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性鱼类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


Autoria(s): 缪锋
Data(s)

2000

Resumo

本文主要以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 (C.& V.)]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 & S.)]作为海洋肉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根据鱼类生态生理学理论,通过设定不同饥饿时问下因子水平,研究两种鱼类摄食率、排粪率、转化效率和SGR等生态生理效率的状态变化。其目的在于研究高营养级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作用(Top-down Effect),以及肉食性鱼类的生态对策与鱼类资源补充机制的相互关系,为深入解析鱼类资源生产力及其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花鲈: 饥饿0(对照组)、4、8、12、16d后恢复投喂,过量投喂淡水桡足类,温度为19.5±2.0℃,初始体重为0.61-0.93g,平均体重为0.79g实验周期为28d。1.1饥饿时间对花鲈的体重损失率产生显著影响,受过饥饿的个体的湿重失率 (LR_W)与饥饿时间(t)的关系为:LR_W=2.2164t-3.6634(r~2=0.9767,p<O.001)(t<28)。1.2在饥饿结束后的各12d中,经受过4、8和12d饥饿的实验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受过16d饥饿的实验组SGR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经受过饥饿的个体的摄食率高于对照组;各组饵料转化率的差异与特定生长率相类似; 饥饿16d的个体的排粪率高于其它各组;1.3在整个实验周期28d内,饥饿16d的个体的SGR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饥饿4、8和12d的个体均呈现部分补偿生长,饥饿16d的个体不能补偿生长;同期饥饿4、8和16d的个体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16d的个体的转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饥饿16d的个体的排粪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1.4平均体重为0.76g的花鲈,饥饿至不可恢复点(PNR)的时间略小于16d。2.褐牙鲆: 饥饿O(对照组)、3、5、8、10、13、15、18d后恢复投喂,过量投喂人工颗粒饵料,温度为22±2.0 ℃,初始体重为1.48-4.16g,平均体重为:2.59g,实验周期为36d。2.1褐牙鲆的体重损失率与饥饿天数成正比,经受过饥饿的个体的湿重损失率(LR_W)与饥饿时间(t)的关系为:LR_w=4.70571n(t)+3.5921,r~2=0.9810)(t<36d); 2.1在饥饿结束后的18d中,饥饿18d的个体的SGR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饥饿3-15d的实验组的SGR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的摄食率差异显著,经受过饥饿的个体的摄食率高于对照组,经受长期饥饿的个体的摄食率显著升高;各组饵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经受过饥饿的各组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经受长时问饥饿(>13d)的个体的排粪率显著大于其它各组,其它各组间排粪率差异不显著;2.2在整个实验周期36d内,对照组与经受3—8d饥饿的实验组的SGR显著大于经受饥饿时间大于lOd的实验组,饥饿3-8d的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0-15d 的个体发生部分补偿生长,饥饿18d的个体不能补偿生长;经受饥饿个体的摄食率低于对照组;除了饥饿18d的个体的饵料转化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的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经受长时间饥饿(>13d)的个体的排粪率显著大于其它各组,其它各组问没有显著的差异。2.3平均体重为2.59g的褐牙鲆,饥饿至不可恢复点(PNR)的时间大于18d。3.花鲈和褐牙鲆在经受饥饿后的体重损失率与饥饿的时间正相关。在实验期间,花鲈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成一次线性关系,褐牙鲆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成对数函数关系。在饥饿后均会发生补偿生长。3.1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时间饥饿后的个体均会发生补偿生长,其超生长速度与饥饿时间密切相关。花鲈在饥饿至不可恢复点的临界状态时发生最强烈的超生长现象,而褐牙鲆则是在饥饿3—5d后恢复投喂时可以观测到最高速度的超生长。3.2经受适当时间饥饿后的个体在短期内,其摄食率大于对照组的摄食强度。曾经饥饿的时间越长,花鲈在饥饿结束后的摄食率越高,褐牙鲆在饥饿结束后的高摄食率持续的时间越长。3.3经受适当时间饥饿后的个体,在短期内的转化率均会大于对照组的转化 效率,且随饥饿时间而加强;高转化效率持续的时间与饥饿时间无关。褐牙鲆的高转化率持续的时间很短,且很快下降至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其下降程度与饥饿时问成正相关,经受过度饥饿的花鲈和褐牙鲆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花鲈的补偿生长是饵料转化率提高的结果;而褐牙鲆的补偿生长的原因则因其经受的饥饿程度而异。从饥饿后恢复投喂较短的时间周期(4d和6d)看,花鲈和褐牙鲆的补偿生长是转化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的结果;但从饥饿后恢复投喂较长的时问周期(12d和1 8d)看,经受短期(4-8d)饥饿的花鲈的补偿生长是转化率显著提高的结果,而经受长期(12d)饥饿的花鲈的补偿生长是转化率显著提高的结果,褐牙鲆则是摄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3.5从整个实验周期来看,对花鲈的饥饿降低了其生长速度和饵料转化率,但对褐牙鲆的短期饥饿(<8d)不会降低其生长速度,也不会影响一定时间(3-13d)饥饿的个体的饵料转化率。

Identificador

http://ir.qdio.ac.cn/handle/0/1124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67520

Idioma(s)

中文

Fonte

肉食性鱼类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缪锋[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20-25

Palavras-Chave #饥饿 #生态效率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C.& V.)] #褐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T. & S.)]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