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表面附着弧菌多样性分析及方法研究


Autoria(s): 王子峰
Data(s)

08/06/2006

Resumo

对四种大型海藻:江篱(Gracilaria textorii)、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附着弧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多样性分析中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 利用TCBS培养基从四种海藻表面总共分离到12株细菌:G1、G2分离自江篱,U3分离自孔石莼,L4、L5、L6分离自海带苗,P7、P8、P9、P10、P11、P12分离自多管藻。菌株G1,G2属于盐单胞菌(Halomonas),其余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 对12株细菌的酶学活性、抗生素抗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除G1、G2外,其余菌株都可产生淀粉酶和明胶酶。菌株G1、G2和U3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有很强抗性。 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gyrB、RFLP、DGGE )分析了上述12株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12株菌的16S rDNA系统发生树可分为4个明显分支。G1、G2与细菌H. meridiana构成一个分支。U3与V. lentus构成一个分支。L4、L5、L6、P9、P10、P11、P12与V. tasmaniesis形成一个分支。P7、P8与V. splendidus形成一个分支。 以gyrB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G1、G2以外的10株弧菌分成4个较大分支,L4、P9属于同一分支,L6、P8、P10、P11和P12属于一个大的分支, U3、L5各自构成一个分支。菌株G1、G2没有得到gyrB基因序列扩增带。表明试验设计的引物是弧菌特异性引物。相对16S rDNA,不同菌株间gyrB基因序列差异性更大。 RFLP分析结果显示,12株细菌HinfI酶切后得到6种带型,SmaI酶切后得到4种带型。结合16S rDNA、gyrB基因的分析结果可知,RFLP可以在种的水平上有效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 12株细菌的DGGE分析结果显示,G1、G2与其它菌株电泳图谱有明显不同。菌株U3独自构成一种带型,L5、L6构成一种带型。表明DGGE技术在属的水平上分析细菌多样性效果较好,在种的水平上分析细菌多样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Identificador

http://ir.qdio.ac.cn/handle/0/606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67261

Idioma(s)

中文

Fonte

海藻表面附着弧菌多样性分析及方法研究.王子峰[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6.20-25

Palavras-Chave #海藻附着菌 #弧菌 #多样性 #系统发生树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