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中新生代基性岩脉地球化学与岩石圈演化
Data(s) |
22/05/2006
|
---|---|
Resumo |
本论文对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基性岩浆活动期次、地幔源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石圈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等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全岩K-Ar年龄分析数据表明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基性岩脉的成岩年龄是在54~146Ma之间。根据K2O/Na2O比值和K2O含量,以及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是否有“Nb–Ta”负异常,可以划分出两类中钾基性岩脉和高钾基性岩脉。2.本区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钾和高钾基性岩脉有着不同的岩浆来源,中钾基性岩脉的岩浆应来源于软流圈物质与Ⅰ型富集地幔的混合作用,高钾基性岩脉的岩浆应来源于软流圈物质与Ⅱ型富集地幔的混合作用。3.广东沿海地区应存在两个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和演化历史的岩石圈地幔块体,北块体岩石圈地幔为Ⅰ型富集地幔。南块体岩石圈地幔为Ⅱ型富集地幔。南块体岩石圈地幔的富集作用与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产生的流体交代有关。4.南、北块体最早的形成与特提斯构造有关,它们是由两岩石圈块体碰撞形成。5.软流圈上涌是本区岩石圈减薄主导因素。软流圈物质最早可能是沿岩石圈地幔中的断裂入侵的,通过对岩石圈的熔蚀发展成“蘑菇云”状,然后不断发展扩大,在蘑菇云顶部的局部地区形成突起,大约在54Ma,蘑菇云下方的岩石圈地幔脱落沉入软流圈中,软流圈物质直接大量上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拉张减薄,形成本区物质来源以软流圈为主新生代玄武岩。而岩石圈地幔被部分置换,由软流圈物质和残留的古老岩石圈地幔组成双层结构。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中新生代基性岩脉地球化学与岩石圈演化.曹建劲[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20-25 |
Palavras-Chave | #基性岩脉 #地球化学 #岩石圈演化 #广东沿海地区 #海南岛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