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博兴含油气系统研究


Autoria(s): 荣启宏
Data(s)

2002

Resumo

本文以油气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盆地分析,充分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和流体封存箱等新理论,运用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含油气系统的静态要素和动态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首次在含油气系统内进行了油气成藏系统的划分和评价,建立了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概念模式,探讨了油气成藏机理,系统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盆地沉积充填综合研究,将博兴地区第三系划分出5个层序,提出馆陶组与下伏地层间、孔店组与下伏中生界地层间区域性不整合面,是区内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提出地层的发育明显受构造控制,高青断层和石村断层控制了博兴注陷的构造一沉积演化、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进而对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2)运用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对博兴地区的成藏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沙四上、沙三段是主要烃源岩,区内发现的石油可分为沙三型、沙四型和混合型;系统内各类储层发育,沙三段、沙一段和馆陶组构成了三套区域性盖层,生储盖具有三种不同的配置关系。晚第三纪馆陶期一明化镇期是生、排烃和油气运聚高峰期。(3)系统总结了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探讨了它们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纯化、小营、正理庄等地区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高青断裂带、金家斜坡带以地层和构造一地层复合油气藏为主,梁家楼、乔庄、大芦湖等地区以构造一岩性、粉胜油气藏为主。构造汾由气藏分布于各层系,沙一段以构造一岩性、岩性油气藏为主,东营组、中生界以地层和构造一地层复合油气藏为主。(4)首次提出了在含油气系统内进一步划分油气成藏系统的新方案,明了壳了成藏系统的内涵,提出成藏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润明了成藏系统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一正f甲川樊家、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匕等4个油气成藏系统,并对各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进步划分出8个成藏子系统,揭示了构造背景对各子系统们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5)根据地层压力与油气藏形成特征,提出了两种成藏动力学机制: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机制和它源开放成藏动力学机制。利用流体封存箱理论解释了本区油气运移聚集的机理模式,提出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具有箱内成藏和箱外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前者具异常压力,为自源封闭成藏机制;后者为正常压力,为它源开放成藏机制,大多数为箱内成藏。(6)首次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结合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圈闭形成史,提出博兴地区具有两期成藏,晚期为主的特点,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馆陶一明化镇时期,北部及东部烃源岩层系中的油气藏形成相对较早;而西部和南斜坡金家地区油气藏形成较晚,主要成藏期大致在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并延续至第四纪。(7)系统分析了油气富集的基本规律及主要控制因素,提出油气主要富集于汁-陷中部及边部的正向构造带,油气分布受构造背景、断裂、岩性、地层不整合、区-域性盖层等多种因素控制,明确了油气勘探的目标。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636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9172

Idioma(s)

中文

Fonte

东营凹陷博兴含油气系统研究.荣启宏[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20-25

Palavras-Chave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成藏系统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