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特定海域沉积物的地磁场相对强度研究


Autoria(s): 孟庆勇
Data(s)

23/05/2009

Resumo

沉积物可以提供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强度(RPI)记录,这些记录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比具有一致性。目前RPI记录越来越多地在布容极性期内作为千年尺度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手段,但由于构建RPI所需的岩石磁学标准较高,总体来说,RPI数据还相对缺乏,尤其是太平洋地区连续的RPI记录更是相对较少。本文以西太平洋特定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古地磁和岩石磁学方面等多个参数的综合测量,通过归一化天然剩磁得到了地磁场相对强度变化曲线,为RPI研究提供了新的记录,为研究区测年提供了新的手段。 西菲律宾海的Ph05孔沉积物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表明,岩芯中的载磁矿物比较单一,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为主,χ、ARM及SIRM等参数指示的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不大。磁性矿物的颗粒以准单畴为主,粒度指示参数χARM/χ具有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通过交变退磁可得到稳定的特征剩磁,32-38 cm及108-110 cm处发现负倾角,并伴随着RPI的低值。谱分析检验后选择ARM作为归一化参数,通过ARM归一化天然剩磁获得了200 ka以来的地磁场相对强度记录。重建的RPI记录与综合曲线Sint-200有良好对比,可以反映全球性的信号。基于RPI建立的年代模型与氧碳同位素年代模型相似,可以作为独立的定年手段。 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孔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适合进行相对强度研究。根据功率谱分析结果,选择非磁滞剩磁作为归一化的参数,得到约2 M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曲线。该曲线与SINT-2000曲线可详细对比,比如呈比较典型的锯齿状特征,布容期内的记录与800 ka以来的SINT-800曲线相符。布容/松山极性转换期呈单强度降低的特征,在极性转换期和极性漂移期,相对强度曲线表现为显著低值。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EC2005孔的磁学研究表明,岩芯在110 cm即受到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110-600 cm经历了铁氧化物还原阶段,样品中磁性矿物以PSD磁铁矿为主,随深度增加,其含量快速减少,其间随着硬磁矿物含量的波动,磁学参数也呈现出峰谷变化;600 cm向下岩芯经历硫酸盐还原阶段,各磁学参数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顺磁性颗粒增加,并出现黄铁矿。早期成岩作用及重磁化作用使得古地磁信号被削弱和改造。

Identificador

http://ir.qdio.ac.cn/handle/0/1472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67694

Idioma(s)

中文

Fonte

西太平洋特定海域沉积物的地磁场相对强度研究.孟庆勇[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地磁场相对强度 #菲律宾海 #东海 #还原成岩 #岩石磁学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