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resultados para Presidio Trust (U.S.)
Resumo: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出露了一套穹隆状变形-变质岩系,新近完成的1:5万都龙幅、麻栗坡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将其分解为晚志留纪南温河花岗岩、新元古界新寨岩组和古元古界猛硐岩群.首次对猛硐岩群的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获得两组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分别为761±12Ma和829±10Ma,指示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同时从同位素年代学上,表明猛硐岩群是一套前寒武纪的变质沉积-岩浆杂岩.此外,还获得一些年龄为≈1.83Ga的残留锆石,表明该区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及共存的斜长角闪岩,它们的原岩具有大陆裂谷背景下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岩浆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本区在新元古代可能位于南华裂谷与康滇裂谷的交汇部位。
Resumo: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9.8±3.2Ma(MSWD=3.16),^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82.0±9.6Ma(MSWD=4.81);隐伏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9±1.9Ma(N=10,MSWD=0.71),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6.9±1.4Ma(N=9,MSWD=3.70),表明锡(铜)矿化主要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个旧、白牛厂两个超大型矿床和相关花岗岩体的年代学资料,指示滇东南地区于白垩纪存在以锡矿化为特色的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可能与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块岩石圈伸展有关.
Resumo:
四川盐边高家村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是一个分异良好的似层状侵入体, 该岩体可以分为两个堆积旋回. 对高家村杂岩体主体岩相的角闪辉长岩进行系统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以及单矿物角闪石40Ar/39Ar定年的研究, 表明高家村杂岩体的主体岩相形成年龄为840±5 Ma. 对“盐边蛇绿岩”的提法提出了质疑, 认为高家村杂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Rodinia超级大陆下的一个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以上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重新认识盐边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
Resumo:
应用高精度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普朗斑岩铜矿床中3件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228.4-3Ma、226.3±2.8Ma、226±3Ma。锆石形态和铀钍参数均属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近似一致,表明形成矿化斑岩的中酸性岩浆从岩浆房快速上升侵位。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矿化斑岩的黑云母Ar—Ar坪年龄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等数据,推测普朗斑岩铜矿的岩浆-热液系统从岩浆侵入至矿化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lOMa以上,主成矿期约为216~214Ma。从岩浆房分异出的富含成矿物质和挥发份的岩浆流体在相对较晚阶段对普朗复式岩体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并可能进一步萃取了岩体中的成矿物质。
Resumo: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含量为180-854μg/g,U含量为270-709μg/g,Th/U比值为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Ma)相吻合。
Resumo:
为了进一步获得贵州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的信息,为测定风化成土速率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本次研究工作通过U-Th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及U-Th不平衡来研究贵州两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风化成土过程,并得出以下总体认识: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234U-230Th不平衡说明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风化剖面不仅被简单的持续积累或者滤失过程所控制,而且被每一个土层中的复杂的重组过程所影响。U-Th不平衡也说明风化系统的扰动可能与中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有关。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是由母岩碳酸盐岩的风化、风化流体的溶解作用、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铁质结核带中的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对U、Th的吸附作用、α反冲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还原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结论如下: (1)两个风化剖面中的U、Th都在半风化层中相对基岩强烈富集,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U、Th在全风化层中下部富集;而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的U在全风化层中部富集,Th在全风化层上部富集,然后向表土层逐渐减少。 (2)U、Th在半风化层中相对基岩强烈富集,是因为在半风化层中,基岩中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解、蚀变,生成新的次生粘土矿物伊利石,而伊利石对U、Th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风化剖面中U、Th的富集主要与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以及铁壳在进一步的风化过程中溶解释放出其中所富集的U、Th,而U、Th向下重新迁移的过程有关。 (3)风化剖面中U、Th的分布特征说明U、Th的含量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的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U、Th的淋失程度比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U、Th的淋失程度弱也说明了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要低于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 (4)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234U/238U在<1和>1之间交替变化。除在剖面中部,230Th/238U≈1外,230Th/238U基本上都>1。 (5)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 -234U-230Th不平衡表明: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是母岩碳酸盐岩的风化、风化流体的溶解作用、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铁质结核带中的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对234U、230Th的吸附作用、α反冲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还原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6)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234U/238U除少数几个点外,大多数采样点的234U/238U都<1。除了少数几个点外,大部分230Th/238U>1。 (7)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中的238U -234U-230Th不平衡表明:234U-238U不平衡主要是由地表水和入渗水的溶解作用以及α反冲作用为主要的控制机制。而风化剖面中230Th-238U不平衡主要是由表土层中的有机质、高岭石、氧化铁矿物以及伊利石对230Th吸附作用和α反冲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8)将U的迁移模型应用于本研究中的两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说明这两个风化剖面都被U的近期积累或者滤失过程所影响,风化系统处于过渡的不稳定状态,并通过U在风化剖面中的重新迁移将系统带回稳定状态。 (9)由等时线定年法计算出的安顺白云岩风化剖面的年龄范围为:87.0±7.8-479.2±47.9ka;遵义石灰岩风化剖面的年龄范围为:62.3±8.7-353.3±31.8ka。 (10)由等时线定年法可知:两个风化系统将在~1.1Ma达到稳定状态。 (11)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应用U的迁移模型得出的U的迁移过程与风化剖面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征相吻合,说明模型的选择是正确的。 (12)整个风化剖面的238U-234U-230Th不平衡说明风化剖面中的U-Th不平衡与风化过程密切相关,与风化壳中矿物和铁壳的演化特征密切相关。风化系统的扰动可能与中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有关。碳酸盐岩风化剖面被U的近期迁移过程所影响,风化剖面中的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土样都具有复杂的历史。这些单元或者土样是古老的风化历史和近期的重新迁移过程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