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免疫系统和抗病力的研究
Data(s) |
05/07/2000
|
---|---|
Resumo |
本文主要以一龄牙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牙鲆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初步探讨牙鲆的抗病机制,并为牙鲆生理状况的诊断建立快捷的方法;研究了牙鲆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为牙鲆的营养强化进行基础性的研究;研究了含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酵母菌对牙鲆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同时对牙鲆热激蛋白hsp70的cDNA进行了合成和扩增。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由十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实验1 利用姬姆萨染色技术观察了牙鲆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牙鲆的血细胞由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两类细胞的显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红细胞有细胞核,在血细胞的组成中占较高比例;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其结构不同,实验中发现了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但是只凭借光学显微形态的差异难以对白细胞进行更确切的分类。实验2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牙鲆外周血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牙鲆的血细胞可以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粒细胞包含两种类型;实验中还发现了类似巨噬细胞的一类细胞,但未发现浆细胞的存在。实验3 利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牙鲆血清蛋白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条件下,牙鲆的血清蛋白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P2.59, P1.60, P0.77。三种蛋白的分子量和稳定性各不相同,初步判断这三种蛋白主要为白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实验4和实验5 对溶菌酶和抗蛋白酶物质在假雄牙鲆体内的分布以及不同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比活性进行了研究。溶菌酶广泛分布于牙鲆的体表粘液、鳃、血清、消化组织和脾、肾等组织中;抗蛋白酶物质广泛分布于体表粘液、鳃、血清、肌肉中。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这种酶的比活性不完全相同。体表粘液、血清、肝脏、前肠、肾、鳃中溶菌酶的比活性较高;胃、中肠、后肠、脾中溶菌酶的比活性较低;胆汁中溶菌酶的比活性最低。血清和体表粘液中抗蛋白酶物质的比活性较高,鳃和肌肉中抗蛋白酶物质的比活性较低。由实验结果可知,鳃和消化道在牙鲆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6 对碱性磷酸酶在牙鲆体内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碱性磷酸酶在牙鲆的胃、肝脏、肠中广泛分布。在前肠和中肠部位酶的比活性较其它部位的高。胃中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随季节的不同没有显著变化,而肠和肝脏中酶的比活性随季节的不同具有较显著的变化。实验 7 对牙鲆体内消化酶的比活性进行了研究。在牙鲆的胃、前肠、中肠、后肠中可以检测出蛋白酶、脂肪酶、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胃中的蛋白酶主要为酸性蛋白酶,肠中的蛋白酶主要为碱性蛋白酶。肠中蛋白酶的比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前肠与中肠酶的比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牙鲆肠中脂肪酶的比活性较胃中的高,在肠的不同部位脂肪酶的比活性无显著差异;牙鲆前肠中酶的比活性最高,胃中的次之,中肠、后肠中淀粉酶的比活性较低;牙鲆的胃及肠道不同部位处的纤维素酶的比活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牙鲆的生长,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比活性增强,酶的比活性减弱;其中胃和中肠内纤维素酶的比活性增强得较显著。实验8和实验9 研究了重组酵母菌对牙鲆的生长、血清中某些激素的含量、血清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清中溶菌酶和抗蛋白酶物质的比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投喂重组酵母菌,可以提高牙鲆血清中生长激素的含量,影响牙鲆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促进牙鲆的生长,同时能够增加牙血清蛋白的含量,增强牙鲆血清中溶菌酶和抗蛋白酶物质的比活性。牙鲆体内生长激素含量的增加以及酵母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都能够增强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实验 10 对牙鲆肝脏中热激蛋白hsp70的cDNA序列进行了合成和PCR扩增。在实验条件下能够合成750bp左右的核酸序列,为进一步利用热激蛋白hsp70作为生理指标来诊断牙鲆的生理状态,以及研究热激蛋白在牙鲆抵抗外界胁迫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牙鲆免疫系统和抗病力的研究.王宏田[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20-25 |
Palavras-Chave | #牙鲆 #免疫 #抗病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