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鲳属鱼类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Autoria(s): 李显森
Data(s)

1991

Resumo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属名贵海鲜,在海洋渔业中居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近二百余年来有关中国海鲳属鱼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根据多年来在我国沿海各地采集的标本,对鲳属鱼类的外部形态(包括体形、体色、侧线、口、吻、鳍、鳞),骨骼系统(包括脑颅、咽颅、椎骨、附肢骨骼),消化器官(包括牙齿、食道侧囊、胃、幽门盲囊、肠、肝),呼吸器官和感觉器官(包括嗅囊、侧线管系统、耳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地理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鲳属鱼类鳍的形态和耳石的形态不甚稳定,幼鱼与成体间有较明显的差异。鳞片和牙齿的形态亦不甚稳定。银鲳的吻部在幼鱼期显著突出于下颌之前,随生长渐变得不明显。2、银鲳和灰鲳在体色、鳍的形态、吻部的特征、口的位置、脑颅的上枕骨和前耳骨及上耳骨的形状、脊椎骨的数目、鳃耙的形状和数目、头部侧线管的形态、鼻囊初级嗅板的数目、牙齿的形态和数目、以及耳石的形态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应视为两个独立的有效种。3、南海区的银鲳背鳍具34-37鳍条,臀鳍具33-36鳍条;耳石厚而不易碎,基叶与翼叶在前端不形成切口;椎骨30-31个,尾椎骨第3-5节椎体的脉棘成三角形,椎体前上关节突前倾,伸越前一椎体的后上关节突。东海和渤黄海区的银鲳背鳍具42-46鳍条,臀鳍具40-45鳍条;耳石薄而易碎,基叶与翼叶在前端形成切口;椎骨39-41个,尾椎骨第3-5节椎体的脉棘成棒形,椎体的前上关节突不伸越前一椎体的后上关节突。两者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认为是种内群体的分化,应把两者视为一个有效种的两个并列亚种。中国海鲳属鱼类应定为三个有效种:银鲳、灰鲳和中国鲳。其中银鲳又可分为南白海银鲳和高巴氏丽银鲳两个亚种。种1、银鲳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亚种1、白银鲳Pampus argenteus argenteus (Euphrasen)亚种2、巴氏银鲳Pampus argenteus echinogaster (Basilewsky)种2、灰鲳Pampus cinereus (Bloch)种3、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 (Euphrasen)。

Identificador

http://ir.qdio.ac.cn/handle/0/1554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66619

Idioma(s)

中文

Fonte

中国近海鲳属鱼类的形态分类学研究.李显森[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1.20-25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