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Autoria(s): 刘燊; 胡瑞忠; 赵军红; 冯彩霞
Data(s)

2004

Resumo

本文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鲁西地区淄博盆地几个岩区的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了探讨。脉岩的K-Ar年龄(72.2~116.3 Ma)表明其为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显示该脉岩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脉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同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6.308~38.329;^207Pb/^204Pb=15.170~15.632;^206Pb/^204Pb=16.658~18.470,可以和下地壳组成相比,暗示成岩过程中存在大量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岩浆在构造上受控于燕山造山带坍塌和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山东段)的活动(左行平移和伸展),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性。这暗示岩浆早期鲁西地区存在古大洋板块(苏-鲁洋)的俯冲作用(即古俯冲作用)。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一SW一125)资助成果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28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8364

Idioma(s)

中文

Fonte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地质论评,2004,50(6):577-586

Palavras-Chave #矿床地球化学::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晚中生代 #源区 #地球化学 #下地壳 #岩石学 #岩浆 #鲁西地区 #受控 #性质 #上升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