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氮循环案例研究


Autoria(s): 郑循华; 符聪斌; 徐星凯; 延晓冬; 黄耀; 韩圣慧; 胡非; 陈冠雄
Data(s)

15/03/2002

Resumo

以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方法为基础,用IAP-N—1.0氮循环模型分析1961~2030年时间序列、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氮收支情况。农作物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各参数及排放因子以亚洲国家检测出的数据为主,缺省值采用IPCC的默认值。本文主要讨论了活性氮产生及其不同的迁移和转化途径,以及环境对氮的富集作用和主要驱动因子。亚洲地区活性氮含量从1961年约14.4TgN/a迅速地增加到2000年约67.7TgN/a,预计到2030年可能达105.3TgN/a。人类对食物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缺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燃烧释放NO_x的有效措施,使得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活性氮在环境中累积。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于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制出新型高效氮源来代替目前的合成氮。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53086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42997

Idioma(s)

中文

Fonte

郑循华;符聪斌;徐星凯;延晓冬;黄耀;韩圣慧;胡非;陈冠雄;.亚洲氮循环案例研究,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2-03-15,(02):41-44

Palavras-Chave #活性氮:5772 #人类活动:3873 #消费量:3112 #亚洲国家:2805 #矿物燃料:2757 #氮循环:2673 #排放因子:2419 #亚洲地区:2262 #数据库:2071 #农作物产量:2025
Tipo

期刊论文