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砷中毒和台湾乌脚病病区井水中腐植酸性质的比较


Autoria(s): 余孝颖; 吕锋洲; 郑宝山; 刘聪桂; 黄天祥; 夏雅娟; 洪清霖
Data(s)

2002

Resumo

为了探讨地下水性质与台湾乌脚病区相似的内蒙古砷中毒病区今后是否会出现乌脚病。方法:用AAS(原子吸收光谱),ICP-M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红外,荧光和TLS(Total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光谱分析了两地水样的理化特征,元素组成,荧光强度和各种谱学特征,还对两病区水样中提取的腐植酸样品进行了Ames试验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试验。结果:发病内蒙砷中毒病区地下水属于HCO3-Na和HCO3-Cl-Na型,平均pH值为7.91,为弱碱性还原环境,两地水样中的砷浓度和腐植酸的荧光强度均较高,荧光强度与砷浓度,pH值和总溶解固体(TDS)呈正相关关系,且两地水中腐植酸的荧光光谱性质也相似,但是它们的红外光谱和TLS光谱有差异,这些差异在生物学效应上表现为:内蒙腐植酸具有较强的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而台湾腐植酸对TA98(±S9)菌株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内蒙砷病区5年内不太可能出现乌脚病。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240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7831

Idioma(s)

中文

Fonte

余孝颖;吕锋洲;郑宝山;刘聪桂;黄天祥;夏雅娟;洪清霖.内蒙古砷中毒和台湾乌脚病病区井水中腐植酸性质的比较,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21(1):37-40

Palavras-Chave #砷中毒 #腐植酸 #光谱分析 #致突变性 #脂质过氧化反应 #乌脚病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