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resultados para Danggali Biosphere Reserve
Resumo:
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着周边人口密度高、资金短缺等问题。生态旅游被普遍认为是能为保护区筹措资金、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可以替代消耗性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一种发展模式。从1982年开始,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得到广泛接受,目前已有8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都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成功的案例比较少见。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策略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研究以长白山为对象,从经济潜力、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方面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对于进一步系统地评价生态旅游现状、制定全国性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本文通过TCM方法计算的长白山年旅游经济价值达到8.1亿元/年,比1996年薛达元的计算结果多7亿元/年,为长白山的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长白山每年可以获得8亿的经营收入,因为就其评估价值组成来看,消费者剩余占总资产的32%,其余的才是实际发生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就其组成来看,实际发生的部分主要发生在省外,只有1/5的经济活动发生在长白山区。 (2)当物种保护和当地人的生计没有产生联系的时候,保护是很难成功的。调查发现,60.4 %有土地的农民以及81.9 %没有土地的农民对于长白山的保护是持反对态度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减少和野生动物侵害造成损失的影响。因此,50%有农田的家庭和75.2%没有农田的家庭依然继续依靠采集山货维持生活,这是长白山保护最大的威胁。当地人没有融入生态旅游产业主要原因在于:1)当地人有限的经济和教育限制了他们从旅游业获利的可能;2)旅游者停留时间短,表现为一日游的观光形式,使当地人难以获利;3)相关的政策规定没有让当地人直接获得部分的旅游收益。 (3)长白山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基本建设导致环境破坏;2)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3)对植被的破坏和负面影响;4)对环境美学视觉影响。可行的管理措施包括:1)认识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本质区别,根据现有条件,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倡导“在人为改变过的地方开展生态旅游”,减轻资源的旅游压力;2)组合开发旅游资源,尽量缩小保护区内的旅游面积,在保护区内开展线状的旅游;3)考虑更为细致的分区模式4)发展“区内游览、区外服务”格局;5)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监测。 依据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在高密度人口压力条件下,我国的生态旅游能力被高估了。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旅游应有的功能,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制定关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分配机制的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中需要体现社区参与;需要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改变单一的观光模式。 关键词:生态旅游,长白山,TCM,社区发展,自然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