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西华山—漂塘地区花岗岩外接触带元素地球化学


Autoria(s): 张国平
Data(s)

1990

Resumo

本文研究范围包括西华山、荡坪半边山、木梓园、大龙山和漂塘五个钨矿床,研究内容着重于花岗岩外接触带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试图把内外接触带的研究结合起来,完善本地区的成岩矿理论,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1. 西华山—漂塘地区内外接触带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浆。2. 在岩化浆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对流分异作用,对流分异作用促使成矿元素向岩体顶部(或边部)富集。3. 角岩化带由隆起的花岗岩体所形成。花岗岩浆和围岩直接的物质交换很少,物质交换主要通过石英脉贯入围岩裂隙,并对围岩扩散交代。4. 在花岗岩或围岩中,石英脉中钨等元素向脉旁运移,而铁、锰质从脉旁向脉中运移,当条件适当时,在脉中沉淀出钨锰铁矿。5. 无论是岩石的矿物含量、结构和构造,还是元素含量,外接触带都没有出现明显分带,其原因主要是受石英脉成分和形态的影响。6. 在本区成矿作用中,氟与钨、锡关系密切,可能氟是主要的矿化剂。7. 外接触带矿床的富贫与相对于花岗岩体的位置有关,花岗岩体上方(或边缘位置较高)的变质岩中含矿较多,相对于花岗岩体位置较低的变质岩中含矿较少。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794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9251

Idioma(s)

中文

Fonte

江西西华山—漂塘地区花岗岩外接触带元素地球化学.张国平[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90.20-25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