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赤泥放射性特征及应用途径研究


Autoria(s): 黄迎超
Data(s)

18/05/2009

Resumo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强碱性和高放射性两个特点。目前赤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是建设赤泥堆场,供长期堆放,尚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利用的成熟技术。 随着铝工业的发展,亟需开发赤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新工艺技术。本论文运用环境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采用化学分析、选矿分离、放射性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贵州铝厂拜耳法赤泥的放射性特征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并利用铁钛着色机理生产赤泥墙体装修材料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指明了赤泥规模化综合利用的途径。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初步确定了赤泥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铝土矿原矿,并赋存于原矿残留的锆石和独居石中。 2) 贵州铝厂拜耳法赤泥所含放射性偏高,倘若利用赤泥制作建筑主体材料,需要慎重考虑。 3)探讨了不同选矿方法对赤泥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情况,重选、磁选、加磁粉磁选所得赤泥组分与赤泥原样放射性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现有选矿技术,难以达到分离富集赤泥中含放射性组分。 4)利用拜耳法赤泥中富含Fe2O3和TiO2的着色机理,加入一定量的页岩可以制得金红-褐色系列颜色的彩色墙体装修材料。采用现有烧结砖厂一般生产工艺,利用拜耳法赤泥生产烧结制品,是规模化处理赤泥的一条可行途径。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指明了赤泥可行的利用途径是用于建材领域,为制定赤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500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9104

Idioma(s)

中文

Fonte

拜耳法赤泥放射性特征及应用途径研究.黄迎超[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赤泥 #放射性 #选矿 #建筑材料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