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双壳的影响研究
Data(s) |
1999
|
---|---|
Resumo |
本文选取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Alexandrium tamarense)以及双壳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双壳类生命活动的影响,麻痹性贝毒在紫贻贝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动力学过程的初步研究。实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能对栉孔扇贝受精卵至早期D型幼虫的整个发育阶段产生不利影响,抑制受精卵的孵化。经多方验证,我们推测这一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表面物质引起的。通过塔玛亚历大藻对栉孔扇贝和墨西哥湾贝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毒藻对其受精卵、早期D形幼虫、眼点幼虫、仔贝都有明显的影响。(1)两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ATCI02)都能抑制栉孔扇贝受精卵的孵化,EC50分别是(1010、1580cells/mL)。指数生长期的藻作用最强,并发现毒性作用可能来源于细胞表面一种不同于PSP的毒性物质。(2)ATHK对D形幼虫有致死作用,死亡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栉孔扇贝的早期D形幼虫暴露于细胞密度为10,000/cells/mL的ATHK中14天,死亡就率达100%;在实验密度10,000cells/mL的48小时急性致毒实验中,墨西哥湾扇贝的早期D形幼虫的游泳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3)实验条件下未发现ATHK对墨西哥湾扇贝眼点幼虫的变态、存活产生明显影响,但变态后稚贝的个体大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表明有毒藻对变态过程幼体的生长有影响。(4)在1小时、5小时的急性致毒实验中ATHK对墨西哥湾扇贝仔贝(壳高:5mm)的爬升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抑制(1hEC50 = 1,000cells/mL)。作用5小时后仔贝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次48小时急性实验的结果都显示高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能抑制紫贻贝成体的滤水率,平均EC50为6000cells/mL。以(产麻痹性贝毒)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投喂紫贻贝(Mytilus edulis),研究了麻痹性贝毒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规律。结果表明,在八天的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消化腺和肌肉组织中的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毒素量为13.40nmol,累积率为12.45%(以每只贝的总染毒量为107.67nmol计),毒性水平为12.24μgSTXeq/100g,还未达到国际上公认的贝类食用卫生标准(80μgSTXeq/100g);贻贝消化腺的累积能力远远高于肌肉组织,累积实验结束时,消化腺中的毒素含量为13.07nmol,累积率为12.14%,而肌肉组织中的毒素量只有0.33nmol,累积率只有0.31%。消化腺中累积的毒素占贝体内毒素总量的97.5%。在八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毒素总量有下降的趋势,只有进一步延长自净的时间,才能得到更明了的排出规律。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双壳的影响研究.傅萌[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9.20-25 |
Palavras-Chave | #藻类 #贝类 #海水养殖 #毒性物质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