集样品中分出的五株真菌进行了测定,主要采用Bavendamn氏反应,虫漆酶,α—酷氨酸酶,瓦氏呼吸仪测呼吸率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80nm吸收变化对上述五株菌对小叶杨、龙爪柳、家榆、山毛桃的碱性游离木质素(free lignin)、碱性细胞回复木质素(cell recovered lignin)、及碱性水溶木质素在2、4、6、8、10、12、14天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得出:长白山1号地、2号地、3号地存在木质素降解菌,它们分属曲霉属、木霉属及毛霉属,它们均能不同程度的降解小叶杨、龙爪柳、家榆及山毛桃的碱性游离木质素,细胞回复木质素及水溶木质素,其降解主要发生在第八天以后,在第12~14天时趋于稳定,其木质素剩余量在50~60%左右。定性实验表明,它们的酶不同于普通白腐菌的酶。
Resumo:
本文是对中国管口苔属(Solenostoma Mitt.)植物种类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共记载3亚属、44种及1变种,其中有24个新组合,如下:Solenostoma (L.) subulatum (Evans) Wang, S. (L.) atrovirens (Schleich) Wang, S. (L.) grossitextum (Steph.) Wang, S. (S.) fusiformis (Steph.) Wang, S. (S.) lanigerum (Mitt.) Wang, S. (S.) pseudocyclops (Inoue) Wang, S. (S.) subrubrum (Steph.) Wang, S. (S.) pyriflorum var.minutissimum (Amak.) Wang, S. (S.) sinensis (Nich.) Wang, S. (S.) faurianum (Beauvd) Wang, S. (S.) cyclops (HAtt.) Wang, S. (S.) apressifolium (Mitt.) Wang, S. (S.) schaulianum (Steph.) Wang, S. (P.) Japonicum (Amak.) Wang, S. (P.) tetragonum (Lindb.) Wang, S. (P.) rosulans (Steph.) Wang, S. (P.) thermarum (Steph.) Wang, S. (P.) hattorianum (Amak.) Wang, S. (P.) rupicolum (Amak.) Wang, S. (P.) rubripunctatum (Hatt.) Wang, S. (P.) hasskarlianum (Nees) Wang, S. (P.) setulosum (Herzog) Wang, S. (P.) truncatum (Nees) Wang, S. (P.) tsukushiensis (Amak.) Wang, 其中有14种及1变种为中国分布新纪录,如下:Solenostoma (L.) grossitextum (Steph.) Wang, S. (S.) fusiformis (Steph.) Wang, S. (S.) faurianum (Beauvd.) Wang, S. (S.) cyclops (Hatt.) Wang, S. (S.) pusillum (Jens) Steph., S. (S.) pyriflorum var. minutissimum (Amak.) Wang, S. (P.) rubripunctatum (Hatt.) Wang, S. (P.) thermarum (Steph.) Wang, S. (P.) rosulans (Steph.) Wang, S. (P.) hyalinum (Lyell) Mitt., S. (P.) radicellosum Mitt, S. (P.) Japonicum (Amak.) Wang, S. (P.) tsukushiensis (Amak.) Wang, S. (P.) hatterianum (Amak.) Wang, S. (P.) rupicolum (Amak.) Wang, 其中还有6种中国特有种,如下:Solenostoma (L.) subulatum (Evans) Wang, S. (P.) flagellalioides Gao, S. (P.) microphyllum Gao, S. (P.) orbicularifolium Gao, S. (P.) setulosum (Herzog) Wang, S. (S.) sinensis (Nich.) Wang。本文还对管口苔属(Solenostoma Mitt.)的研究历史作了回顾。对中国管口苔属各分类群的鉴别特征、产地和地理分布作了叙述,对区系成份做了分析。并对前人工作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