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resultados para 10-1
Resumo:
色林错裸鲤 (Gymnocypris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本文介绍了色林错渔业的开发利用情况 ,并对色林错裸鲤最小捕捞年龄、捕捞强度、最小网目以及最佳年捕捞产量进行了探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我们认为对色林错鱼类资源的利用必须以保证现有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 ,在满足维持一个足够数量及年龄结构的繁殖群体的基础上 ,以获得最佳持续经济利益为目标。以往强调甚至采用的最大持续产量理论在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并不能作为鱼类资源利用的追求目标或确定渔产量的标准 ,而只能作为对
Resumo:
:通过对阿斯旺高坝和尼罗河的实际考察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 ,介绍了埃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对阿斯旺工程的看法 ,对阿斯旺高坝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评述。认为阿斯旺工程是一个成功的工程 ,它对埃及发挥的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确被很多批评者盲目地夸大了 ,其中也包含有政治因素。中国在修建水利工程时 ,要对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并采取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阿斯旺高坝运行近 30年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这些成果和结论对三峡工程具有
Resumo:
本文报道了 1997年和 1998年夏季对藏北色林错等水体水文特征的考察情况 .结果表明 ,色林错是一个大型深水湖泊 ,表层水温在下午 4 :30左右达到最高 ,清晨 7:30左右时最低 .浅水区域表层湖水在 6月份的极端最高水温为 2 1.2℃ ,极端最低水温为 11.0℃ ,而日平均水温变幅仅 5.6℃ ,其幅度大于在同一时段湖区内不同区域之间表层水温的变化 .色林错湖水的 pH值较高 ,为 9.19- 9.66;表层水的 pH昼夜变化较小 ,仅 0 .15,最高值出现在凌晨 ,同时水体不同区域及深度
Resumo:
采用组织切片法 ,对西藏特有鱼类色林错裸鲤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其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 5个时相。在第 2时相晚期到第 3时相早期 ,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和核仁物质外排现象 ,核仁排出物可能与核周的颗粒卵黄形成有关。第 2时相到第 4时相早期 ,核膜外侧具有一透明层。产卵后未排出的成熟卵粒通过颗粒细胞吸收和利用。已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 ,具有繁殖间隔现象。产卵时间始于 4月上旬 ,持续到 8月上旬。色林错裸鲤属于分次同步产卵类型。
Resumo:
为确定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遗传分化关系 ,对 7种 2 2个裂腹鱼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从所使用的 40个随机引物中 ,选择了 37个扩增带谱清晰的引物进行分析。根据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划分为 3个属级分类单元较为合适 ,这与采用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在 2 2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 ,最大的遗传距离指数达到了 90 38% ,此外 ,还有较多的遗传距离指数也在 6 0 %~ 90 %之间。通过分析 ,认为用RAPD标记技术来分析属级或属级以上分
Resumo:
根据1992~1993年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1959年和1982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洪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洪湖鱼类从江湖阻隔初期的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江湖洄游性鱼类和少数河海洄游性鱼类亦有一定的产量、大型和中型鱼类占较大比例,逐渐演变成以鲫占绝大多数的“众小”局面;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从草食性种类的比例高达23%~35%、肉食性种类比例波动于10%~20%之间,逐渐演变成以鲫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占绝大多数,草食性种类基本上从湖内消失;种类组成从阻隔前的推测应不下100种演变成50
Resumo:
从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根系实际生长深度、微生物及酶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深度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出发,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空间,以种植香蒲Typha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effusus的人工湿地为例,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湿地基质上层25cm区域;微生物的数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35cm层的数量远远的低于上层;5-10cm层的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亦大于20cm层;60cm深的人工湿地与20cm深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基本一致。可以推断,人工湿地在净化污
Resumo:
椭圆卵囊藻培养轮虫时,轮虫平均产卵量均低于4.0个,随着食物浓度增加,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降至12.50%,投喂蛋白核小球藻,轮虫的平均产卵量从6.00增加到11.40个.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降至4.58%,小球藻和卵囊藻混合培养轮虫,轮虫平均产卵量少于5.00个,后代个体混交百分率下降当小球藻浓度增加到8.0×106cclls/mL时,平均产卵量下降至8.33个,混交百分率也明显升高
Resumo:
<正> 因此,氟派酸预防稚鳖的细菌性白点病,白点病为主的并发症,红脖子病为主的并发症,穿孔病为主的并发症都有显著的效果。用于治疗则加大剂量,每50公斤鳖体重用粉剂4克~6克,每天1次,连续内服6天~12天。 5、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 磺胺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系鱼类、鳖类常用药物。每10公斤鳖体重第1天用药粉2克,第2天
Resumo:
本文就对虾病毒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了概述。具体介绍了对虾病毒研究的各项成果,列出了已见报道的近20种对虾病毒病原的中英文名称;描述它们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的一些特征,包括对虾病毒的地理分布、对虾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病对虾的发病症状以及宿主虾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概述了对虾病毒的诊断方法:显微镜观察生物学测定、免疫学方法、细胞培养、生化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目前还未发现有效治疗对虾病毒病的药物现状,指出了几种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措施。
Resumo: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首次记录的63种小型甲壳动物。其中包括一新亚种密纹尖额溞Alona verrucosa lineolata和6个中国新记录种和亚种.将国内学者以前记载的钩足平直溞Pleuroxus hamulatus移入锐额溞属,即钩足锐额溞Alonella hamulatus。
Resumo:
<正>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记载有我国淡水鱼类的3个新种——衡阳薄鳅(Leptobotia hengyangensis),裸体鳅(鱼它)(Gobiobotia nudicorpa)和长体鲂(Mcgalobrama elongata),但未进行分类描述,现就此补充并作为正式科学记录(参见该图集的图19,70,86)。
Resumo:
本文报道了1979年10—11月在长江下游南京至江阴江段53个采集点上共采到寡毛类8种,多毛类2种,水生昆虫14种,软体动物10种。干流中种类最多,支流次之,支流的河口地带最少。在种群密度方面,支流>干流>支流的河口地带;生物量支流>支流的河口地带>干流。关于长江下游的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影响,作者也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Resumo:
本文用细胞核连续移植方法,从鲫鱼囊胚细胞的继代培养细胞,获得一尾存活达三年之久的移核鱼,但性腺未分化,不育。并从性成熟的鲫鱼短期培养肾细胞,获得一尾完成发育的性成熟的成鱼。实验结果提示鱼类囊胚细胞的继代培养细胞核和已分化的成鱼体细胞核仍具发育的全能性,为用细胞核移植方法进行鱼类体细胞育种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Resumo:
从患弧菌病的鳗鲡的肝脏分离到编号为E-3-11、E-10-1和E-11-1的三株菌。用此菌人工感染鳗鲡能出现相似的病症,并从肝、肾又重新分离到这种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这些菌株的特性基本一致,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